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吴县县令前后对袁宏道后来人生态度和诗文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alao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晚明社会的自由与紧闭、凋敝与繁荣等情势的共生,蕴育着诗坛蜕变衍化的契机。各种诗派迅速崛起与发展,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其中主张“独抒性灵”的公安派在批判前后七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对后来的诗派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公安三子之一的袁宏道以自己卓越的文学主张和成就对这一诗派的产生、发展产生了无法磨灭的影响,本文拟从这位诗人任吴县县令前后的经历中看对其今后文学主张和人生态度的影响。
  【關键词】:吴县县令;文学主张;人生态度;重要转折
  袁宏道,字中郎,隆庆二年出生于湖北公安县长安里长安村(今孟溪镇孟溪村)。万历二十三年谒选吴县县令,两年后辞职。万历二十九年归隐,万历三十四年起原官,转吏部主事。万历三十八年请归,后卒于家。诗文集主要有《敝箧集》、《锦帆集》、《解脱集》等及未刻稿数卷。
  中郎的早期思想虽深受晚明著名思想家李贽的影响,但在中郎以后的人生经历中,影响他的人格心态和文学追求的因素有很多,所以中郎的思想和文学主张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其中三度出仕与避世的经历对他的影响颇为重要,而这一切的开始与源头便是万历二十三年任吴县县令之时。尽管中郎在任职吴县县令的时候并没有强烈的用世之心,但任职期间的这两年仍是他人生、文学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在纵情自适、反复于山水之间,中郎很快与吴士达成心灵默契,在慨叹吴地世俗浮华之际,也流露出愿意效仿的意思,曾自喻“如面入油中,势不能不随其变化”。[1]在这里的生活,中郎将纵情恣意的人生态度付诸行动,不时相伴文人墨客,饮酒赋诗,饱览山水亭林之美。游山玩水带给他的不仅是生活上的欢愉,更重要的是视野的开阔、胸怀的旷达,而这些最终都会对其今后的文学创作和人生态度产生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
  虽然中郎在吴地自由风气中获得了很大的精神满足感,但是难免不会产生一些失意、苦闷的情绪。其实在当时,他和吴中子弟在文学观念上还是存在着隔阂。一方面吴地人素有厌弃理学的风尚,在明中叶就具体地表现在与阳明心学的格格不入[2];另一方面则是吴中所具有的深厚的复古风气。这些都与中郎早期接受的文学思想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为此,中郎在《张幼于》长信中谈到:“至于诗,则不肖聊戏笔耳。信口而出,信口而谈……仆则曰诗文在宋、元诸大家。”[1]2这一观念与在《叙小修诗》中叙述的内容大体一致,都体现了他早期的诗歌探索,这便是我们将要论述到的中郎的文学主张。
  但是在初任职吴县县令的时候,中郎是十分不情愿的。可担任这一职位之后,他仍是无愧百姓的“父母官”。据《中山行状》中记述,吴地的老官僚申时行曾称赞他为“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但是县令的生活是那么的枯燥繁琐,从诗集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中郎为官时繁忙无暇的状态。《戏题斋壁》曾云:“一作刀笔吏,通身埋故纸。”[1]4对于追求适意生活的中郎来说,这样枯燥的工作实在不太适合。终于在万历二十五年,成功从吴门解官。初获自由的中郎兴奋不已,诗题尽是苦尽甘来的新面目,如《江南子》、《横塘渡》和《春江引》等。从诗歌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们明显地吸取了吴地民歌的养料。因为吴地倾向于缠绵悱恻的风土人情,所以民间素来有抒发情致的风尚,而这些风俗和习惯都很好地在中郎的诗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中郎的文学历程便清楚看到,他为官吴中期间是思想最富创新精神的时期。诚如钱伯诚先生所说:“公安之帜,虽酝酿有日,是自吴县始树。”[1]6他在任令期间、辞官之后与陶望龄等人浪迹吴越一带的灵山秀水之中,其后暂居仪征,往返于南京、扬州一带。在这段期間里,中郎形成了一个创作的高峰,著有《锦帆集》、《解脱集》和《广陵集》。这些作品,“遍排名流,历诋往哲”,破王李之执缚,最富振衰起敝的气势。而在离开吴中之后,中郎的文学思想渐趋圆熟,早期批判不和时俗的锋芒收敛了不少,乃至后期沉潜于对自己早年文学思想与诗歌创作的反思之中。虽然其中存在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但是与离开吴中那个特有的文化氛围和自由开放的风气必然有一定的关系。在吴越特有的奇花异草,浓郁潇洒的情性色彩,明代中叶的四大才子所表现出的率真任适、逍遥自得的心态以及清新脱俗、缘情尚趣的诗文风格都对中郎有启迪和先导之功。[4]当然,在为官吴县期间,中郎最伟大的文学成就就是提出了“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并以自己的实际创作经验将这一主张广为传播,最终形成了一个影响不小的文学流派——公安派。
  “性灵说”是中郎文学思想的主体,也是晚明文学革新派的重要理论表述之一。虽然中郎不是使用“性灵”的第一人,但“性灵”却是他文学主张的标志。[5]中郎吸收了前人有关“性灵”的合理论述,并建构成为一种与复古派相异成趣的“性灵说”,其理论核心便是主张文学作品要抒写真情。首先表现出本性自然的内涵,以赤子的自然性进行文学创作,只有这样写出来的诗文才有感情。其次是以真实的“性灵”为基础,他强调不必全然模仿前任的创作,而重视创作主体独立人格的精神。在他看来,诗文只有写出个性,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才不会“万口一响,共为一诗”,才会有所创造。再次是率性而行的底蕴,这里的率性是自我个性的自然释放。他主张从个人的自我意志出发,追求自然纯真的安适与享受,表现出了超前的对自由自在的人格精神的追求。最后是崇尚自适的本质,以自然本性为内涵,以率性自然为底蕴,这些都表现了“自适”的特点。正如弟弟袁中道在诗中所写:“人生贵适意,胡乃自局促。欢娱及欢娱,声色穷情欲。寂寞寄寂寞,被发入穷谷。胡为遂红尘,泛泛复碌碌。”[6]而这些鲜明独特的的文学主张固然是中郎在前任基础上的发展与再创作,但是与任职吴县县令时所感受到的自由自在的风气和所处的率真朴实的文化氛围绝对是分不开的。身处吴县带给诗人的不仅是繁琐的工作,而重要的是带给诗人一种无法消灭的人文气息和自然适意的人生态度。这些内在的因素最终在诗文主张中得到了很好的外显,并成为袁中郎身上一个永远无法去掉的“标签”。
  虽然相对于中郎断断续续十九载的为官生涯,任职吴县县令短短两年的经历可以说几乎算不上时间长的为宦生涯,但是就是这最初的为官经历却对中郎整个的文学思想、诗文创作和人生态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以至于他提出的文学主张不仅在中国古代文论在中所延续,甚至到三十年代的鲁迅、周作人和林语堂那里都重新焕发了光彩,并引起了后来学者的广泛注意,并最终使其成为研究晚明文学所不能绕过去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些成就不仅要归功于伟大的诗人袁宏道及其后来的追随者,更与风光秀丽的吴越文化有着不可抹杀的关系。而这一纽带的连接处便是万历二十三年到万历二十五年“短暂而又永恒”的为官生涯。
  参考文献:
  [1]钱伯诚. 《袁宏道集笺校》[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月
  [2]严迪昌. 《“市隐”心态与吴中明清文化士族》[J] 《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3]李圣华. 《晚明诗歌研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4]周群. 《袁宏道评传》[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5]贾宗普. 《袁宏道与公安派研究论文综述》[J] 《廊坊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6]袁中道. 《珂雪斋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其他文献
【摘要】:金庸诉江南一案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同人小说的关注,但是根据目前的《著作权》规定,单纯的同人小说角色名字无法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但是是否不构成“作品”,同人小说就不构成对原著小说的侵权呢?本文对同人小说进行介绍,并分析的同人小说是否构成对原著的侵权,最后对同人小说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同人小说;作品;形象权  2016年年底,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控告著名幻想小说家所著小说《
期刊
【摘要】:李白咏侠诗研究在本世纪已有了重大进展,但在李白侠义观、咏侠诗歌群像研究还有待挖掘。文章通过对《全唐诗》中李白的咏侠诗作的整理,把李白咏侠诗中所表现的游侠群象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理解把握李白的咏侠诗创作,依托阐述李白行侠仗义、从军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救危扶困的侠义精神以及追求自由的叛逆精神来彰显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将进一步探讨李白咏侠诗中游侠群像的独特精神内涵。  【关键词】:李白;咏侠诗
期刊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黄庭坚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欧阳修、苏轼的书学思想,又以“重韵”、“绝俗”的理论使“尚意”思想得到了新的诠释,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支撑将“尚意”书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黄庭坚;尚意;书法思想;书法实践  黄庭坚思想受欧阳修、苏轼的全面影响,但又能不落窠臼。他继承了苏轼的“尚意”书学思想,更完善地发展了其“尚意
期刊
【摘要】: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用了大量比喻来阐述“超人”一词,历来国内外对此的阐释众说纷纭。“超人”不单单是个文本词汇,它也是尼采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超人”还应联系作者的哲学思想进行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尼采;查拉图斯特拉;超人  尼采的诗化哲学使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在欧洲历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书中的“超人”一词也是尼采的代表思想之一,它
期刊
《芙蓉镇》这三个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于我而言,只是被贴上如上标签的三个符号,静静地躺在记忆的边缘,单薄无力。而如今,这三个字对我来说却具有了光与影、声与色、景与情。近十六万字的文字并一百六十四分钟的电影成为了我二十岁记忆中最鲜活的部分。  “半升绿豆选豆種呐,我娘哪个养女不择家呀。妈妈呀害了我,妈妈呀害了我。”如怨如诉的嘉禾民歌在肃穆的钟声后唱起,伴女主角吱悠的磨米声恣意流淌,让人不禁想起古华
期刊
岁月长情,却只能任凭潮涨潮落,花季匆匆。临近而立之年,总能让我想起多年前的自己。一条无限延伸的思绪,一场浮华落空的梦境。  一个人能背起多少的往事,又有多少人总以为背上行囊,就能离开故乡,可是未曾想过回头到底有多难。  我那样渴望自由,那样渴望远方,所以毫不留情地选择远走高飞,我曾以为这是我幻想的自由,可是现实并非如此。逆风更适合飞翔,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渐渐在逆风的环境生存。  每一个人都是在走一个
期刊
【摘要】:萧红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写法独特,风格鲜明,其中既蕴含了儿童视角写作的天真烂漫,也有着作为女性作家的温柔细腻。萧红的写作,前期创作与后期创作有着非常明显的转型过程。本篇论文从《呼兰河传》与《生死场》两部最主要的代表作品入手,以女性视角切入,来探究萧红的创作中蕴含的,对整个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性别意识和性别思想局限的关照。  【关键词】:萧红;女性意识
期刊
【摘要】:“历史”这一宏阔的命题对徐则臣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啊,北京》与《午夜之门》等系列作品中,徐则臣探讨了历史与当下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少年木鱼的人生漂泊之旅,将个体命运融入群体历史的发展过程,将个体生命的“回忆”变成了历史的某一种可能性存在,从而使之拥有了被阐释的价值。  【关键词】:徐则臣;午夜之门;历史;成长  在《啊,北京》与《午夜之门》等系列作品中,徐则臣探讨了历史与当下之
期刊
【摘要】:《看虹录》意象丰富,文字优美、内涵深刻,是沈从文进行文体探索的重要作品之一。  关键词:虹;意象;象征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经历特殊的作家,其文學地位曾因独特的文风和文艺追求而大起大落。《看虹录》蕴含了浓厚的哲理色彩和象征意味,由一开始被批判为“色情文学”,到被学界赞誉“以孤独沉思的语调表现了‘爱与死为邻’的震撼人心的题旨,并反映了知识分子执着于人生意义求索的情结,对于今天的读
期刊
(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3)  旗人社会群体是清朝特有的一个社会群体,是一个在八旗制度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群体。在清朝建立过程中八旗兵丁功不可没,而清政府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八旗制度的建设与管理,八旗制度起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始设黄、白、红、蓝四旗,统辖所属人丁,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立镶黄旗、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后陆续增设牛录录, 并另编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连以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