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和普京:不是冤家不聚头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的人生际遇改变于同一天。
  在此之前,他是苏联的一个普通特工,她是东德的一个普通科学家。
  这天是1989年11月9日。
  这天,德国柏林上演了万众瞩目的一幕,柏林墙被推倒了,冷战最有力的标志从此成为历史,德国即将统一。
  这天,东德居民像潮水一般迅猛地跨过已成废墟的柏林墙,涌向西德。人群中有一位年轻女性,衣着普通,貌不惊人,她的思绪如同汹涌的波涛一样不断翻腾,她叩问自己:世界要变了,我还要当一个不问世事的科学家吗?答案是否定的,她敲开了当地一个政党办公室的大门。
  这天,一群愤怒的德国人挤在德累斯顿市一栋灰色小楼外面,气势汹汹,这是苏联的克格勃(即苏联特工)办事处。一位个子不高但长得敦实的俄罗斯男子挡在门口,用流利的德语威胁道:“里面有狙击手,你们如果硬闯进去,后果自负!”德国人害怕了,没人挪动半步。男子迅速跑到地下室将秘密文件付之一炬,随后他叩问自己:世界要变了,我还要继续当一个克格勃吗?
  她叫默克尔,时年35岁;
  他叫普京,时年37岁;
  他们的人生际遇从此发生改变。

东德岁月


  默克尔的青少年时期在东德度过。
  她家住在柏林附近的一个小镇,父亲是当地的一位牧师。1961年8月13日,苏联要在柏林修建一堵高墙以隔绝东西方世界。默克尔当时才7岁,她亲眼看到父亲和其他人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铁青,唉声叹气,甚至掉下眼泪。作为牧师的父亲与东德政府的主流价值观并不吻合,一家人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这培养了默克尔谨小慎微的性格。
  默克尔内心对苏联的价值观十分抵触,但她抑制不住对俄语和俄国文化的热爱,她曾在一次俄语竞赛夺冠并因此有机会前往莫斯科,在那儿她获得人生中的第一张披头士唱片。
  她对俄国人的梦想和怨恨有著切身的感受,这是其他西方政治家所缺少的。
  普京也在东德度过人生中的一段黄金时期。
普京

  这明显是给普京一个下马威,普京当然不乐意看到。
  普京原以为默克尔应该和其前任施罗德一样,屈从于德国经济利益,并且遵循以俄罗斯为重的德国传统外交政策。
  但是普京不了解的是,默克尔从不屈从于任何人,或者任何事情。
  普京决定给这个女人一点颜色瞧瞧。
  2007年,默克尔再次来到俄罗斯,再次会晤普京。
  会谈正酣之际,一条拉布拉多犬突然走进会场,这是普京的爱犬科尼,它旁若无人地径直走到默克尔跟前,不停用鼻子去闻,在场的记者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呆了。   默克尔也有点紧张,她早年曾被狗咬过,对狗怀着本能的恐惧,普京却不动声色,他俯身拍拍科尼,抬起头来若无其事地对默克尔说,“它很听话的,从不咬人。”默克尔也故作镇静地回答道,“它不要咬到记者就好。”
  这并不是普京第一次用巨犬来恐吓其他国家领导人,他曾经对小布什说,“我的狗比你的要凶猛!”
  会后,德国外交部要求俄方道歉,但被默克尔制止了,她说,“我能理解普京,他这样做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男人,他很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俄罗斯什么都没有,经济不好,政治不强。他们只有靠这招。我也许怕狗,但我不怕霸道的男人!”
  普京惊讶于默克尔强大的心理素质,他对这个女人从此刮目相看。在公开场合,他赞扬默克尔善于倾听、沉着冷静,他说这是女性中少有的特质。

公正的中间人


  正应了一句俗语,“不打不成交”,两人的关系开始热乎起来。
  2008年,普京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北约峰会。此次峰会主要讨论北约东扩问题,这关系到俄罗斯切身利益。如果北约持续东扩,俄罗斯势必腹背受敌,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美国总统小布什不遗余力推动此项议题,这是他在任最后一次北约峰会,他想给自己的政治生涯划上圆满句号。
  关键时刻,默克尔站在了普京一方,她顶住了美国的强大压力,明确表示反对,这让普京吃了个定心丸,同时对她心生感激。
  默克尔此举亦有其内在考虑,她知道俄罗斯是个好斗的民族,她怕激怒俄罗斯。她游走于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哪方都不是善茬,如同高空走钢丝,稍有不慎,全盘皆输。
  路透社说,这次峰会使默克尔成为西方世界与普京之间“公正的中间人”。
  此后两人每次会面,普京都能表现出男人的“柔情”,甚至有一次,在全世界媒体的镁光灯下,普京亲自将一条盖毯披在默克尔肩上,这一绅士举动让人过中年的默克尔笑靥如花。
  欧盟一位官员评价说:“默克尔理解其他人所不能理解的,她是普京唯一尊敬的西方国家领导人。”

乌克兰危机


  好景不长,两人的默契很快遭遇了考验。
  2013年,乌克兰爆发严重危机,亲俄的总统和亲西方的反对派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解决危机的关键在于俄罗斯总统普京,而最适合与普京对话的人是德国总理默克尔。

  又是俄罗斯!
  默克尔感觉自己被愚弄,她拨通了普京的电话,生硬地甩下一句话:“等你在缓和乌克兰冲突上有了进展,再给我打电话,如果你一意孤行的话,我将奉陪到底。”她说,此时的普京就像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默克尔随即推动欧盟制裁俄罗斯,两国关系一度降至冰点。
  两人的关系也降至冰点。

啤酒与熏鱼的故事


  盼望着,盼望着,特朗普来了。
  特朗普有别于其他美国总统,他是商人出身,考虑的就是个“利”字。在“美国优先”的思维模式下,他一味追求美国利益,不按套路出牌,连往日的欧洲盟国也成了他的批判对象。他指责德国汽车工业没有为美国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威胁将向德国征收惩罚性关税。他还要求欧洲盟国增加军费支出,否则美国不承担联合防务义务。
  为了缓和德美之间的关系,默克尔主动访问美国,会见特朗普,特朗普却始终摆着一副臭脸,双方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尴尬的一次会谈。
  与变化无常的特朗普相比,普京还算比较靠谱。
  默克尔手中的筹码并不多,面对强大的美国,她必须寻找新的盟友,她向普京伸出了橄榄枝。
  普京曾在一部纪录片中强调自己与德国的密切关系,并说,“默克尔时不时会送我几箱德国啤酒”,默克尔抓住机会对媒体回应,“普京总统也送我非常好的熏鱼。”
  啤酒是啤酒,啤酒也不止是啤酒;熏鱼是熏鱼,熏鱼也不止是熏鱼。德国离不开俄罗斯,正如俄罗斯也离不开德国。
  2018年,默克尔再次访俄,普京又给她一个惊喜。他手捧一大束粉白鲜花,像等待常年未归的爱人一样等待默克尔,他的微笑让默克尔又一次感受到这个男人的强大攻势。
  这年,德国对俄出口额和双边贸易额增长迅猛,两国关系重回正常轨道。
  更重要的是,两国领导人又找回了曾经的感觉。
  默克尔和普京年龄相仿,有着共同的成长背景,但两人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默克尔主导下的欧盟强调民主和人权,而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却信奉强人治国。这些年来,两人恰如双子星座,闪耀在广袤的欧洲大陆上空,对欧洲乃至世界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两人掌权时间之久世所罕见,他们共同经历了三任美国总统,三任法国总统,三任英国首相,他们高坐于庙堂之上,笑看云卷云舒,人来人往。
  默克尔的官方传记作家称,默克尔和普京像是一对夫妻,他们三观会有不合,会有争执,会有矛盾,偶尔还会闹闹别扭,但他们到底谁也离不开谁。

  正應了中国人的一句老话,不是冤家不聚头。
其他文献
学位
我还记得我二十多岁三十岁时的生活,那时候我单身,生活在我眼里充满了美好。没有什么能够让我特别焦虑的,如果一定说有的话,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脱单可以算一个。  一不小心就跌入了中年的焦虑漩涡,现如今已婚有着两个女儿的我,早已没了过去活在当下的洒脱。我感慨于为啥好人英年早逝,坏人却看着身子骨那么硬朗。怕有病,怕车祸,怕环境污染,怕突然失业,怕孩子出事……不确定的未来,于我,是充满各种恐慌的存在。  
期刊
长久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圣经都青睐有加,不过人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故此本文特意概述这段历史.文章首先论述了圣经是恩斯特·布洛赫、瓦尔特·本雅明和西奥多·阿多诺
本文作者自述了他本人70年来阅读圣经的历程与机缘,论及个人成长的特殊历史语境、文化传统、家庭背景、阅读经验及其汉学研究之路.作为斯洛伐克著名汉学家普实克的继承人,80
解读希伯来圣经的最新方法之一是意识形态批评.意识形态批评在历史和社会科学的框架下,使用文学方法综合全面地解读圣经文本.一方面,社会科学和历史分析有助于重建或“揭开”
学位
学位
本期特别关注栏目关注的对象是,政府与群众互动热线类广播。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广播媒体中的舆论监督、理政服务类栏目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到目前,已有20多家省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