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副产品收购专项贷款回流归位的信贷对策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 从1985年开始,农业银行对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实行专项管理,四年专项管理的实践表明,现行农副产品贷款专项管理办法有随经济、金融改革的深化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农业银行农副产品收购贷款专项管理办法从形式上看,这种管理办法较好地保证了收购资金专款专用和物资保证原则的执行。但从实质上看,因它忽视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其他文献
<正> (一)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信用社陷入了信用危机、经营亏损、生存发展困难的窘境。以衡阳市为例,1988年,全市398家信用社(联社营业部)利润普遍下降(或多亏),盈亏两抵,净亏损166万元,而1987年和改革前的1983年分别净盈余214万元和185万元。其中亏损社145家,占总数的36.4%,分别比1987年、1983年增加83.5%、150%;亏损金额达365万元,分别增加2.4倍和20.5倍。
保值储蓄的措施实行以来,各种债券和国库券的利率纷纷对保值利率进行跟踪,大量存款开始向保值领域转移。估计到三年后还本付息时,这种主要为稳定民心而无充分物质产品作保证的保值储蓄利息将以数百亿元的规模向居民支付,冲向市场(或转为新的存款,仍是国家对居民的负债)。对不久的未来将出现的货币投放危机,理论界应探讨清楚,以早有准备,为政者也千万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正> 困难与机遇同时并存在新的一年里,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比去年更为严重困难的挑战。一是由于农业的大发展,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资金供应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二是物价上涨趋势虽然有所缓和,但由于过多货币供应的滞后作用,有些商品供应仍然短缺,加上人们存钱不如存物的心理,短期难以消除,农村存款不稳定的局面今年仍然存在。三是由于紧缩信贷,农业银行对信用社支持的能力必然下降,同时社会上各种集资的兴
<正> 深化改革的出路在于完善承包。目前,农行承包试点的完善,所面临的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稳定金融这样的特殊时期。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把完善的重点放在内部经营机制上,建立一种新的运行秩序。因此,当前农行承包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专业银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指导思想,制定相应的承包原则。专业银行承包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但它必须体现自身的特点。因为农行经营的是货币商
<正> 企业集资活动对银行带来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起存贷款分流,影响了信贷资金供给能力。企业集资引起资金运动,将对银行存款直接或间接发生影响:①企业内部集资将引起储蓄下降。内部集资包括集资入股和以资带劳等形式。内部集资在企业内部职工中进行,一般带有行政强制性,且时间短,加之
<正> 第一,发展快。1980年宁夏全区人均持币在300元以上者仅占城乡居民总户数的4%,1984年为11%,1986年为15%,1987年为19%,1988年猛增到30%以上。上升如此之快,主要是:(1)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增多。在农村,农民收入不仅来自家庭生产经营,还来自第二、第三产业和农副产品大幅度涨价,前者约占总收入的65%,后者约占35%。在城市,职工除工资货币收入外,各种非工资货币收入增长很快。如奖金、兼职收入等等。据统计,1987年1—11月全自治区的银行现金支出中,国家工资增长8.
<正> 1.再贷款计划的制定不合理。制定下年度的再贷款计划,往往是依据历史正常数据,下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如工农业总产值计划、基本建设计划等因素来确定。这种方法不尽合理,原因是我国各级政府存在扩张和数量冲动,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各项计划往往偏大,依此制定的再贷款的计划必然偏高,计划实施后不可避免给流通中注入较多的基础货币,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多倍扩张,给经济的超高速发展注入"润滑油"。
<正> 对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有人判定是"典型的需求拉上型",有人认为是明显的成本推动型或认为主要是结构性因素造成的,但是,更多的经济学家似乎倾向于承认中国的通货膨胀具有综合或复合的性质。
<正> 长期来,我国的非贸易外汇管理一直采用以发放收取外汇券许可证管理的方式,即外汇管理局核定收取外汇券单位——发放收取外汇券许可证——收券结汇——办理外汇分成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在非贸易创汇单
<正> 货币流通渗透在商品经济的每一个毛孔,通货膨胀必然要扭曲经济过程,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紊乱,产生许多变态现象,使人们把一些表面相关的经济现象当作问题的本质,生硬地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掩盖通货膨胀的真实原因。其实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无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都是由政府行为引起的货币发行过多造成的,否则就不能叫通货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