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祝福意识和忧患意识——兼与张雄同志商榷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雄同志在今年第二期《探索与争鸣》上发表的《从祝福意识走向忧患意识——对十年改革思维模式的反思》(以下简称《反思》)一文,从哲学的高度,把文明发展过程与思维模式的变换联系起来,认为祝福意识是改革成功的思维障碍,忧患意识才是类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强调危机,提倡“忧患”,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反思》一文过份夸大了忧患意识的作用,同时也偏激地否定了祝福意识的功能,只看到它的对立,不分析它们的联系和统一。对此,笔者持有不同看法。
其他文献
农村土地制度是反映农村经济关系的基本规范,它对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农村改革难以深入,农业出现徘徊,发展后劲不足,与土地制度不完善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我们从分析土地制度引发出来的种种矛盾入手,去寻求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的良策,以打通深化农村改革的通道,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史学界在论述陈独秀的民主思想时,大多是从1915年9月《新青年》(第1卷名《青年杂志》)创刊开始谈起的。诚然,《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但陈独秀的民主思想的发轫却并非自此开始。早在20世纪初他便由康梁维新派转向了革命派,成为辛亥革命时期安徽省区的领导人。胡适曾美誉他是老革命党,确是当之无愧。但从辛亥革命时期他留下的文字资料来看,太多是论述反帝爱国斗争的,
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首次参与合办的“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于2009年12月12日圆满落幕。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近百名新闻传播学研究者围绕“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之主题,立足六十年来国家发展、社会变迁的历史情境,结合当代现实问题,探讨了媒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演变的历史及发挥的作用与影响。
五四运动可以分为前后有别的两个阶段:1919年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前“五四”,1919年以后的政治救亡运动是为后“五四”。与此相应,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参与实践也有两种模式:一是从文化切入,坚持社会批判;一是直接从政,卷入现实政治。反思这两个“五四”、两种参与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不同命运,对我们讨论今天知识分子的参与问题具有相当丰富的现实意义。
“公意论”——空想民主与新权威的虚假前提 从当前理论界关于民主与新权威主义的讨论中,我们可看到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前提,那就是都肯定存在基于人民共同利益的公意。
每当历史无情地动摇人们尊奉的价值观念,或者幻灭人们向往的完美前景时,人类员魂深处所蛰伏的诡异古怪的联想便会重新抬头。今天,在中国的改革陷入种种矛盾、同人们对改革的憧憬的冲突加剧之际,一个奇怪的精灵——新权威主义论又呈现于改革的论坛,成为一些人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现代化社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我们以往理解的“四化”。现代化社会除工业化之外,还包括职业的分殊化、政治的民主化,思想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价值的多元化,科技的应用化乃至人口的控制化。因此,实现社会现代化,并不是改变一下生产方代,调整一下经济基础就够了,还必须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上来着手改革。
众所周知,“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的口号。它象法国大革命一样.对中国近代,尤其对中国的知识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中国两位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和毛泽东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各有特色,代表了他们各自所处的不同时代和不同阶级的世界观。值此法国大革命200周年之际,介绍一下他们的“自由、平等、博爱”观,从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来说,无疑是有益的。
一般说来,城市生态经济平衡是指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构成要素藕合合理、功能正常、整体呈现有序渐进状态。它包含五层意思。(一)基础系统平衡。城市是个复杂的生态经济整体,它由无数的要素构成。而究其大类不外乎三类: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其中,自然生态系统是基础、前提,后两者是在它的基础上构筑起来的,并对前者具有反作用和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
一、私营企业主阶级在形成中 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主队伍已经形成并日益壮大,他们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具有了不同于其他社会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和独特的利益要求。因此,私营企业主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结构中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利益集团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