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作为初中的主要科目之一,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化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因此影响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非常多。如何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值得所有初中化学老师思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策略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7.082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初中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它不仅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由于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抓起:一是要从提升知识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持续稳定的保持学生的求知欲;二是要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的客观现实,脚踏实地地过好基础知识关;三是要从基本实验操作和基本实验原理认真抓起,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法。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浅谈点滴体会。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知识魅力的提升和语言艺术的正确诱导。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来提升知识的魅力。如利用FLASH制作精美的化学反应原理的动画、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动画,并在动画中突出显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等。实践证明,课堂效应比其他方法都好。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促使下,我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把现行的人教版九年制初中化学教材的课堂教学全部用FLASH制作成多媒体动画,在教学加上自己的语言技巧,并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一套较完美的教学体系。在提升化学知识魅力、激发起学生乐学兴趣起到了相当好的效果。时刻激发和唤起学生对化学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跟着老师的知识和兴趣走,有效地把学生吸引到化学学习中来。
  二、关注学生学法的养成
  古人说得好:“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生受益。”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遵循“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原则,从听课、实验、观察、提问、记忆、总结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例如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面时,以前对于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没有过多讲解。现在教材中设计了一个活动天地“实验室制取气体物质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就可以通过这一块知识的学习,既掌握了制取氧气的方法,又为以后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做好铺垫,使学生能把这种制取气体的思路应用于其他气体的制取上,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科学设计探究性活动
  不难发现,化学中有很多定律和原理都是通过实验发现和总结的,可以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那么把全部的教学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显然是不正确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后进行实验活动是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化学知识的关键手段。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进行探究性教学时,可以尝试性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将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就以生活中的化学实验为例,在此前教师已经向学生传授过了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制取,归根结底是利用酸和碳酸钙的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实验来解决问题。比如烧水壶中往往会有很厚的水垢,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化学原理,设计实验祛除水垢。学生都知道,在水沟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以及其他可溶于酸的碳酸盐,那么要去除水垢就一定是要让这些物质反应产生气体,进而使它们全部反应或者脱落。刚好学生学过碳酸盐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无毒无害,不需要高难度的处理,同时生活中常见的酸也有醋酸,也就是食醋,于是学生就设计用食醋来消除水垢的实验。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与实际实验能力。
  四、注重实验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形象识记能力。注重实验教学,就是最好的形象识记过程,也是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最好手段。为此,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动手试验的条件,成立化学实验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庭小实验。当然,教师也可设计某些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化学小实验让化学实验兴趣小组来完成。也可以帮助学生动脑动手设计简单的化学小实验来锻炼学生自己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等等,都是好的做法。虽然这些做法的开展,给老师增加了很大的教学工作量,挤占了教师很长的休息时间,耗费了教师的大量的精力,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少了,也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变成学生可触及到的现实物质及物质之间的变化的事实让学生去感受、去认知。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真正让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提高了学生的智力、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从而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逐步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认知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更深的化学知识奠定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坚实的基础。
  實验证明,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大量付出是成正比的。教师不但要不断学习先进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利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设计和安排知识体系,制作生动逼真的多媒体动画来强化知识的魅力,也要通过精讲多练来强化课堂效率,还要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辉.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5(20).
  [2]丙香,毕华林.化学三重表征的界定及其关系分析[J].化学教育,2013(3).
  [3]罗滨,王磊.初中化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在搜索引擎里搜搜,总会找到一堆有关最新病毒的文章,可是难免鱼龙混杂.难免看得劳体伤神的.不如直接登录知名网络安全网站方便一国内外知名网络安全及防病毒公司的站点均有相关的
摘 要:女性在原始社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及其特殊的个体形象,使她们具有比男性更高的社会地位,于是接下来的社会现状便产生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出现,一切以女性为中心,并且女性居于族群的首领地位。回顾原始社会的发展之后,不禁使我们深思:近代的女权主义运动此起彼伏,在工业革命时代,新生的资产阶级妇女,受思想界的启蒙运动鼓舞,女性运用新生资产阶级“自由、博爱、平等”的口号和“天赋人权利”的主张,提出了妇女自己
新课改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和全面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贯彻新课改的教育观念和理念,帮助小学语文提升
秋高气爽,当然少不了好消息:由《电脑应用文萃》杂志社、《网友世界》杂志社与金山公司联合推出“金秋十月金山免费送大礼”活动正式开始了,此次金山公司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十
学校的形象,取决于校风.校风的好坏,关键在班风.要有好的班风,就得抓好班级管理.通常的班级管理往往只由班主任定好班干部,见什么管什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对学生品行的
【摘要】 新课改要求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课,应该是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如何才能使课堂成为不流于形式真正的“互动式”的课堂呢?本文从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及改变教学方法上来探讨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互动教学;课堂效率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 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
任何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错”,这是一件难免的事情. 小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出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事情. 就此著名的特级教师华应龙曾说到,学生是一个尚不成熟但在不断成长的个体,我们应从正面去正确的看待、善待他们的学习错误,要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各种错误,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用发现的眼光去处理这些错误,同时应允许、认同、接纳和改造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各种错误. 实践也证明:一个真正的数学课堂
【摘 要】物理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相对而言比较陌生的学科,因此,兴趣教学时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兴趣教学法旨在通过利用有趣味的物件或者学过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趣味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在课堂的开始就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另外,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保持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紧抓学生的课堂注意
【摘 要】在学生的初中时期,除了要接受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生还要具备更为成熟和正确的心态与观念。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发展走向,更关乎整個社会的风气和格局。这就是在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际意义。为此,教师要竭力提高自身的学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理论教学 情景分析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
【摘要】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察看.  【关键词】 数学教学;观察力;学生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激发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