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间质瘤PD-1/PD-L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axfdsrf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直肠间质瘤PD-1/PD-L1表达与患者的预后转归的相关性.随访直肠间质瘤患者100例,分析PD-1/PD-L1在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间的关系,通过多因素分析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显示,不同性别患者肿瘤切除部位和分化程度细胞PD-L1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间的关系存在差异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存在相关性.结果 表明,直肠间质瘤PD-1/PD-L1表达与患者的预后转归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HepG2中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PTB P1)对铁死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转染试剂增强PTBP1小干扰转染效率.沉默PTBP1后加入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Western blot观察HepG2铁死亡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脂质过氧化物试剂盒(MDA)、铁离子检测试剂盒、活性氧检测试剂盒(ROS)检测铁死亡相关的指标,RNA免疫共沉淀(RIP)检测方法验证PTBP1的下游靶分子,Western blot、RT-qPCR验证沉默PTBP1前后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PCBP1
随着肿瘤治疗由单纯的“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的转变,疾病本身的治疗不再是唯一的重点,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也变得同等重要,受到多方面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对于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实用性,为今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miR-134-5p靶向MRPL58调控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与乳腺癌细胞MCF7中的差异miRNA.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过表达差异倍数大于7的miRNA,检测其凋亡水平.通过miRDB在线分析miRNA潜在的靶标基因.通过过表达或敲低miRNA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确定miRNA的靶标基因.结果: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与乳腺癌细胞MCF7的总miRNA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MCF10A细胞中miRNA比乳腺癌细胞MCF7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