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方式治疗大肝癌及巨大肝癌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iry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乙型肝炎和肝癌的高发国.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原发性肝细胞癌至少70万例,我国病例数占一半[1].由于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很多患者中晚期才被确诊,手术切除难以获得良好疗效.随着治疗理念的改变与治疗技术的进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式已经成为21世纪肝癌治疗的主要趋势.本文简要回顾近20年内我国及国际上新兴的大肝癌及巨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行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人工肛门重建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别.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70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EORTC的QLQ-C3O和QLQ-CR38问卷调查.其中42例患者行ISR(ISR组),28例患者行人工肛门重建(人工肛门重建组).结果:QLQ-C30问卷结果显示,ISR组总体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人工肛门重建组(73.41 vs 63.39,P=0.03);在社会功能方面,人工肛门重建组优于ISR组(78.57 vs 66.67,P=0.03);
分析直肠间质瘤PD-1/PD-L1表达与患者的预后转归的相关性.随访直肠间质瘤患者100例,分析PD-1/PD-L1在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间的关系,通过多因素分析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显示,不同性别患者肿瘤切除部位和分化程度细胞PD-L1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间的关系存在差异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直肠间
探讨腹腔镜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和对照组(44例,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3d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分隔胆囊系少见胆囊畸形,腔内由大小、厚薄及数量不等的隔膜将胆囊分成两个或多个腔室[1-2].形成结石者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特殊性,对其病因、病理、诊断的认识有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我院于2020年4月24日收治1例两分隔三腔室胆囊伴近侧小腔室结石和远侧小腔室黏液栓患者,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基于笛卡尔采集的K空间共享三维容积(DISCO)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CE-MRA)在上肢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入院治疗的20例临床诊断上肢血管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DISCO CE-MRA检查,其中11例患者行DSA检查,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将所有患者的DISCO CE-MRA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合MRI常规序列,以DSA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DISCO CE-MRA检查在上肢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准
1 病例资料rn患者,男性,57岁,因“腹泻、腹痛4d,加重伴无尿2d”于2020年9月14日收住我院急诊ICU.患者家属及本人诉4d前在外地饮酒、进食生冷食物后出现腹泻,时为稀便,未伴其他不适症状,遂自服“氟哌酸”,未予以进一步诊疗.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次日出现腹痛,伴恶心,无呕吐,以脐周为著,呈持续性钝痛,程度可耐受.之后腹泻次数增多,约10次/d,呈水样便.继续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目的 观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伴肺转移患者应用拉帕替尼(Lapatinib)靶向治疗联合顺铂+卡培他滨化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118例HER-2阳性乳腺癌伴肺转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顺铂+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予拉帕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远期疗效、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及1、2年生存率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及肝癌细胞系中细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PC1)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HCC患者175例与肝血管瘤(HC)患者27例,均经病理检查并确诊,采用开腹或腹腔镜根治术进行肝癌根治性切除,随访期至2018年12月,中位随访43个月.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免疫印迹试验(WB)、免疫组化试验和ELISA检测患者HCC肿瘤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血清及肝癌细胞系中GPC1的表达水平.分析GPC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不良预
探讨地佐辛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应用对炎症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选取LC手术治疗的1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地佐辛组于手术结束前10 min给予地佐辛0.1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不同时间点的血糖、血清IL-6、IL-10、TNF-α、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变化.地佐辛组在术后4h、12h、24 h三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探讨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STBAD)对炎性因子、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影响.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STBAD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EVAR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行保守治疗,EVAR组行EVAR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明显缓解、未明显缓解、死亡等临床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P选择素(CD62p)、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