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视野下,初中诵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活动缺乏激情、注意力放在考试内容的复习和巩固上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教学创新,必须加以调整,采用创新性策略,改善初中诵读教学的现状,让师生共同发现诵读的乐趣。
一、初中诵读教学的现状
1. 师生没有在意识上重视诵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表现在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没有从意识上去足够重视培养诵读能力。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在提及培养学生能力时,更多想到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时,通常是以写和说为主。初中语文教材,要求重视诵读欣赏,可是这些常常在语文教学中被忽视掉。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从意识上去重视诵读。
2. 教学活动缺乏激情
教学活动充满激情,能够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更为通畅。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师生忽视了诵读的重要性,导致在诵读教学中学生缺乏激情和积极性。语文教材中虽然提供了很多好的诵读材料,比如,《楚辞》、《沁园春雪》等等。这些有着很大价值的材料在教师没有感情的语调中读出,学生又怎能领会到其中蕴含的大气和鼓舞呢,又如何能发现朗读的魅力和乐趣呢?教师没有感情的朗读,是给学生做了不好的榜样。在这样的情景教学中,学生的朗读也会变得没有感情,味同嚼蜡,兴致不高。同样,教师看到学生这样,又会对教学失去信心和热情,导致诵读教学枯燥、单调。
3. 学生的朗读缺少教师的指导
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朗读时声音小、磕巴、停顿不准确,缺字、少字、多字等,很难自然地有感情地读完一段,或是整篇文章。就算是学生的朗读比较通顺,但也会只有声音没有感情、语调平板。这样的朗读,质量较低,将一篇本来还有感情的文章朗读得平淡无味,毫无美感。有些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朗读情感,认为只要平顺地朗读,没有错字就可以。课下对学生的朗读辅导更是少之又少,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和朗读指导都特别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样的朗读才是正确的朗读,该在什么样的地方停顿、换气,什么时候适合快读,什么时候适合慢读,什么地方需要停顿,停顿多久合适等等。这样的情况长久下去,学生的朗读水平自然提不高。
二、初中诵读教学的创新举措
1. 重视诵读的重要地位
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意识。要想改变初中诵读教学的弊端,首先必须要认识到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知识结构上强调诵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流利准确地阅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朗读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分析课文,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朗读对语文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在口语交流和写作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入朗读教学,启发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重视朗读。比如,在向学生讲解“有感而发”这一写作概念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翻看诵读的材料,《次北固山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这首诗时,感受如何?有什么样的感觉?很多学生会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主题,也就会慢慢了解到什么叫“有感而发”,学生也就会更容易地进行写作。
2. 点燃学生的朗读激情
朗读能让学生准确把握字词的正确读音,还能检验句子结构、段落大意、文章主旨。朗读也是情感教学的重要形式,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师生都要发现朗读的乐趣,共同点燃朗读的激情,激发对朗读的热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合师生进行互动式朗读的材料有两类,一类是饱含情感的诗歌散文,一类是轻松幽默的散文或情节性较强的小说等。对于诗歌,教师应充分利用材料的感情色彩,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饱含感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感情朗读。比如《皇帝的新装》,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更多的朗读快乐带给学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语音、语调,感知人物性格和语音特色。
3. 引入多媒体教学
多数情况下,朗读教学是教师领读示范,学生跟读模仿的,形式比较单一。朗读能力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朗读教学内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不完善的教学设备相关。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要转换教学思路,把多媒体现代技术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将朗读教学变得像写作教学一样有声有色。将单调的朗读教学变得不一样,需要教师从思想上加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大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这些设备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在朗读《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先让同学观看一段大气磅礴的革命背景视频,唤起学生的革命激情,增强对革命精神的感悟,然后在这种气氛下,通过朗读的形式,让学生释放心中的感情,达到创新朗读教学的目的。
诵读在当代视野下是初中语文教学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当前,初中诵读教学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在诵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改变自身开始,慢慢地影响学生。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诵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发掘其中的乐趣,克服弊端,让诵读得更加丰富多彩。
一、初中诵读教学的现状
1. 师生没有在意识上重视诵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表现在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没有从意识上去足够重视培养诵读能力。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在提及培养学生能力时,更多想到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时,通常是以写和说为主。初中语文教材,要求重视诵读欣赏,可是这些常常在语文教学中被忽视掉。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从意识上去重视诵读。
2. 教学活动缺乏激情
教学活动充满激情,能够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更为通畅。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师生忽视了诵读的重要性,导致在诵读教学中学生缺乏激情和积极性。语文教材中虽然提供了很多好的诵读材料,比如,《楚辞》、《沁园春雪》等等。这些有着很大价值的材料在教师没有感情的语调中读出,学生又怎能领会到其中蕴含的大气和鼓舞呢,又如何能发现朗读的魅力和乐趣呢?教师没有感情的朗读,是给学生做了不好的榜样。在这样的情景教学中,学生的朗读也会变得没有感情,味同嚼蜡,兴致不高。同样,教师看到学生这样,又会对教学失去信心和热情,导致诵读教学枯燥、单调。
3. 学生的朗读缺少教师的指导
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朗读时声音小、磕巴、停顿不准确,缺字、少字、多字等,很难自然地有感情地读完一段,或是整篇文章。就算是学生的朗读比较通顺,但也会只有声音没有感情、语调平板。这样的朗读,质量较低,将一篇本来还有感情的文章朗读得平淡无味,毫无美感。有些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朗读情感,认为只要平顺地朗读,没有错字就可以。课下对学生的朗读辅导更是少之又少,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和朗读指导都特别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样的朗读才是正确的朗读,该在什么样的地方停顿、换气,什么时候适合快读,什么时候适合慢读,什么地方需要停顿,停顿多久合适等等。这样的情况长久下去,学生的朗读水平自然提不高。
二、初中诵读教学的创新举措
1. 重视诵读的重要地位
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意识。要想改变初中诵读教学的弊端,首先必须要认识到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知识结构上强调诵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流利准确地阅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朗读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分析课文,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朗读对语文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在口语交流和写作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入朗读教学,启发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重视朗读。比如,在向学生讲解“有感而发”这一写作概念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翻看诵读的材料,《次北固山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这首诗时,感受如何?有什么样的感觉?很多学生会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主题,也就会慢慢了解到什么叫“有感而发”,学生也就会更容易地进行写作。
2. 点燃学生的朗读激情
朗读能让学生准确把握字词的正确读音,还能检验句子结构、段落大意、文章主旨。朗读也是情感教学的重要形式,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师生都要发现朗读的乐趣,共同点燃朗读的激情,激发对朗读的热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合师生进行互动式朗读的材料有两类,一类是饱含情感的诗歌散文,一类是轻松幽默的散文或情节性较强的小说等。对于诗歌,教师应充分利用材料的感情色彩,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饱含感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感情朗读。比如《皇帝的新装》,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更多的朗读快乐带给学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语音、语调,感知人物性格和语音特色。
3. 引入多媒体教学
多数情况下,朗读教学是教师领读示范,学生跟读模仿的,形式比较单一。朗读能力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朗读教学内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不完善的教学设备相关。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要转换教学思路,把多媒体现代技术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将朗读教学变得像写作教学一样有声有色。将单调的朗读教学变得不一样,需要教师从思想上加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大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这些设备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在朗读《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先让同学观看一段大气磅礴的革命背景视频,唤起学生的革命激情,增强对革命精神的感悟,然后在这种气氛下,通过朗读的形式,让学生释放心中的感情,达到创新朗读教学的目的。
诵读在当代视野下是初中语文教学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当前,初中诵读教学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在诵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改变自身开始,慢慢地影响学生。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诵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发掘其中的乐趣,克服弊端,让诵读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