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氨络离子的形成和空间构型的探究

来源 :化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o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化学平衡的原理,通过简单的计算解释了氢氧化铜溶于氨水的反应机理,同时基于价键理论和Jahn-Teller效应来阐述铜氨络离子以及其他铜离子配合物的形成过程.
其他文献
以某“双一流”高校化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他们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写作方面的需求.研究发现学生需求程度较高的是团队教学,青睐英语写作教师与化学专业教师有配合的教学,并希望对写作及时反馈,同时需要编辑、图书馆员等协助提高学术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个性化、一对一辅导的需求程度最高.该研究结果对高校,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国际期刊英语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本教材“以药物检验活动为导向,以药物检验技能为核心”重构学习内容,通过教材活页的灵活“拆-装”重组实现教材应用“活页”化,将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统一实现任务实施“工作页”化,把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结合实现资源“立体”化,同时将“以德树人、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到教材中,体现“重技尚艺崇德”,达到纸数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德技融合的目的,展示职教教材开发的新范式.
报道了一种可由学生自行搭建的拉曼光谱检测系统,并设计了配套的实验内容,引入了前沿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应用于牛奶中违法添加物三聚氰胺的检测.学生通过对仪器的组装和测试,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由李艳梅、赵圣印和王兰英主编的《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是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化工、矿冶、应化、材料、环境、生物、医学、药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有机化学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建设教材,该教材的立足点是针对选修少学时有机化学课程的学生,教材内容精炼,重点突出.
期刊
电极电势是氧化还原反应中重要的物理量,其概念的理解和运算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无机化学习题的基础上,将电极电势和四大平衡相结合,通过一题多解开拓学生的思维,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习效率及科学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在大学化学课程中将形成性评价要素引入课程评价体系,在课程全过程设计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多种教学活动,对各阶段活动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使用自我调节策略改进学习.问卷调查表明,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普通化学实验课程中基本操作多且涉及面广、基础性强、教学难度大的特点,以及国内相关微视频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设计制作了普通化学实验课程基本操作微视频.微视频的制作过程是对化学实验微视频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的有益探索.以微视频支持的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实验教学的缺憾,增强了操作型教学的准确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促进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设计制作的微视频具有易于推广、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优点,可为国内高校的实验教学提供视频资源和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基于人教版必修新教材中新增“化学与职业”栏目进行了“硫酸的工业生产”教学设计与实践.学生角色扮演“化工工程师”为解决工业上是如何制备硫酸这一核心研究话题,经过理论分析硫酸生产路径、模拟体会具体反应用于生产实际时所需考虑的问题、实际调研化工厂中的硫酸生产工艺这3个环节,增强对化学相关职业的认识与了解,发展以化学为职业取向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进一步认识一氧化氮的性质,结果发现一氧化氮能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氧化性,且一氧化氮与Cu+会形成一种未知的较稳定配合物;此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基于一氧化氮在不同条件下的氧化性提出对汽车尾气以及工业废气进行转化处理的可能方案.
针对焰色反应教学存在的不足,以手持技术TQVC概念认知模型为理论依据,从“混合、定量”的角度出发,设计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以促进学生对焰色反应概念的认知.利用分光光度计传感器,通过测定火焰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光强度,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检测混合液中的NaCl和KC1,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焰色反应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