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审计重要性原则及其运用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e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重要性的含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重要性的定义是:“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是重要的,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做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得以变化或修正。”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错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重要性可能在整个财务报表范围内、单个财务报表或财务报表的单个项目中加以考。”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中界定了重要性的含义:“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错报是重大的。”
  可见,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果会计报表中存在错报或漏报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原有的决策,则这种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反之,则是不重要。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我国新的审计准则(1221号第11条)把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描述为: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从会计报表使用者角度而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即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低,从而较大的错报、漏报对其判断或决策影响不大,因此,允许出现影响决策的错报就越多,实际重要性水平为高,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就低,反之亦然。
  从审计人员角度而言,当审计人员所估计的重要性与实际重要性相差不大时,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应当考虑到这种反向关系;当估计重要性水平严重偏离实际重要性水平时,重要性水平确定的越高,审计人员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大,因为把原本是重大的错报或漏报认定为不重大。相反,重要性水平确定得越低,审计人员所面临的风险相对越低。
  审计重要性贯穿审计全过程
  审计重要性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考虑审计环境、审计资源、审计风险、审计成本等各因素的基础上,关注重要审计事项。审计重要性原则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将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审计资源的节约,关系到审计质量的提升。
  (1)计划阶段:规划审计工作,编制审计计划时,合理评估重要性水平,据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要对重要性进行界定,做出初步判断,并将重要性价值分配于各个项目,以此作为各个项目允许出现差错的最高额度。在此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加强了解,明确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充分考虑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并结合审计经验,以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
  (2)执行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在准备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标准,评价所发现的问题是否重要,以此确定是否要作进一步的审查,并作相应的记录。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可能由于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的基础被修改,或者出现某些新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应根据获取的新信息及具体环境的变化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在此阶段,重要性判断直接影响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倘若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将相应的增加。因此,要尽可能地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或者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3)评价阶段: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水平有助于合理确定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报告的种类。
  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要性存在差异,如果实际重要性水平大大低于计划时的重要性水平,则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审计人员在评价审计结果,确定应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时,应当汇总已发现但被审单位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将其同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相比较,确定该汇总数是否超过重要性水平或其性质是否重要。如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或属性质重要,审计人员应考虑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或提请客户调整报表;如客户拒绝调整,或实施扩大测试后,该汇总数仍超过重要性水平,应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如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应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以降低审计风险;如汇总数远低于重要性水平且性质不重要,可发表无保留意见。在具体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应进行定性判断,充分考虑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对会计信息披露和审计意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重要性原则的研讨,必将有益于会计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理论上,要充分理解审计重要性及其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在实务中,要科学运用审计重要性原则,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历代养生学家都推崇梳头这一保健方法.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以梳头作为健身妙方,常“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唐代医家孙思邈更是善于养生,他坚持“发宜常梳”,
期刊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诸如“元宵放灯”、“吃元宵”、“走百病”等,元宵节还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
中国经济多年来保持连续增长,金融行业受益颇丰,外资遂将目标锁定在了中国银行业这一获利丰厚的领域,尤其是对于一些制定了全球战略的大型金融机构,抢占中国金融市场自然促使
正午的寂寞.日光中市井恍如虚影,河流上几座纤弱的桥梁.店铺的铁门半掩,树阴里,狗吐着脆弱的舌头.两个背包客,人走过去了,影子还流落在街中.这就是马德望.这里只有两个季节,
【摘 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更有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创设  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
中国引进外资银行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在这不平凡的三十年中,在华外资银行经历了对中国本土市场逐渐熟悉的探索与磨合,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与考验,实现了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中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i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并在此基础之上自主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
基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研究视角,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分析工具,在梳理建国后大学制度变迁基本历程的基础上,从国家理论下的强制性变迁,产权理念下的法人制度变迁,现代教育经济意识形
她从北京出差来到这里,召集几位大学同学聚会,也邀请他参加.rn她是他大学时的恋人,毕业后两人从未再见过面.他只是从别的同学那儿听说她成了外企的主管.那天,当她苗条的身影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是国家西电东送,西煤东运,西电东输的重要源头和接续地,全市蕴藏着8大类48种矿产资源,其中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开发潜力巨大.rn近年来,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