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质疑 挖掘学生潜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hua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最终的阅读要求是:“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学生来说,正是通过不断地质疑、探讨、解疑等认识活动,逐步求得知识的积累能力。不断地从一个知识水平跳跃到另一个水平,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转变。只有主动问、主动学、主动参与,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才能真正营造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将这一核心贯彻落实到位,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新教育思想,并使其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呢?当然,学生有了自由放飞思想的动力与时机,那充溢在课堂中的智慧的火花的确能让老师吃惊不已。因为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喜欢寻根问底,他们喜欢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他们往往既不亲信盲从,也不迷信权威,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疑问,勇敢地向权威挑战。这是具有创造能力学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
  我在教学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石壕吏》时,学生对“有孙母未去”一句的书中的注解就提出了质疑,他们在小声咕嘟,说不能把“未”解释成“没有”,这让我非常吃惊。因为多年来,我国出版物(包括中学课本)对“未去”二字的注释归纳起来无外乎就三种:“没有改嫁”、“没有离去”、和“没有回娘家”。三个“没有”虽然各不相同,但实质一样,都暗示“儿媳在家,可去服役”。我听后没有断然否定,而是让他们成立几个小组,分组讨论“未去”二字能不能按书中的解释去理解,并要求他们说明理由。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有各的理由。有的小组还在笔记本上梳理成文,跃跃欲试。
  甲组代表说:“通过我对教材背景的挖掘,并且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我们认为,这里的解释是不妥的。‘未’这里不做‘没有’讲,而是应当解释为‘不’讲。‘未去’就是‘不能离去’。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害,官兵到处抓壮丁,可以说在当时已到无男丁可抓的地步。再联系老妇人特定的语言环境,‘有孙母未去’一句的正确解释应当是‘有个吃奶的孙子,孙子的母亲才不能离家去服役’。”
  乙组代表接着说:“众所周知,《石壕吏》全诗的叙事中心是‘捉人’。就老妇一家来说,差吏要捉的对象是‘出门看’的老妇吗?显然不是。是‘乳下孙’吗?显然也不是。那么在‘三男邺城戍’、‘老翁逾墙走’的情况下,差吏所要捉的对象不就是‘出入无完裙’的儿媳吗?既然肯定了儿媳是实际被捉的对象,再来看看老妇的态度,通过‘妇啼一何苦’的‘致词’,可以清楚地看出,老妇人的一家已经将彻底破碎了。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儿子是家庭的象征,当老妇哭诉道‘死者长已矣’的时候,凄然发出了‘室中空无人,唯有乳下孙’的呼喊,把传宗接代的希望寄托在‘乳下孙’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下,老妇所说的‘有孙母未去’的意思不就非常明显了吗?反之,如果把‘未去’解释为三个‘没有’,那意思正相反,岂不是等于把‘儿媳’推荐给了捉人的差吏吗?岂不是违背了老妇的哭诉之情吗?”乙组代表说完后,学生们都笑了,并给以热烈的鼓掌。
  丙组的代表接着说:“再从老妇的行动上看,老妇之所以要‘请从吏夜归’,并表白‘尤得备晨炊’,不是她留媳保孙的迫切心情的具体反映吗?不就是用行动证明孙子的母亲不能离家去服役的原因吗?”
  我听了学生们有理有据的解释,十分高兴,并对学生们说:“老师完全赞同你们的观点,并且也给你们的解释再加个理由:从全文看,三个‘没有’在逻辑上也是站不住脚的,诗中只说‘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并未交代家中媳妇就是亡夫之妻,怎么能判然说她‘没有改嫁’、‘没有回娘家’或‘没有离去’呢?”
  由上面的事例可以得知,要使学生能够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就要尊重他们的质疑,并恰当点拨,点亮他们求知的火花。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教會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技能。叶圣陶说:“一个人有自主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如果教师从小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尊重他们的质疑,断然否定的话,将抹杀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怎能让学生有所发展、有所成就?这样也就违背了教育的目的。
  由此,我觉得教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向学生灌输了什么知识或什么观点,也不在于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在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引发了学生的讨论和争辩,更在于是否激发起了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探究问题的可贵精神,真正把课改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做到“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教学境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责任编辑 吕 行)
  
其他文献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初一英语的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多,且生动有趣,有许多富有趣味性的卡通人物画、花草树木等图案和符合现实生活的对话及英语歌曲和游戏。刚走进中学校门的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好奇、渴望,兴趣较高。可一旦引导不好,他们就很容易厌学。因此教师可利用新编教材生动形象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设计、组织好课堂教学,以便培养他们科学的学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尿素为氮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掺杂TiO2。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
<正> Visual Basic由于其易用性和可视化编程的原因,目前在国内比较流行。但是由于在Visual Basic5中存在一些BUG,编程中时常会发生一些小问题,严重时还会导致程序或系统崩溃
所谓漫画,就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历史漫画用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人物或事件,寓意深远,能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用好课本中的漫画,有意识地收集漫画,动员学生创作漫画,巧用漫画,改进并激活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引领学生在漫画中探究历史,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一、漫画呈
以厦门BRT路面施工养护为例,分析研究传统BRT路面养护施工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而从设计、施工等方面对传统的BRT路面养护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处理,提出新的BRT路面养护施工方案,并
<正>七十年代,美国国际部制定计划建造全球定位系统,即建立一个由24颗卫星组成的,能够向地球上的用户传送导航信号的卫星网,它可以帮助士兵确定在地球任何一个地方的精确位置
“美丽广西&#183;宜居乡村”活动于近期举行.桂林鼎翔旅游再次被桂林市政府指定为会议惟一运输服务企业。为确保高质量完成会议运输保障任务,公司成立了以孙爱娥总经理为组长的
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和学的双方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当中,学生将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扎实.怎样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设置悬念    科学上的前沿悬念往往成为人们创造发明的“引发剂”.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中,设置相关的悬念,可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我在“指数”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先出示一张白纸演示
介绍了永连公路的概况,对技术标准的确定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路线方案的选择和地质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正>结构化程序设计要求程序中的函数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即函数应尽可能地不依赖于全局变量.但在C语言中使用二维数组的场合,函数的独立性大受影响,它表现在两个方面:1、当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