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诗中那座斑斓小城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pid19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05-22 走向世界杂志
  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晚年时写过一篇《瓦尔帕莱索的流浪汉》,热爱他的读者们通过这篇小文认识了这座智利中部的小城。从此,瓦尔帕莱索仿佛再不需要其他任何的旅游书和导览词了,这个在黑夜中璀璨的港口城市和那些无人问津的小天地,都随着聂鲁达的笔尖,记录下了城中所有美好。
  瓦尔帕莱索市是智利第二大城市和南美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深水港,也是智利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已有350多年历史的瓦尔帕莱索曾经历过繁华,也曾回归于静谧,岁月沉淀出来的文化气质,深深地吸引着那些热爱浪漫的年轻人。
  早在聂鲁达还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念大学时——也就是他写出《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那个最任性最文思泉涌的时期,他就常伙着同是二十岁上下的画家和诗人朋友,在无数个毫无睡意的黎明时分突然跳上去往瓦尔帕莱索的三等车厢。那时,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有点儿厌倦圣地亚哥了,我想在瓦尔帕莱索找间房子居住和写作。房子不能太低或太高,独立而不偏僻,复古而又舒适,远离喧嚣但要生活便利,邻居聪慧友善但不侵犯隐私。你认为我能找到这样的房子吗?”
  而瓦尔帕莱索确实满足了这位吟游诗人的幻想。20世纪20年代的瓦尔帕莱索虽已不复19世纪时的繁盛,却最适合文艺青年。“一条船运来了一架三角钢琴;另一条船载过高更的秘鲁外祖母;还有一条船,韦杰号,上面坐着鲁滨孙·克鲁索活生生的原型……还有一些船运来菠萝、咖啡、苏门答腊的胡椒、瓜亚基尔的香蕉、阿萨姆邦的茉莉花茶,西班牙茴香……”正如文中写的那样,瓦尔帕莱索因其曾经是连接南美洲和欧洲的重要港口而拥有发达的贸易。16世纪,这里曾沦为西班牙人殖民地,那时,欧洲人想前往南美或北美洲西岸地区,都要绕行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这个天然航道,而瓦尔帕莱索就位于麦哲伦海峡上部不远的地方,于是瓦尔帕莱索成为船只在绕行美洲南端前后必然停靠的一个补给港。
  特别是19世纪中叶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淘金热时期,瓦尔帕莱索作为中继站,迎来黄金时期,被誉为“太平洋的珍珠”。欧洲移民蜂拥而至,不足3万人的小镇迅速发展成为拥有16万人的大城市,瓦尔帕莱索的城市风格也瞬间变得多元而丰富多彩。
  但随着巴拿马运河在1915年的开通,几乎一夜之间,美洲西海岸通向欧洲的船只绝大部分改道运河。瓦尔帕莱索世界港口地位消失,昔日的繁荣瞬间消散。曾经是整个南美洲最富有的街道,如今风光不再,早期的建筑被留在那里任时光消磨。商人们离开了,但艺术家们却没有走,去除了商贸铜臭味儿的小港引得众多名流、作家、诗人、画家和艺术家纷至沓来,他们延续了瓦尔帕莱索的文化魂灵,让这座城市成为了文化舞台。
  瓦尔帕莱索的確就像是太平洋角落的一处天然舞台。海边较低的部分向探出的看台,再逐层向山的高处铺展。逐渐向山上延伸的部分是瓦尔帕莱索的老城。这片城区几乎没有平地,海直接连到山,依山建楼,傍海造屋。无论是商贾豪宅还是渔民和码头工人的普通住宅,每一户人家都会把他们的屋顶和墙面涂成各种各样的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弯弯曲曲的街道上,房屋建筑全部都是五颜六色,墙壁上还伴随着各种色彩斑斓的涂鸦,大多是波西米亚风格随心所欲的挥洒,带有典型的南美魔幻主义风格。大片彩色民居倾泻而下,教堂尖塔点缀其中。紫红配黄色,洋红配钴蓝,绿色配紫色。从低处往山上看,鳞次栉比的彩色小房屋好像一个个彩色火柴盒叠摞在一起,明快得像是书里的童话镇。
  特殊的地形造就了特殊的交通工具。为方便居民上下山头,1883年,人们修建了电梯连接山顶和海边平地,整个城市先后建设了28座造型独特的轨道式缆车。这种缆车像电梯一样靠缆索牵引上下;又像列车车厢一样有车轮和铁轨。它们的铁轨大多呈30度以上的倾斜。如今尚有15部这样的缆车在吱吱嘎嘎地运转,堪称老古董,因其高度倾斜的设计,世界遗产委员会于1996年宣布该缆车系统为世界100个濒危历史文化宝藏之一,这些保留下来的缆车也成为城市的名片和招牌。
  “如果你走过瓦尔帕莱索的每一级台阶,那么你的足迹仿佛环游了世界。”这个曾经被诗人魂牵梦绕的城市,其名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天堂谷”,那些面向大海、缤纷斑斓的小屋也许真的曾是通往天堂的小站,在此停留的诗人用笔留下的,或许只是小城文艺唯美的呢喃。
  图/侯贺良 编辑/王天宇
其他文献
2017-06-09 走向世界杂志  2000年,世界步入了21世纪。从2000年到2010年,回忆起这10年的高考,不得不提三个重要的关键词:“扩招”“网上录取”“自主招生”。而这其中“扩招”无疑是这十年高考最重要的烙印。面对越敞越宽的高校大门,考生们在选择上进行着加减盘算。同时,在这些关键词的影响下,他们的心理也产生了变化。  有些放松却决不轻松  李橘现在是一名新闻工作者,2004年她在烟台
期刊
2017-06-09 走向世界杂志  与常规的高考不同,“艺考”成为通往大学路的另一条蹊径。  而对于一群热爱舞蹈专业的女孩来说,“艺考”是她们用脚尖丈量出来的“大学路”。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有这样一群女孩,经历了高考的层层选拔,如今在大学校园里依然练功不辍,文化课、专业课,一样也不马虎。  相比于学习“数理化”的考生,艺考生似乎更多了一门“特长”,而这个舞蹈“特长”,绝不是应付考试就
期刊
2017-06-09 走向世界杂志  随着人们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走出国门,去国外留学。从1872年,第一批少年留学生赴美深造,到2016年,在世界接收留学生最多的前10个国家中,中国学生在其中6个国家的留学生占比都位列第一。出国读书的路在140多年中越走越宽。尤其在高考前后,远渡重洋开拓自己大学生涯的学生们都有着各自的想法,高考对他们来说,只是成长的一个开端。  吴昊:高考
期刊
2017-06-08 走向世界杂志  大学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1981年到1985年期间,高考采取预选考试制度,预选首先就刷掉了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考生,真正有权利参加最后高考的人都是久经考验的。同时,高考还没有扩招,也基本没有民办高校,本科录取率仅3%-5%,那时候的大学生真可谓天之骄子。  “我们当年的大学生,是很‘值钱’的,也享受国家分配。一个镇上要是有一两个大学生,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期刊
2017-06-08 走向世界杂志  “天之骄子”走下神坛  “1977年的一次科教座谈会上,著名电化学家查全性用大约15分钟时间讲了恢复高考问题,包括邓小平插话表态直到最后的拍板,整个过程也就是20分钟。”197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刘道玉的描述显得颇为简单,但这短短20分钟改变了当时数百万计青年的命运。  1977年12月10日,关闭了11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大门再次打开,570万考生走进考场。
期刊
2017-06-07 走向世界杂志  早在1927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就说过,“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進步之记录。”当我们回瞰广告发展的历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广告作为商品宣传符号所起到的销售功能,更多的是它身上体现的具有勃勃生机的民族文化。广告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这块沃土上,折射出经济、政治、道德伦理等诸多领域的鲜明印记。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国人的民族情感,形成了具
期刊
《大美龙口》摄影大赛由中共龙口市委宣传部、烟台市摄影家协会、龙口市摄影家协会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承办。  龙口市具有优美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物产资源,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百强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大美龙口》摄影大赛旨在通过龙口市标志性、典型性、代表性的图片,对外宣传、展示龙口城市名片和良好的城市形象。  此次摄影大赛以龙口的“山、岛、城、港、人
期刊
2017-06-05 走向世界杂志  孟母林,是亚圣孟轲父母及部分后裔的家庭墓地,也是自战国延续至今的一处人造园林,位于曲阜城南13公里处的“孟子故里”凫村东侧的马鞍山麓。林墓区的西部连接两个山头,形似马鞍,故名“马鞍山”。林在山岗,山在林中,柏、桧、楷、槲等古树蓊郁葱茏。孟母林占地面积721.62亩,有各种树木1万余株,宋、元、明、清碑刻近600通。  ○孟母林里古树繁多。  Plenty of
期刊
2017-06-02 走向世界杂志  4月9日,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揭晓获奖名单。获得8项提名的影片《一念无明》拿到最佳新晋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男配角三座奖杯。  在将观影当作娱乐方式的年代,这部影片的题材并不讨喜,甚至观后感觉压抑伤感,但导演黄进将边缘人的生存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其以亲情为基础相爱相杀,又让观众唏嘘不已。  ○小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缺憾,但他们都不是坏人。  Every sma
期刊
2017-05-31 走向世界杂志  短短两年时间,“创客”已经从一个潮流新词变成了世人皆知的“常用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学生创客成为了最有活力的“主力军”,这些怀揣新鲜想法的年轻人在创新创业的路上需要更多帮助和指导。校园,这个被誉为“创客孵化所”的启航之地,究竟在其中该起到怎样的作用,才能培養出更多敢于闯新路、创新业的“创客”?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山东省学校创客空间建设指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