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媒体良性互动与和谐校园文化建构探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angmm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是中国教育大众化的结果。这一类本科院校的建立意味着中国人才的需求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历史性问题与特点,塑造大学核心文化显然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因为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特别在于根深蒂固的历史问题存在情况下,如何破除过去的定式思维,在重新建构的实体中赋予其更深刻的含义?校园媒体作为舆论控制的重要载体,它们的存在将影响大学文化的建构。校园各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建立和谐校园文化。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校园媒体;互动;和谐校园;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249-03
  
  一、新建本科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构需要校园媒体发挥作用
  
  (一)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几乎所有新建本科院校在建校之初都要面临同一个问题,即在一个新的学校建立之后如何准确定位及建立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在继承原有校园文化传统基础上,经改造后重新建构新的校园文化体系,以形成学校强有力的软实力。
  目前已达成共识的是,新建本科院校是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阶段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中大多数是高校扩招过程中“专升本”发展而来。他们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地方化进程上的作用日益显著,并成为中国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基地,将为社会输入大量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从职业教育转为普通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重新定位的问题。”[1] 潘懋元先生认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从全国布局和高校自身来看,新建本科院校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第二,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应该立足地方,为地方服务。这些学校除师范类外,主要是按行业而不是按学科设置专业,为地方培养各行各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
  作为广西的新建本科院校,有必要立足广西,从地方特色出发办出学校特点。新的定位就要有新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在继承原有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培育出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在办学定位上,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已达成共识,即立足地方,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目前有六所,除玉林师范学院与广西财经学院分别是在2000—2004年建立之外,钦州学院、河池学院、梧州学院、贺州学院等其他四所均建立于2006年,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仍然年轻。现在,相对较早建立的玉林师院在通过了教育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后,已开始转向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其成立了“桂东南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为更好地服务地方。广西财经学院在思考办学定位与办学理念过程中逐渐实践“练习内功”的问题。与其他五所院校不同,该校位于自治区首府南宁的特殊地理位置,师资力量已具有较高水平、财经教研实力基础较好,在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当中,该校人才服务可同时面向南宁和全区的范围拓展。其他新建本科院校则是依托地方特色,正在尝试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钦州学院提出努力打造临海工业、石油化工、海洋经济、东盟研究、北部湾经济等五大品牌,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河池学院依托地理优势建设安全文明校园,打造绿色大学,被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大学”。贺州学院针对地方发展实际将学科建设分为五个学科群,各有针对性。梧州学院则着重发展面向地方的特色专业。
  (二)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关于文化的界定,笔者认为同样适用于校园文化的界定。校园文化建构与文化建构一样,大体从三个层面建设,即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几乎都是由物质层面建设切入,进而在精神层面与制度层面上进行重组与整顿。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解决物质层面上的问题的同时,转入内涵式发展是必然之路。强化精神层面建设是高校领导者必然要思考的问题,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以制度作保证,这必然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最终指向校园制度化及大学统一行为的最高境界。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培育一种具有强大新生力量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生的行为价值和规范体系, 及其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要素。” [2] 大学精神的重塑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需通过各种载体逐渐建成。校园媒体就是重要的载体之一。大学精神的形成,需要统一思想、强化意识,除了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还需要校园软硬环境的逐渐浸润,如校训、校歌、校徽、建筑、师生言行等,从而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校园媒体是和谐校园文化建构的重要载体
  
  一般意义上认为,狭义的校园媒体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园电视等几个方面,广义的校园媒体还包括户外媒体和新兴媒体,如校园橱窗、大小宣传栏、海报栏、通知通告栏、手机短信平台等。本文探索的是狭义校园媒体。
  (一)学校党委喉舌,宣传主阵地
  校园媒体首先是学校党委的喉舌,一切宣传行动都要在这个前提下展开。换言之,一切校园媒体都要围绕学校党委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中心去展开宣传。以校报为例。教育部2005年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5]13号)中明确了校报的地位和功能:“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海外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 [3] 由此可见,校园媒体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与大众媒体不同,校园媒体肩负着双重历史使命。在发挥一般大众传媒基本功能的同时,還应对媒体受众,主要是大学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也是校园媒体的责任。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这一时期的强心剂。尤其在当今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大众传媒与媒介工具的发达,各种思潮的碰撞使得部分大学生的思想也在迷茫之中前行。作为宣传工具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校园媒体,更应在引导大学生思想走向正确的道路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大学生是准成年人,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因此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显得紧迫和重要,通过积极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和路线,把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意识地正确引导,及时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人生路上的思想困惑,使校园文化环境更加和谐。
  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舆论引导。“高校校报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校报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校报担负着在高校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 [3] 这也是党中央对其他校园媒体提出的重要使命。一般大众媒体的功能有舆论宣传、大众娱乐、知识普及等,校园媒体同样具备这些功能,并且要通过议程设置,有意识地凝聚力量、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进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提升高校群体的归属感,帮助大学尽快形成自己的品牌──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无论是对内宣传还是对外宣传,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此项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大学本身的教育使命决定的。
  
  三、校园媒体资源合理配置与良性互动将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如何合理配置校园媒体资源并使之良性互动?这也是我们需要建立的和谐校园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一)校园媒体各自为阵不利于形成整体功势
  与成熟本科院校比起来,新建本科院校存在一个重组的过程。校园媒体重组亦是如此。不仅仅是硬件的归总,更重要的是,管理媒体理念的更新与统一。如何让原班人马,统归一心地去办媒体?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校园媒体的情况是,相当一部分院校的校园媒体皆各自为阵,或是某两个媒体的配合,基本不能有效统一运作。校园媒体力量的分散,大大影响文化的整体攻势,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新建本科院校校园媒体亟需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合力作用。整合校园媒体资源,优化校园媒体资源结构是充分发挥校园媒体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在整合运作的过程中,有效互动才是关键。如果说整合本身是静态的,那么互动起来才会风声水起,这有利于文化环境的建设与发展。
  (二)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互动将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1.报网互动。报与网实现有机结合是当前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说,校园网的新闻信息存在流动性、分散性、随机性特点,那么校报上的板块就是信息整合的符号。校报的“版面语言”会告诉读者,近期学校孰是重要新闻,孰是次重要新闻,读者应重点关注什么内容等。校报设置专栏,策划系列报道,会告诉读者某一阶段学校宣传的重点,或是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重大事件或中心工作。目前,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院校的校报信息来源,除了特别策划及专栏内容,其他新闻来源多数来自校园网。从校园网建设来看,虽有专题网站,但宣传效果与校报专栏仍有所区别。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从建校之初,就结好“报网互动”一张网,无疑有利于节省资源,并在整合有限资源过程中尽快形成新的舆论环境,这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建设校园主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各高校要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主网站,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使高校校园网真正成为广泛吸引大学生、为大学喜爱、受大学生关注的重要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4] 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该校《广西财经学院报》已经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电子版。同时,该校也与广西其他部分高校一样,通过中国高校校报网发布了电子版,这样,读者通过校园网或中国高校校报网也可以完整地阅读校报。除学校主网站外,广西财经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也在蓬勃发展,该校以学校“莲湖”命名的“莲湖之约”思政主题网站是专门针对大学生创办的一个大学生网站,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在这个网站平台,通过上传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大学生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成为学生的网上家园。“莲湖之约”思政网站的“东盟之窗”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被评为广西思政主题网站精品栏目和精品活动。该网站“东盟之窗”栏目则紧紧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集合与东盟发展相关的政治、财经、科教等信息,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相关资讯。这充分体现了该校校园媒体与该校“立足广西,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的特点,即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基层的经济应用型人才。
  2.广播与报网联动。校园广播是校园媒体的主力军之一。在区内新建设本科院校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师生对校园广播的了解占到了35.39%的比例,是师生最熟悉的校园媒体。但基于校园资源的有限性及广播新闻形式的特殊性,由于其对编播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目前,广西尚无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广播队伍能较好地做到“采编播一体”的层面,广播新闻队伍还有待进一步强化。据调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广播媒体的新闻来源,基本上取材于校报与校园网。把文字新闻转变为广播新闻形式,然后通过主持人声音传播出去是校园广播普遍的新闻加工方式,新闻形式和内容仍然相当薄弱。其中,也有個别新建本科院校的广播通过每天固定专栏节目,着重打造品牌节目,比如访谈节目、音乐视听、体育纵横、财经专题等,在重大的节日与重大活动期间,制作专题节目,增强宣传效果。仍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该校校园广播会在学校重大活动期间,与校报、学校网站及思政网站联动,在同一阶段推出专题特别节目,从广播版宣、背景音乐、广播内容、版块设置上与报网保持高度一致,在校园内形成整体宣传攻势。经过尝试,该校“诚以修身,信以立业”校训深入人心,学风校风建设取得新成果,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开展得有声有色。因为广播的积极联动,充分发挥其在校园媒体中语音传播的独特作用,改变了过去广播新闻性不强的印象。校园师生关注广播播出内容的比例因此大大高于联动之前。
  3.新闻媒体整体运作,户外媒体与新闻媒体一致运行。学校校园文化生态环境要想和谐发展,媒体和谐要先行。新闻媒体整体运作,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统一,还应该是内容上的统一。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学校有关部门需要深入研究校园舆情动态,正面引导舆情,让师生通过健康的媒介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爱校意识及学校归属感。报、网、广播作为校园主流媒体三方联动打好前阵,校内其他媒体形式也要加快步伐一致前行,即要整合校报、校刊、网络、广播、电视、及户外媒体等各种媒体资源,同声一气,统一调动,统一协调。学校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大局意识与整体观。组建一支政治素养与业务素养都较高的新闻队伍,围绕学校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积极采写新闻,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适时推出新闻策划与专题报道,形成宣传攻势与舆论强势,积极有效地引导校园风气,从而形成文化积淀。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运行机制研究:第22卷[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7,(10):93.
  [2]许溪沙.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着力点研究:第12卷[J].中国建设教育,2007,(12):39.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社政[2005]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09:
   36-37.
  [4]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EB/OL].教社政[2004]17号. [2007-10-11]http://59.48.
   47.214:1234/readpage.asp?id=178.
其他文献
摘要:公务员轮岗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轮岗在有效遏制政府部门的腐败现象的同时,还提升了公务员素质、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为了更好地推行公务员轮岗,以重庆市的公务员为例,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公务员轮岗的现状及态度,并对重庆市公务员轮岗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最后对健全公务员轮岗制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公务员;轮岗制度;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科技进步所诱发的信息革命给我们经济、法律、文化、伦理等社会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中,建立于传统经济运行模式基础上的监管规制(尤其是反垄断法)在信息时代中显得难以应付,这集中表现于美国司法部与微软公司的世纪之诉中。因此,通过分析微软公司的案例,指出了反垄断立法背后的理论基础并不能囊括信息时代企业的竞争行为,因此有必要研究与信息经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反垄断立法。     关键词:信息产业;反垄断
期刊
摘要:世界第四次产业转移为中国中部地区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以湖南郴州为案例,分析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产业转移;中部地区;湖南郴州;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103-02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出现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除了发达国家进一步对外转移产业外,中国东部
期刊
摘要: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渡过这次危机并预防下次危机的发生,要求适度从紧的政策,但不能破坏金融市场的统一性,抑制金融创新。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制对全球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复杂的市场参与者而言需要更具弹性的政策,更牢固的市场结构和全球跨国金融监管体系。有效的金融市场是经济繁荣的基础,也是社会转型的基础。而且,金融市场还起着对经济政策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金融危机;风险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也日益加大。然而作为西部地区的宁夏,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产业总体偏低、内部结构升级缓慢等特点。究其原因是由于区内各地资本投入量存在差异、城市发展状况极不平衡、经济结构差距明显等因素。针对以上具体情况,提出一是促进和改善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尤其要大力发展现代化服务产业和宁夏民族旅游业;二是发展非国有经济调动宁夏活力;三是针对各地区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发展;四是注重人
期刊
摘要:在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战略中,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文学作品、民俗表演等文化因素通常被渗透到相关的景物景点中去。大多数戏曲故事经过流传后很多带有神话传说色彩,和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结合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因而导致各地出于经济目的对旅游文化品牌的争夺,豫剧《朝阳沟》引起的旅游文化品牌争夺仅仅是其中一例。    关键词:戏曲故事;旅游文化品牌;豫剧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肖特的交通博弈模型表明,当还不具备足够的技术条件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更为可行的制度可以成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然而其模型并不足以证明制度与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关系。现代技术条件使得十字路口价格机制的实现成为可能,因此也表明了制度与市场价格机制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模型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奥地利学派的自发市场秩序观更为具有解释力。    关键词:交通博弈;市场;制度;自发秩序    中图分类号:F2
期刊
摘要:北碚区位于中心城区北部20公里,相对独立。抗战陪都文化造就了北碚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历史文化名人、哲学、社会科学、文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均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北碚中心拥有一座5万学生的西南大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城”;北碚座拥嘉陵江畔和缙云山麓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优势,素以“重庆后花园”著称。着眼保护和利用优势资源,走创意发展道路,发展创意产业,弘扬北碚的区域文化,塑造重庆的旅游
期刊
煤炭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煤炭入选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尾煤产量越来越大,同时工业进程的发展造成水资源污染加剧,使用尾煤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是解决水污染环境问题的理想对策之一。针对尾煤堆放浪费资源,尾煤中夹杂的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等问题,本课题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制备出不同晶型纳米TiO_2;并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其与改性尾煤进行复合,制备出尾煤基混晶型纳米TiO_2;结合XRD、BET、SEM、UV-
城市地铁由于其客运功能的特殊性,其选址过程中必然要下穿城市城市密集区域,但城市中心地带通常存在数量众多的老旧建(构)筑物,其承受进一步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差。盾构法是当今地铁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虽然盾构法具有施工适应性强的特点,但在侧穿薄弱结构建筑物施工时仍会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是在水文地质是地质条件不佳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施工风险会进一步增大,因而必须采用可靠的加固措施来控制建(构)筑物的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