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首《混乱》中的音乐修辞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7228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修辞,即在音乐创作中产生的修辞现象,与文学中的修辞类似。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修辞的方法也发生改变,每一位作曲家在使用音乐修辞的手段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偏好,这也使音乐修辞内容更加丰富。乔治·利盖蒂是继巴托克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匈牙利作曲家,也是20世纪西方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本文将以他晚期的作品《钢琴练习曲》第一册的第一首《混乱》为例,从调式、节拍、终止式和体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他不同于别人的音乐风格,以及音乐修辞现象。
  【关键词】音乐修辞;利盖蒂;《钢琴练习曲》;《混乱》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一、学术背景
  “修辞学”(Rhetoric)起源于古罗马时期的雄辩术,是一种“说服的技巧”或者“演说的艺术”。到了中世纪时期,修辞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些修辞学的经典著作被列为必修教材。修辞师把修辞学分成了5個步骤,即“发明”“谋篇”“文采”“记忆”和“发表”。
  在音乐中同样也存在着修辞现象,有关于音乐与修辞的密切关系的研讨,最早见于古罗马教育家昆体利安的著述《雄辩术原理》(InstitutioOratoria)。音乐修辞与文学修辞有一定的关联。《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音乐修辞”词条中提到,18世纪之前,西方音乐大多受到歌词的制约,作曲家的创作也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学中修辞学的影响。因此,文学中修辞学的5个步骤在音乐创作中同样适用。在音乐创作上就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或范式。
  18世纪之后,脱离了歌词的器乐音乐开始关注音乐的结构,“隐喻”变成了描述器乐音乐的普遍方式。音乐家开始根据自己的个性来建构他们的音乐风格。之前所谓的“音乐修辞”就变成了作曲法,是一种通则,失去了修辞的意义。每个作曲家、每个地域、每个时期都具有其个性化的特征。因此,“音乐修辞”的范围需要重新界定,即是对通用作曲法的偏离与创新。
  20世纪的作曲家们也一直在进行新的探索,其中,利盖蒂的作品极具个性。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利盖蒂其中一首作品加分析,找出其中所用到的“音乐修辞”。
  二、具体分析
  (一)调式、调性的重组
  全曲包含了12平均律中的全部12个音级。右手声部没有升降记号,所用音高是钢琴上的7个白键音,即自然七声音阶;左手声部使用了5个升记号,但所用音高只是钢琴上的5个黑键音,即自然五声调式。
  如上谱例所示,左右手声部即可以各自独自进行两个不同的调性领域,营造出一个既非自然七声调式也非自然五声调式,而是一种“混合调性”(Combinatorial Tonality)的效果。又可互补合成完整的12个音级,两声部的音高的纵向结合又能在绝对避免同度或八度的基础上遍及其他各类音程。这种手法可以产生一种脱离了平均律体系的幻觉,这正是利盖蒂对传统调式调性体系改造的一种独创。因此这种手法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
  (二)节拍、节奏的突破
  全曲没有拍号,而是选用了3/8+5/8为“脉动”的基本节奏型,这个节奏型本身不对称,然后在通过上下声部纵向交错移位的方法,使得原来相对单一但不对称的节奏运动形态变成了一种极其复杂的节奏综合体。
  如上谱例所示,乐曲开始的前三小节,两只手同步演奏并使用同样的节奏进行3+5/8,从第四小节开始变化,右手的节奏型从8/8减至7/8,而左手仍然保持着8/8。从这里开始,小节线开始错位。
  到了第四小节以后,左右手声部即构成了与传统意义不同的“节奏卡农”(这里是通过小节的错位构成的)。虽两声部节奏型相同,但重音的交错却带来了“无序”的运动感。此后每三个小节变化一次,便形成了从一个八分音符、两个八分音符、三个八分音符的递进交错变化。当七次不同的重音错位后,才又回到开始时的同步状态,随即再继续照前循环下去。这种手法在别的作曲家的作品中也很少看到,因此达到了修辞的效果。
  (三)终止式个性化处理
  全曲还有一个极具利盖蒂风格的地方就是它的终止式。虽然无调性音乐的终止式没有特定的规定,但大多终止式都会在听觉上带给人一种结束的状态。然而,利盖蒂不是,他希望“音乐如被扯断一般停止下来”(有些曲子的结尾处会有“stopasthoughtornoff”的字样)。音乐是在音乐进行到最高点的时候戛然而止,使得曲子在没有终止的状态下结束。听者一般听到这个终止式就可以判断出是利盖蒂的音乐,因此构成了修辞的特征。
  (四)体裁“功能”的偏离
  该曲是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的开篇之作。利盖蒂十分喜爱“练习曲”体裁。传统的“练习曲”体裁都是为了达到训练某种演奏技术而做的作品。
  然而,他为各种键盘乐器写作练习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训练某种演奏技术以及表达某种标题性的音乐艺术形象。他的写作练习曲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满足这类音乐体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去“练习”(实际上是“探索”和“实验”)与自己独特美学追求相一致,同时又是新的“音响技术”或“音乐风格”。因此,在体裁的使用上也具有了修辞的意义。
  三、总结
  音乐修辞在在音乐创中产生,并随着音乐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正如修辞之于文学一样,音乐修辞也是作曲家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音乐修辞方法也随着音乐风格、音乐技法和音乐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更多的、独特的作曲家在使用音乐修辞的手段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偏好,这也使音乐修辞内容更加丰富。利盖蒂的《混乱》在调式、节拍、终止式和体裁四个方面上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和特点,让人能够准确地识别出他不同于别人的音乐风格。对利盖蒂这首《混乱》的研究分析,能够部分反馈音乐修辞在时代中变化的缩影,也能够更加了解利盖蒂这位伟大的作曲家。
其他文献
临床上药物的选用原则,除高效和安全外,药物治疗的费用(经济因素)作为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和合理用药的一个方面,近年已倍受关注[1].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发病率较高,病程
学生写作文难,主要原因是无内容(材料)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广阔的农村蕴藏着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资源,千百年的乡土文化、乡土风情,有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
以水、乙醇为混合溶剂 ,用旋光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的含量
山西太原的“庙前高跷”是被太原人所熟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始于清代康乾时期的庙前街,有200多年的历史。人们都说太原“庙前高跷”是源于庙前街,但更准确地说是因晋商
小学科学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小学科学课程是让学生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有效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平时,我们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不同的教學情境,给学生提供各种探究的机会。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一、创设生动情境 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上科学课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创设有利于学
本试验采用最大有效稀释法,认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用于20%甘露醇注射液中内毒素的检测。
对我院使用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的3万张处方进行分析,并对使用中的剂量,应用范围,保管中的一些特点,有待进一步提高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认为中药浓缩颗粒是中药剂型改革迈向两现代化
目的:调查我院2000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麻醉药品的使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住院部2000年全年的麻醉药处方,对其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盐酸哌替
反垄断法的实施机制是以反垄断主体为本位的机构设置和运作机制,主要包括:权威高效的执行机构、威慑适度的制裁手段体系以及体现程序正义与效率要求的实施程序。在反垄断法实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教学法,导致整个课堂没什么生气。为了顺应课改精神,我对音乐课作了新的尝试。  一、大胆尝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一个学生对某事物产生浓厚兴趣,那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做到切合实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目标。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