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的对策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rydzf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困难与机遇同时并存在新的一年里,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比去年更为严重困难的挑战。一是由于农业的大发展,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资金供应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二是物价上涨趋势虽然有所缓和,但由于过多货币供应的滞后作用,有些商品供应仍然短缺,加上人们存钱不如存物的心理,短期难以消除,农村存款不稳定的局面今年仍然存在。三是由于紧缩信贷,农业银行对信用社支持的能力必然下降,同时社会上各种集资的兴
其他文献
<正> 货币数量、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在改革以后已经成为经济学家们最为关心的三个宏观经济变量。对任何国家特别是今天的中国来说,寻求长期的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毫无疑问将在所有各项考虑中居于优先的地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显然无法回避或者忽略任何对经济增长来说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所有这些因素中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明显地处于特殊的地位。事实上,尽管依然存在计划和许多非货币因素的限制,货币变动和通货膨胀几乎在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里或多或少地对经济增长施加了长期的和短期的影响力。此外,从稳定的角度
<正> 通货膨胀过程,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三种机制,或三种因素的叠加:(1)使通货膨胀产生(发生或消亡)的因素,(2)使通货膨胀持续或保持下去的因素,(3)使通货膨胀合法化的因素。目前,我们对通货膨胀的研究,实际上主要讨论的是第一个问题。这一篇文章,主要是想讨论第二、第三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并不矛盾,实际上是互相补充的。
<正> 面对近年来物价上涨过快、通货膨胀加剧的严峻经济形势,经济、金融理论界对实施何种货币政策以及如何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收入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搭配等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但是,对货币政策时差问题则未引起应有的注意。实际上,货币政策时差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正> 当前在我国的货币和信用工作上,存在若一些急待解决的实际和理论问题,对这些问题我有如下一些看法: 一、如何制止国民收入超分配和通货膨胀近年来我国所以发生通货膨胀,直接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出现国民收入超分配现象。因此,能否克服这一现象就成为能否制止通货膨胀的关键一环。然而这并不是可以轻易作到的。
专业银行交叉竞争是否带来了金融秩序混乱和银行信誉的下降,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交叉竞争是一种表面现象,深刻剖析,它涉及到我们企业化改革的方向,涉及到从大一统的人民银行改为四家专业银行这个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按照企业化改革的方向,专业银行应该追逐利润,应该有自己在开户、结算、设立网点方面的自主权,但问题是在资金供给制没有根本改变,大锅饭没有打破,职工干坏也不用担心解雇的现实国情下,这种竞争就难免是扭曲的,甚至演变为部门间的争强斗胜,也为"团结你我他,都来吃国家"提供了可能。专业银行间的竞争应掌握到什么程度,
<正> 有关货币乘数与中央银行货币的讨论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在一些基本看法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对于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都是十分不利的。为此,特就曾康霖同志《论中央银行提供的货币与专业银行提供的货币的关系》一文(见《金融研究1988年第3期第24页,以下略称《论关系》),提出一些商讨意见。 1.货币,对于货币拥有者来说是一种资产,而对于发行者来说只能是一种负债。如果指
<正> 派生存款是我国专业行最基本的信用创造活动,也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实现专业行的企业化、乃至运用当代货币金融理论的根本前提。因此,研究和理顺我国专业行的存款派生机制对于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存款派生的理论模型要说明我国专业行的存款派生机制,有必要以发达国家的存款派生机制为理论模型,然
<正> 去年九月以来,株洲市企业存款难以扼制地大幅度下跌,到今年元月末,全市企业存款下降13224万元,幅度为25.8%。其中工业企业存款下降6266万元,商业企业存款下降1179万元,集体工业企业存款下降1836万元,建筑安装业企业存款下降2850万元,专用基金存款下降947万元。企业存款的普遍下降,已成为当前金融环境恶化的主要矛盾。
<正> (一)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信用社陷入了信用危机、经营亏损、生存发展困难的窘境。以衡阳市为例,1988年,全市398家信用社(联社营业部)利润普遍下降(或多亏),盈亏两抵,净亏损166万元,而1987年和改革前的1983年分别净盈余214万元和185万元。其中亏损社145家,占总数的36.4%,分别比1987年、1983年增加83.5%、150%;亏损金额达365万元,分别增加2.4倍和20.5倍。
保值储蓄的措施实行以来,各种债券和国库券的利率纷纷对保值利率进行跟踪,大量存款开始向保值领域转移。估计到三年后还本付息时,这种主要为稳定民心而无充分物质产品作保证的保值储蓄利息将以数百亿元的规模向居民支付,冲向市场(或转为新的存款,仍是国家对居民的负债)。对不久的未来将出现的货币投放危机,理论界应探讨清楚,以早有准备,为政者也千万不能对此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