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研究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解读高中生化学学科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巧用导学案、引入化学史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趣味实验活动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参考,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科学素养,为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学素养;课堂教学;方法
  化学是高中课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征,高中生在掌握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得精神情感上的升华,以便获得良好的化学学科学习体验。但是就当前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过于注重对学生化学学科考试成绩的提升,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科学素养、精神品质的培育。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获得相对较高的分数,可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却不利于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精神、新课改育人任务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高中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一)系统的科学观
  从化学视角下来看,世间的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的状态并且存在于各种矛盾运动当中,如“人与自然”“能源与自然”“人与能源”“人与人”等。因此,在面向高中生施教时,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化学概念、原理、公式等基本知识点,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科学观的培养,包括科学关系观和科学系统观,引导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系统的同时,将其逐步拓展至大系统、全球、宇宙等领域内,继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综合思维能力
  化学与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相比,其抽象性特征较为明显。也正是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性,使得其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概括总结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要立足于学科课堂上,以化学知识点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以“卤族元素”知识点为例,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掌握同一族元素化学性质相近特征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以氯气性质为切入点对其他卤族元素的性质进行演绎推理,继而起到发展学生演绎思维能力的作用。
  (三)求实科学态度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探究、客观分析基础之上,所得出的规律结论也具备客观性的鲜明特征,而高中化学教师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要自觉主动承担起身上所肩负的教育使命,帮助高中生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逐步陶冶高中生的科学情操,促进高中生科学品质、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等各种能力素养的发展。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求实求真、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品质的培养,驱动学生端正科学探究态度,以便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和成长。
  (四)良好理解能力
  良好理解能力是高中生化学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在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解题技巧、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方可形成化学科学素养。因此,高中生在化学知识学习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生不仅要理解掌握化学概念及结论规律,还需要知道“为什么”和“如何做”;②明确化学概念及规律的准确含义,对于不同物质或者同一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着清晰明确的认知,学会探究其发生变化的成因;③妥善处理不同化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完善的化学知识框架;④对于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要对其规律成立条件、应用范畴有所了解并且可以做出正确的推断。
  (五)出色创造能力
  创新创造能力是高中生化学科学素养的高阶表现,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作为教师,在面向高中生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研究成果,应用以创造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对已有的事物提出质疑和再思考,从多个角度探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性创造思维和联想能力。
  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
  (一)巧用导学案
  导学案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良好作用,可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则需要扮演好学生问题解决的“指导者”,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师而言,巧妙运用导学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结合所教知识点及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优化导学案,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尚未解决的问题带入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并加以解决,可极大程度上提高高中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课中,教师可设计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学习”“当堂训练”“总结反思”几个板块,指导学生掌握化学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并將自己尚未理解或存有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导学案为学生讲解知识点,搜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各小组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讨论结束后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归纳总结。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化学物质分类的方法,对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可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引入化学史教育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面向学生组织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以教材中的化学知识点为切入点,围绕其搜集整理与之有关的化学史,为学生讲解与化学知识有关的历史故事,激发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引导高中生在追溯化学规律历史演变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感悟,学会从中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赋予教材中化学知识及化学课堂全新的生命活力,继而增强高中生的科学意识,逐步培养高中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也就是说,化学史可将科学家探究规律的客观过程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在科学史实中感悟科学本质,是培养高中生求实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一课的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讲解说明我国冶炼金属的历史,列举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有名的青铜器,促使学生在感叹我国金属冶炼历史源远流长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大有裨益。此外,教师还可为学生讲解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在“分子”理论研究方面的经历,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点理解的同时,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家身上所呈现的勇敢、坚强、奉献的精神品质。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下,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科学技术等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内,衍生出了慕课、微课、多媒体教学等一系列全新的教学模式,可将教材中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视频、图片,进而呈现给学生,打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可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师而言,在面向学生施教时,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制作微课短视频等,使得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处于全面调动的状态,激活高中生化学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注入全新的活力,攻克化学教材中的难点及重点,帮助高中生降低化学知识的学习难度,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系统科学观等。
  例如:在“氨气分子”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白板上为学生展示氨气分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氨气分子的构成图,使得学生了解到氨气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3个氢原子构成。再如:在“浓硫酸稀释”实验的教学时,该化学实验具备一定的危险性。此时此刻,教师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演示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烧杯、缓慢注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正确实验操作步骤。随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操作错误的实验视频。让学生通过这两个实验演示视频的观看,意识到操作错误所引发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操作实验的思想观念。
  (四)开展趣味实验活动
  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很多化学结论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基础之上。因此,高中化學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在保证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优化设计化学实验,开展各种类型的趣味化学实验活动,促使高中生产生主动学习化学知识的强烈动机,在探究化学现象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并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可借助趣味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实验能力,促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探究物质变化规律,继而培养高中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例如:在“胶体的制备”试验中,教师可利用空气清新剂、激光笔开展丁达尔效应趣味实验,加热少量的氯化铵固体,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会逐渐形成光亮的通路且持续时间长。改良后的实验活动具备操作简单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演示,有利于帮助高中生体会化学学习的快乐。再如:在“硫酸”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开展“黑面包”的趣味实验,在小烧杯里面放入少量蔗糖,随后加少量的水和浓硫酸,让学生观察烧杯中蔗糖的颜色、体积及气味,这样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化学科学素养由系统的科学观、综合思维能力、求实态度、良好理解能力、出色创造能力几个要素构成,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因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师而言,要正确处理化学核心素养与科学素养之间的关系,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可通过巧用导学案、引入化学史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趣味实验活动等方法的落实,有效培养高中生化学科学素养,促使高中生探索总结化学现象的客观规律,深入探究化学知识本质,促进高中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许嘉.依托实验情境,助力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发展[J].文理导航(中旬),2021(03):58-59.
  [2]杨彪.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1(04):44.
  [3]张跃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6):80-81.
  [4]任洪臣,楚善明,李伟民.基于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对核心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20(75):133-134.
  作者简介:曾婉青(1993.—),女,汉族,福建泉州晋江人,本科,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高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来对植物酵素的应用研究广泛,主要涉及食品保健、医疗卫生、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植物酵素有生物酶、多糖、多酚、维生素、等多种功能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缓解疲劳、调节身体健康平衡、解酒护肝等功效。植物酵素的活性功效决定了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研究与应用,但是在食用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本文主要对植物酵素的活性功效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归纳,对植物酵素在食用方面的应用如酵素果汁饮料、保健品、
期刊
【摘要】本文以甘肃省L市七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分析L市高校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创业情况。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意愿 自主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9.21  一、甘肃省L市大学生就业基本情况  本文选取了L市七所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分析了L市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创业情况。考
期刊
摘要:目的:主要对地肤子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地肤子的文献材料,再总结其研究进展。结果:地肤子包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类、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药理作用有降血糖、抗炎、抗瘙痒以及抗病原微生物等。结论:地肤子含多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多样,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开发研究。  关键字:地肤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R285.5  地肤
期刊
[摘要]在当今各行业不断创新尝试跨界融合之际,图书馆界也在努力转型与突破。文章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通过对浦东图书馆公益讲座11年来的梳理分析与总结,阐述图书馆公益讲座导入营销的作用与意义,思考如何将4P营销策略运用到公益讲座涉及到的用户、运营成本、宣传手段、推广途径四个方面,目的是使公益讲座在质量上、特色化上、公众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产生更大社会效益。  [关键词]营销;浦东图
期刊
摘 要:高考作为非常综合型的考试,它不仅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也十分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近年来的相关高考试题中渗透了很多人地协调观的试题,人地协调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认识解决人地关系,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人地协调观的高考地理试题内涵进行相关的分析,可以帮助教育者在人地协调观的综合引领下,对高考地理试题的内涵准确理解。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高考地理试
期刊
摘 要:听力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高考命题中所考查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大部分学生认为听力的提高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本文分析了学生在高考英语听力专项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提高英语听力效率的具体策略措施。  关键词:听力;障碍;提高;策略;技能  听力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环节。同“说”一样,“听”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人们后天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对于高中生而言,高考英语听力
期刊
摘 要:高中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我国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为了有效促使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教学事业健康发展,就必然需要高中教师切实掌握教学方法。因而高中数学在考前复习中,也少不了大量的数学习题反思训练,而如何才能让高中学生通过进行习题反思训练提高数学成绩,已经成为广大高中师生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高中学生复习时的解题反思习惯,是不断提高高中学生解题效率的
期刊
摘 要: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每个学校的高三教学都是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都在紧锣密鼓中有条不紊展开各具特色的复习迎考工作,当然生物教学也不例外。那么生物学科如何科学、高效做好新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这是每位高三生物教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当然也是一个棘手的新课题。笔者认为首先每位高三生物教师在思想上只有高瞻远瞩,才能掌控全局,运筹帷幄;其次,在教学细节上要掌握生物新高考的动向,新高考题型和内容的变化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是高中学习阶段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同时受文化的影响,语文也逐渐成为最具有潜力的学科。在高中语文高考备考过程中,语文作文的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一个难点。作文在高考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分数比例较多。因此教师应当注重高考语文作文的备考,通过问题分析和方法探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成绩。基于此,本文从建立作文摘抄本,背诵名言警句,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以及坚持日记短文写作来进
期刊
摘 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高考评价体系也进行了创新与改革,改革后的高考评价体系对历史学科素养与历史学科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科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高考复习阶段引导学生形成学科思维。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出发,以国别史专题复习为例,从“知识”“语言”“思维”三个层面探讨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科思维的培养,希望能够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