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迎接高考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06-08 走向世界杂志
  过了20多年,再写有关高考的文章,“改革”仍是绕不过的词。
  1994年,中国改革开放进行了十几年,仍处于摸索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刚刚提出不久,一切都处于改革进程之中,不确定性是当时整个经济社会的主体特征。教育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学生,当时的我亦无可避免地被裹挟到浩浩荡荡的高考改革潮流之中。
  政策摇摆下的备考
  文理分开是中国长期以来的高考制度安排,文理科有不同的考试科目,高考录取分数线也是按文科和理科分别划定。文科一般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共六个科目。如果一直是这样,作为文科生的我高考备考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曲折。
  刚入高三的1993年,有政策消息说,来年高考文科不考地理科目,于是,地理课的学习被我放弃。进入1994年年初,政策消息进一步明确,当年的高考实行“3+2”改革,即文理科都只考5个科目,“3”是指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的“2”指政治、历史,理科的“2”指物理、化学。不考地理科目对我而言算是利好,因为初中三年期间的地理课由于不算主科,不纳入中考成绩,所以我也没有真正学习过,初中地理课知识基本是零基础。
  不考地理的消息确定后,我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己的薄弱科目数学。宝贵的时间像流水一样来到了5月份,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当年的高考时间为每年的7月7-9日),晴天霹雳传来,最后的高考政策确定为:1994年仍然执行老高考方案,即地理仍然是文科高考科目。这意味着我要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增加学习完初中3年的地理课知识和重拾高中3年的地理课知识,且要达到高考水准!考试科目的不断变化造成的高考焦虑时至今日仍经常让我从梦中惊醒。
  1994年7月7日,高考之日终于到来。高一、高二的学生放暑假回家了,不住校的高三同学回家了,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也住到了考点附近的宾馆里,宿舍里只剩下两三个农村来的同学,整个校园显得有些空旷,一种大战来临前的寂静。
  当自行车轮胎行驶在被高温烤化了的柏油路面滋滋作响的时候,我在心里默念:大学,我来了!
  烈日下的等待
  现在看来,后来高考日期改革被提前一个月至6月是很人性化的。因为7月正值盛夏,酷热难耐。当年在教室里答题,需要不停地用毛巾擦汗,以防汗水滴湿试卷或字迹,惹下作弊嫌疑。3天的时间过去了,我的高考结束了,我用自行车驮回了我的全部行李——一箱子课本和试卷。我并没有勇气和胆量像今天的高三学生一样把书本全部撕掉用来发泄——因为万一考不上,复读的时候还是要用到的。
  回到家的时候正值农村“双抢”。这是南方农村一年中最忙最累的时候,要在大约半个月的时间也就是立秋节气前把水田里的早稻收割回来,并再次翻耕水田,种下晚稻。这个阶段适逢大暑节气,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频繁到来的雷阵雨会让收割回来的早稻发芽变质,所以所有的劳作几乎都是早出晚归,顶着烈日,争分夺秒。
  历年来百分之十左右的全省文科录取率几乎让人绝望,我所就读的高中多年来的高考结果也表明,应届文科生当年考上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就在我被“双抢”的紧张和疲惫驱散了对高考结果期待的时候,村头大喇叭里传出了全省高考分数线划定的新闻:文科一般本科线458分,重点线462分——远超自己的估分,我瞬间感觉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就要像绝大多数人一样悄无声息地画上句号了,内心无语又不甘。二哥从一旁提醒说,明天去学校查一下确切分数吧。
  第二天中午,顶着炎炎烈日,我再次骑上陪伴了我三年时间的破旧自行车,驶往40里外的高中母校。刚进学校大门,就看见门口的海报栏里贴着一张红色通知:首批达本科分数线名单。在里面,我看见了自己的名字!原来我最后的高考分数为470分,超过了重点线。
  回家的路上,我花2元钱第一次买了一大瓶雪碧犒劳自己,一路飞快地骑回了家。见到戴着草帽正在翻晒稻子的母亲,我迫不及待地说:“妈,考上了,重点!”
  被压抑的欢乐
  全国重点大学山东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很快就到了。
  翻开通知书,我却乐不起来,因为每年需要学费1500元,4年需要6000元。粗算一下,包括学费、书本费、生活费、住宿费等在内的第一学期入学总费用需要4000元。1994年,中國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首次实行学费并轨改革试点,从免收学费到收取每年1500-3000元不等学费。当时,许多农村家庭一天收入10元钱都算是高收入,4000元无疑就是一笔巨款。
  为了筹措学费,我们全家都开始忙活起来。大哥去外省催收货款,二哥拿出初次工作的第一个月工资,父亲和母亲把家里能变卖的物件都拿去变卖。每天晚上,从田里收工回来,我就和大哥、二哥一起拖着疲惫的身体,忍着蚊虫的叮咬,在灯光下做滚筒刷、刮刀等装饰工具,凑够一批,再由大哥发至外地售卖。这样的赶工常常直至深夜十二点甚至凌晨一两点,早上再继续下田忙“双抢”。就这样,在入学报到前,我终于凑够了第一学期的费用。
  踏上开往济南的列车,我的内心已经感觉不到多少考上大学的快乐。为了我一个,全家人的付出实在是太多太多,而我又无以回报。但这也许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因为在家里人看来,我能考上大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欣慰,毕竟,在当时的年代,中国农村与城市有着巨大的发展落差,跳出农门是任何一个农家子弟最重要的人生转变,也是农村家庭愿意倾力付出的一件大事。
  改革,苦乐同受
  再回头看,1995年后,中国的高考和高等教育改革都进入了快车道。“3+2”高考方案、“3+X”高考方案(X代表文科综合科目或理科综合科目)、自费上大学、高校扩招等多项改革措施在全国推开,到今天,上大学已经不再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了。中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转为大众教育是中国教育资源大发展的结果,也是教育领域深化改革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20多年倏忽而过,回忆自己所经历的高考改革,虽然其中的曲折和辛苦较多,但高考毕竟为自己公平地提供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没有高考,我或许会重复父辈终日耕作于农田的生活轨迹,所以,对照自己今天的生活现状,我更愿意感谢高考,也更理解高考改革为每一个人所带来的苦和乐。
  编辑/郭蓓蓓
其他文献
2017-06-07 走向世界杂志  早在1927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就说过,“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進步之记录。”当我们回瞰广告发展的历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广告作为商品宣传符号所起到的销售功能,更多的是它身上体现的具有勃勃生机的民族文化。广告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这块沃土上,折射出经济、政治、道德伦理等诸多领域的鲜明印记。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国人的民族情感,形成了具
期刊
《大美龙口》摄影大赛由中共龙口市委宣传部、烟台市摄影家协会、龙口市摄影家协会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承办。  龙口市具有优美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物产资源,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百强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大美龙口》摄影大赛旨在通过龙口市标志性、典型性、代表性的图片,对外宣传、展示龙口城市名片和良好的城市形象。  此次摄影大赛以龙口的“山、岛、城、港、人
期刊
2017-06-05 走向世界杂志  孟母林,是亚圣孟轲父母及部分后裔的家庭墓地,也是自战国延续至今的一处人造园林,位于曲阜城南13公里处的“孟子故里”凫村东侧的马鞍山麓。林墓区的西部连接两个山头,形似马鞍,故名“马鞍山”。林在山岗,山在林中,柏、桧、楷、槲等古树蓊郁葱茏。孟母林占地面积721.62亩,有各种树木1万余株,宋、元、明、清碑刻近600通。  ○孟母林里古树繁多。  Plenty of
期刊
2017-06-02 走向世界杂志  4月9日,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揭晓获奖名单。获得8项提名的影片《一念无明》拿到最佳新晋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男配角三座奖杯。  在将观影当作娱乐方式的年代,这部影片的题材并不讨喜,甚至观后感觉压抑伤感,但导演黄进将边缘人的生存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其以亲情为基础相爱相杀,又让观众唏嘘不已。  ○小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缺憾,但他们都不是坏人。  Every sma
期刊
2017-05-31 走向世界杂志  短短两年时间,“创客”已经从一个潮流新词变成了世人皆知的“常用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学生创客成为了最有活力的“主力军”,这些怀揣新鲜想法的年轻人在创新创业的路上需要更多帮助和指导。校园,这个被誉为“创客孵化所”的启航之地,究竟在其中该起到怎样的作用,才能培養出更多敢于闯新路、创新业的“创客”?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山东省学校创客空间建设指导
期刊
2017-05-22 走向世界杂志  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晚年时写过一篇《瓦尔帕莱索的流浪汉》,热爱他的读者们通过这篇小文认识了这座智利中部的小城。从此,瓦尔帕莱索仿佛再不需要其他任何的旅游书和导览词了,这个在黑夜中璀璨的港口城市和那些无人问津的小天地,都随着聂鲁达的笔尖,记录下了城中所有美好。  瓦尔帕莱索市是智利第二大城市和南美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深水港,也是智利最大的对外贸易
期刊
2017-06-06 走向世界杂志  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单车满城摆。自2016年夏季开始,从上海到济南,共享单车渐渐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随处可见的骑车人享受着交通的便捷与快乐,微信群里人们时常交流着尝试的快感、使用的经验,十几年来逐步退出主流交通工具舞台的自行车借助互联网因共享而重新成为了时尚。目睹共享单车似乎一夜之间风靡起来的场景,我不禁回想起几十年来自行车在百姓生活中扮演角色的变迁。  
期刊
2017-06-01 走向世界杂志  济南市区往南10公里的仲宫镇是个依山傍水、三川田峪交汇的好地方。手艺人玄令锺与刘思奇的意铜金属工作室就藏身于仲宫的长街短巷间。这是一方以銅为主,兼及银、铁,运用传统锻造工艺设计制作香器、茶器、花器的小天地,创办不足两年就已在若干个手工艺创意设计比赛中斩获奖项。  ○精于琢磨的手艺人。  Skilled craftsmen  在令锺与思奇看来,作品的温度首先取决
期刊
2017-05-23 走向世界杂志  春日里的郊外不同于夏季,周围的绿色都是掺着嫩黄的清亮颜色。和济南南部的锦绣川、跑马岭相比,济西湿地周边的游人少了许多,没有拥挤的车辆,我们的视野十分开阔,蜂鸣鸟啭之声清晰可闻,草木萌发,空气里充满新叶和泥土的清雅香气。  多年以前,这里曾经是远离城市的荒地。自从小清河整治之后,这片总面积35平方公里,横跨长清、槐荫两区,东接南水北调东线引水渠、西邻黄河的“好地
期刊
2017-05-16 走向世界杂志  2017年,山东的“自行车”很忙!前有摩拜单车开始布点,后有ofo共享单车街头展示,除此之外,各级政府也推出了地方版的单车服务。你方唱罢我登场,共享单车在山东各大城市的道路上越来越常见。  这单车的背后,无论是商业运作还是政府行为,都预示着共享单车的行业繁荣,共享单车可以说是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模式变革的典型案例。  单车上路,喜忧参半  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