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暖宝宝发热原理探析的校本实践中,通过推测猜想→方案设计→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得出暖宝宝发生铁的吸氧腐蚀而放热的结论,加强了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创新意识及模型建构”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校本课程;暖宝宝;实验探究;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1-008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1.028
  一、问题提出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1],新形势下基础教育尤其要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高中化学实验的方法与步骤大多是事先设置好的,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验证即可,缺少探究、创新的过程,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吸氧腐蚀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 [2],按课本上的设计进行实验,不仅现象不明显、占用课堂时间长,且缺少思考探究的过程。类似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的教学,而常规课堂又没有充足时间去解决,为此,我们利用“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对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拓展探究,突破教学难点、培养核心素养。
  我校“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对常规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拓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从贴近生活的身边物质入手,易产生亲切感、激发探究欲。本文以生活中的暖宝宝为例探析其发热原理,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思考探究、创新设计,真正培养了学生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并对实验探究进行了模型建构,具体阐述如下。
  二、认识暖宝宝
  暖宝宝最早由日本人发明,现国内也大量生产,如:保暖贴、发热贴、取暖片、一贴热、热敷贴等,叫法不同但产品大同小异。暖宝宝是一次性取暖用品,撕开外袋即可发热,可保持8-18小时左右,安全舒适,是冬季户外活动的必备用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暖宝宝已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防止肌肉过冷紧张、手部冻伤,缓解腰痛、腿痛、肩痛和其他生理病痛,预防感冒等。
  从图1产品说明可知暖宝宝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水、活性碳、蛭石、吸水性树脂、食盐等。其中蛭石是一种铁镁质铝硅酸盐矿物,成分为Mg0.5(H2O)4Mg3(OH)2,因加热时能迅速膨胀,弯曲呈水蛭状而得名,是首屈一指的超级保温材料,它还将活性炭、铁粉分散开来,避免暖宝宝中的填充物发热太快而灼伤皮肤。
  三、发热原理探究
  阵阵寒潮袭来,暖宝宝一贴即热,方便易带,成为不少爱美人士的生活必备,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是什么呢?下面对其发热原理进行探究。
  1.原理推测
  剪开暖宝宝的无纺布袋,发现使用前内容物是灰黑色固体,而使用后变成红棕色的铁锈,前后对比如图2所示。那么铁锈是如何形成的?铁、活性炭、盐和水又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原料组成及原电池原理的知识,经分析初步推测暖宝宝工作时发生了铁的吸氧腐蚀,Fe是负极,C是正极,NaCl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在氧气参与下发生了原电池反应而放热。有了初步的推测猜想,接下来就要通过实验探究来判断猜测是否正确。
  2.探究方案设计
  首先开动脑筋、思考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设计探究方案,并充分论证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确保探究结果可靠、有说服力。综合考虑校本课程的实验条件,最后探究方案設计如下: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右端玻璃管插入品红溶液,根据导管内液柱的变化来判断体系压强的变化;用温度计测量暖宝宝工作时的温度变化;一段时间后用水淋洗袋内物质,再用pH试纸检测淋洗液的酸碱性;根据密闭体系中暖宝宝工作时温度、压强及pH的变化分析其工作原理。实验仪器与药品有吸滤瓶、温度计、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止水夹、乳胶管、暖宝宝、pH试纸等,都是实验室的常见用品,简单易得,就地取材,便于探究实验的开展。
  3.步骤与现象
  按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开始探究暖宝宝发热原理,具体步骤及现象如下:
  (1)按图3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观察温度计,记录实验时室温为16℃。
  (2)拆开暖宝宝的包装袋,撕下外面的一层贴膜,再把它包裹在温度计周围,让其粘贴在温度计上,然后把包裹有暖宝宝的温度计插入吸滤瓶,仔细观察现象。
  (3)可以看到玻璃管中的品红液面不断上升,当液柱快接近顶端时,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防止液体倒流入吸滤瓶。
  (4)同时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发现酒精温度计的红色液柱也在不断上升,几分钟后温度即达到40多度,比室温高出许多。
  (5)一段时间后取出暖宝宝,用装有蒸馏水的针筒向反应后的暖宝宝内部注水,淋洗反应后的物质,并用pH试纸检测淋洗液的酸碱性,测得pH约为9。
  4.结论
  上述玻璃导管内品红液面不断上升表明体系压强不断减小,温度计测得暖宝宝温度在不断升高,说明暖宝宝工作时消耗了氧气并放出热量,淋洗液的pH约为9则表明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综合分析上述探究结果,可得出暖宝宝发生了铁的吸氧腐蚀而放热,Fe、C、NaCl溶液构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加快耗氧速率而相对较快放热,反应原理如下:
  四、问题与讨论
  1.气压减小一定是氧气参与了反应吗?
  液柱上升表明瓶内气压变小,但不能证明一定是氧气参与了反应,也可能是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参与了反应。为此,我们采用纯氧代替空气做了对比实验,排除了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干扰,数据对比如表1。
  结果表明,用纯氧代替空气,液柱上升更快,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现象,即铁的腐蚀速率加快。因排除了其他气体的干扰,对比实验证明氧气确实参与了电极反应,且氧气浓度越大耗氧放热速率越快。
  2.暖宝宝为何能可控持久地发热?   暖宝宝发热一般能持续10小时左右,它是如何做到恒定持久发热的?原来暖宝宝在制作时,为了使温度持续更长,使用了矿物材料蛭石来保温,且产品内袋由原料层、无纺布袋和明胶层组成,其中无纺布袋是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产品在使用前真空包装,去掉外袋后氧气通过透气膜进入,利用原电池反应加快氧化速度而明显放热,放热的时间和温度就是由透气膜的透氧速率进行控制的。如果透氧速率太快,热量很快就放掉了,可能烫伤皮肤,如果透氧速率太慢,就没有什么温度了,达不到保暖的目的,故产品质量与透气膜的透氧速率密切相关。
  3.暖宝宝贮存与使用注意事项
  理论来自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懂得了暖宝宝的发热原理,就知道如何正确贮存和使用。铁的吸氧腐蚀需要氧气、氯化钠水溶液的参与,故暖宝宝要在密封、干燥、阴凉的环境中贮存,防止氧气、水及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加快反应速率。通过发热原理的探析,我们也懂得了使用的注意事项:①避免真空塑料包装袋损伤或破坏,否则产品会失效;②不宜在较潮湿的环境中使用,否则加速氧化放热而造成烫伤;③贴于内衣的外侧,不要直接贴于人体皮肤上,晚上睡觉时不宜使用,防止低温烫伤;④孕妇、婴儿、糖尿病和血液循环障碍者、皮肤热敏感度低者慎用等。可见,只有真正懂得了科学原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避免使用不当而影响安全与健康。
  五、实践反思
  高中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事先设计好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思考探究的成分不多,不能真正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的能力,“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暖宝宝发热原理探析的校本实践,思路清晰、科学严谨、层层推进、说服力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过程,是真正意义的实验探究。从问题提出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力,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养成,符合当前新课改倡導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在实践中建构了实验探究模型:问题提出→推测猜想→方案设计→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对学生今后实验探究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注重“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渗透辩证思想。生活中铁的吸氧腐蚀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利用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探究事物本质,转化矛盾、趋利避害,暖宝宝就是利用铁吸氧腐蚀、变害为利的典型生活案例。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实践,是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利用校本时间和实验室资源,对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探究,是常规课堂的有益拓展。校本课程有它独特的优势,可直接在实验室进行,方便实验器材的获取和灵活机动的探究,为自主探究、自由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新课改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究的平台,有利于实现学生个性化特长发展,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
  [2] 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5
其他文献
台北是一座可随时随处参与艺术生活,感受文化力量的文化城市。每天,音乐、戏剧、美术等不仅在艺术殿堂里上演,更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与那些把文化供奉在厅堂里的城市不同,台北的艺术渗透在整个城市的生活肌理。    在宝藏岩探访最民间的艺术  时序为秋天的10月,台北散发着浓浓的艺术人文气息。我也决定利用假日的悠闲,来一趟走访台北文艺之地的美丽旅程。  我与好友相约在公馆,选了宝藏岩国际艺术村作为此行第一
One of Hiccup and Astrid’s adventures leads to the discovery of a secret ice cave that is home to hundreds of new species of dragons (龙) and the mysterious (神秘的) Dragon Rider. The two friends find the
摘要:基于STEM理念的研究性学习按照“确立课题,激活旧知”“项目探究,知识拓展”“项目实施,产品制作”“知识整合,作品设计”四项流程展开。以“乙醇”为例,围绕“乙醇相关基础知识”“白葡萄酒的检测”“白葡萄酒的酿造”“设计一座酒庄”四项活动实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数学、生物、地理、环境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基于STEM理念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STEM理念;
漂浮的冰山点缀着蓝色的大海,再前方是高耸的淡蓝色冰川;越接近南极大陆,被海冰冻结而静静矗立的冰山越来越多,形态各异,圆锥体的山峰、长方体的平台冰山……    “橡皮艇的船底蹭到黑色的沙砾,我强稳住身体,跳到地面,一个趔趄,忙乱舞双手保持身体平衡,抬起头来,一只企鹅在不远处歪着脑袋盯着我,那眼神分明是说:你这两条腿的直立人,在陆地上居然比我还笨拙!  也难怪会紧张,我可是头一次闯入一片唯一没有土著人
一支乐曲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只有奥地利,因为他们有施特劳斯,他们是音乐之国。    任何国家都有一个或几个象征物。除去国旗、国徽、首都,这象征可能是一个建筑、一个纪念、一个文化符号,或者一种动物或植物。愈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象征物愈多。比如中国的长城、天安门、阴阳八卦、龙和瓷器等等。这象征必是这个国家独自拥有、众所皆知、深具魅力、广泛认同的,那么奥地利的象征是什么?  它的斯蒂芬教堂虽然古老
小城几乎没有动过什么追赶时光的心思。而今,连接起城市各处的街道依然保持着中世纪的低调。  日光醺然,我几乎昏昏欲睡地度过从布鲁塞尔机场到布鲁日近一个小时的路程。临行前热切地希望扑入这座小城怀抱的愿望暂时变得松散,脑海中不断浮现的,是柯林·法瑞尔在《杀手没有假期》中茫然无措的表情。那是个残酷的故事,导演偏偏选了这座仿佛童话般的城市,纯美的、超脱于时光的镜头之下,是隐忍的暗流汹涌的迷茫和绝望。冬天里的
10月南半球进入春季,澳大利亚著名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乌鲁鲁(艾尔斯岩)的昼夜温差变小,适宜的温度更方便观看这块红色的巨型岩石。无论是经济型的背包客,还是奢华型的享乐者;无论是独自旅行,还是与家人朋友一起,乌鲁鲁艾尔斯岩附近都有适合的酒店可供选择。  原住民文化酒店  213间客房,其中16间豪华客房设有温水按摩池星空晚宴:罩身于现景平台之上,伴着沙丘日落享用四道菜的晚餐及优质澳大利亚葡萄酒  酒店
摘要:利用酸、碱溶液反应的颜色变化和沉淀现象设计化学“魔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搭建合作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总复习效果。  关键词:魔术;情境;合作;展示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8-007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8.026  一、背景分析  中
面对如此迷人的仪容,谁又能说古物僵死、没有灵魂?僵死的只是那些无法被它们感动的人心。  我们思接千载,见证当年的人们活生生的衣食、歌舞、建筑;古代中国的生活世界在一个个洞窟中得到了忠实生动的再现。    敦煌莫高窟犹如一块时间的琥珀,其中封存了完整一千年的中国形象。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虽多,但是实物较少;尤其是地表建筑,唐宋年间存留下来的已经屈指可数。莫高窟的开凿工作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
桑给巴尔城中荒废的古波斯浴场,金黄色的余晖从半片墙头的遗迹上探过来,盈盈地落在小巷中,满满地镶在窗框里;狭窄崎岖的石阶、高大乌黑的木门、坐在门前晒太阳的妇女、身旁嬉笑打闹的孩童,仿佛都凝在晶莹的琥珀中,染着淡淡的辉煌,像一张老旧的艺术照,影影绰绰地看不出本来模样……不仅仅是这里,桑给巴尔的一切都如同一张老照片,模模糊糊,却引人无限遐想。  关于桑给巴尔,Lonely Planet是这样描述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