在观察中发现美,在体验中创造美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o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词,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善于利用美术独特的教育形式和独有的教学优势,将学生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艺术的天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能力。那么该如何在中学美术设计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作者认为应以经典的设计作品来激发创新思维;以生活化的设计作品来引导创新思维;以学生对设计作品的质疑来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学 设计教学 创新思维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为中学美术教学的创新营造了多元的背景和广阔的空间。现行浙美版的教材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四个学习领域,其中“设计·应用”占了很大的比例,它对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创新思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就说明美术设计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优势的学科之一,它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但审视我国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其最大的弊端是遏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直接影响学生在艺术上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素质。而美术课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的那样,是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作为美术老师,我们应该启迪、引导、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我们有义务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途径,为培养新一代的创新人才尽一份力。
  一、以经典的设计作品来激发创新思维
  通过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主观察、自主分析,在大师的作品中得到借鉴,产生顿悟、联想和启发。如:在七年级《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对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这一经典的设计作品的鉴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了解历届奥运会会徽的图案都是由一个相互套连的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和表现奥运城与东道国历史、地理、民族文化传统等特点的主体图案构成。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图案是由一个小巧篆书“京”字和黑色的英文“Beijing2008”字样组成的。“京”字形状酷似汉字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整个“京”字形似一个奔跑冲刺的运动员,又如一个载舞之人欢迎奥运会的召开,既代表奥运会举办地北京,又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同时印章的结合设计也表明了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接着分析不同国家奥运会会徽的不同特点,进一步提示学生要从会徽产生的文化背景因素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典型设计作品构思方法的理解和创意美感把握,感悟标志设计应该把握的创意要求和特征要求。又如:八年级《青春风采》一课,在学习服装设计的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并归纳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大师设计作品的巧妙之处,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时恰当引导,学生设计出来的衣服就有创新了,款式、颜色也有了明显的差别。课堂上学生个个勤于动脑、勇于动手,设计出的服装显得青春活泼、朴素大方。同时,以前衣服上到处印着诡异图案、文字等不文明现象减少了,这无形中也给学生上了一堂思想课。而且,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以生活化的设计作品来引导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源自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创作的源泉。《美术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了美术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生活化”的要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理论依据,为广大美术老师进行生活化创意引导提供了理论的支撑。如在学习七年级《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我在校园警示性标识设计的作业中,课前先让学生观察校园,看看哪些地方需要环境标识,然后收集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根据环境的需要来设计作品。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造型新颖别致,又与环境融为一体,更留下了“手上留情花自香,脚下留意草如茵”、“‘痰纸’一挥间,风度尽失矣”、“我是一棵小小草,最怕你的大大脚。请你快点缩缩脚,我也给你微微笑”等自创名言。这些设计的作品中有的用玻璃的组合,有的用石头的叠加,有的用木头的装钉,做成的样品根据功能被摆放在校园的不同位置,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称赞。又如在学习九年级《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灵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美术设计的创意来自生活时,我列举比较《悉尼歌剧院》和《杭州歌剧院》的建筑风格,指出这两件优秀的设计作品虽然同是模仿贝壳进行设计,但是《悉尼歌剧院》模仿的是贝壳关闭时的形状进行设计的,而《杭州歌剧院》则是模仿贝壳打开时的状态进行设计的,所以设计出来的作品也就各不相同了。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生活是一本最完整、最精美的设计大全,我们可以选择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以它们的外形、色彩、结构、功能作为切入点来设计作品,即使仿生同一事物,由于观察的角度、时间、物体状态之间的差异,设计的风格也可以千变万化,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源泉来自生活。
  三、以学生对设计作品的质疑来培养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是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中学美术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如在八年级《让世界更美好》教学中,将优秀的公益海报展示给同学们,让学生知道公益海报是指那些不以赢利为目的,服务于公众(公共)利益的宣传广告,旨在增进公众对突出社会问题的了解,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它一般由一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主图、与主图相关的文字和表达主题的文字三个部分构成。让学生了解图文的结合能更好地凸显海报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这样画好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又如在九年级《理想家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理想的家设计一张平面图或效果图。那么,什么样的家是理想的家?理想的家应该具备哪些功能?我应该如何设计我的家?通过反复的质疑,学生的思路就拓宽了,创意点子自然增多了,思维逻辑也更加清晰了。这时告诉同学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往往很难拥有一套结构满意的房子,那么如何在固定的空间里合理地划分区域,来布置一个理想的家就显得尤为重要。然后,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提示学生:不管我们的家是大是小都应该满足我们学习、生活需要,同时区分客厅、卧室、书房、厨卫、餐厅的功能。这样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就更加全面了。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由于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长期无意地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学生就疲于创新。只要我们坚持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保护学生的质疑,就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善于利用美术独特的教育形式和独有的教学优势,把学生引向经典的设计作品,引向大自然,引向对设计作品的质疑,来提高学生汲取、发现新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奚天鹰,李永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C].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1.
  [4]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5]张民生,金宝成.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C].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零起点儿童班的短期汉语教学既是基础又是难点。作者以自身在菲律宾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零起点儿童班的教学方法与技巧,重点突出趣味教学和游戏教学法在儿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零起点儿童班短期汉语教学    当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日益高涨,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针对外国青少年儿童开展的一些汉语夏令营活动也是比比皆是,
摘 要: 模块化实践教学现在已经成为高职高专各大院校努力探索的主要教学途径。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过实地调研与设计实训经验,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人才市场需求特点,慢慢摸索出了一套实训培养模式。其目的是在学校、学生、市场之间找到共同的利益点,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尽快地实现适岗就业,突出与众不同的技能特征。  关键词: 技能培养 文化创意 递进式模块化实训 环
摘 要: 纳兰词在当时传播较广,影响较大,在清词史上也具有一定地位。其词因深情真挚而呈现出哀婉动人的美感,有后主遗风、小山词之丽。丰富的感情生活经历是其词写情甚悲的主要原因,其悼亡词写得尤为动人,本文将重点探讨纳兰悼亡词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关键词: 纳兰词 悼亡 情感美 艺术美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词作家之一,其词因感情深沉、委婉动人而著称。也许正因其人其词愁情入心,深
摘 要: 本文从包装工程专业的设置现状和生源是非美术考生的特点,指出本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传统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阐述了按照学科特点和学生特色进行创新性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提倡理性、科学的新式逻辑美术教学,提出六种针对性的专业化创新性教学方法。  关键词: 包装工程 美术基础 专业化创新教学方法  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商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包装工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包装工程专业如雨后春笋
摘 要: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的改革需要联系幼儿园实际,为了适应社会及幼教行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音乐技能的结构与要求,有利于推进技能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改革,切实增强学前专业音乐技能课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技能课程改革 音乐技能结构 音乐技能要求  幼儿教师的音乐技能是指教师在幼儿音乐教育工作中因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年龄的特殊性而要
摘 要: JW书院是苏州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也是江苏省首家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的住宿制学院,其实质是一种住宿管理模式,主要特征是社区化管理和导师制服务。书院制是对中国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本文以对JW书院现状的调查及研究为基础(调研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深入剖析苏州大学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努力提出参考性建议。  
摘 要: 本文从审美角度追问《文赋》如何达到“穷形而尽相”“曲尽其妙”的极致,完成生之“有涯”和文之“有限”向天地境界的转化。结合魏晋文士普遍的生死忧虑,本文通过对《文赋》中的感物说、创作论、灵感说三个方面的解读,揭示陆机在生存价值及生存形态问题上的人生境界思考。  关键词: 文赋 感物说 创作论 灵感说 天地境界  引言  春秋叔孙豹有“三不朽”之说,认为有限之生命,
摘 要: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对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手段。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燕大附中就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学生成长 “双自”教育 校园文化建立 多元评价机制  《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普通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全化、文化多元化与无锡建设国际化的背景下,江苏太湖高级中学积极主动融入教育国际化潮流,率先创办出国留学实验班,逐步探索出一条教育国际化之路。本文着力从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发展目标;标准机遇、坚定不移地走探索教育国际化特色之路;拓展案例、集约、多层次的出国留学通道;求真务实,敢为人先,铸就特色品牌等方面深入阐述了该校立足城市发展,服务于无锡城市发展需要,努力使学校的教育国际
摘 要: 德国德累斯顿卡尔·玛利亚·冯·韦伯音乐学院,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学院之一。一百多年来,音乐学院声乐系培养了众多著名声乐歌唱家和教育家,向世界各大歌剧院输送了优秀歌剧人才,把德国艺术歌曲传承并推广。声乐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是完善和成功的,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 德累斯顿音乐学院 声乐专业 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  经过十余年的扩张性发展,声乐专业已经完成了院校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