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qs_T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把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全省义务教育的首要战略任务。
  到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完成标准化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在蓝天下,他们缺了什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那么,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子女在城市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如何呢?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对兰州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情况进行了调查。
  就兰州市城关区来说,主城区学校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较小,以一只船小学为例,全校近2000名学生中只有十几个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距离主城区不远的雁滩的大部分学校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了学校学生的一半以上。
  张苏滩小学是兰州市城关区的一所区属小学,全校97%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主城区的学校相比,这里的办学条件比较差。赵校长说,学校门前的水泥路还是在社区的帮助下修起来的,以前是一条土路,要是赶上下雨,路都没法走。
  记者去采访时,学生们正在上体育课,简陋的操场比一个农家小院大不了多少。
  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除去教师的办公室和一个会议室、一个微机室,其他全部都是教室。
  赵校长苦笑着说:“不当家不知道过日子的难处啊!现在物价上涨,暖气费、电费、水费都在涨价,就连锅炉工的工资也涨了,但是学校的办公经费有限,只能做到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想要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真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记者了解到,张苏滩小学唯一的一个微机室还是靠社会捐助建起来的。
  “虽然学校条件比较差,但我们还是要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希望学生都能上好学,快乐地成长。但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和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社区和社会上的一些爱心人士很关心学校的建设,就在不久前,甘肃联合大学的青年志愿者还到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帮扶活动。但是,家长的工作很难开展。”赵校长说。
  事实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很不乐观。一些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行了,至于怎么教育那是学校的事情。
  有些小学生放学后没有家长来接,学生的安全都成问题,家庭教育更无从谈起了。当然,也有一些家长很关心孩子,望子成龙心切,但是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水平有限,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有些家长干脆就采取了“棍棒教育”。
  进城务工的魏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孩子有时候贪玩,不好好写作业,就只能打。我住的院子里有一对摆水果摊的夫妇,三天两头打孩子,就因为孩子的学习不好。”
  如何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张苏滩小学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
  赵校长介绍说,学校已将家长培训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春季开学初,张苏滩小学就召开了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重点,以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
  同时,学校还组织家长听教育讲座,想办法与家长沟通、交流,达到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相互信任,同时也加深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更好地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除了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孩子还必须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不断转学,不断适应陌生的环境,不断融入新的集体然后再离开。
  记者在北面滩小学采访时遇到了接孩子的魏女士,她说:“我没有工作,家里两个孩子全靠我丈夫一个人养活。但是城里的学校比农村学校好,我们就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上学了。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
  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但真实的情况却是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必须随父母工作的变动不断转学,而各地的教材、教学进度不一样,这些学生转学后一般都降一级跟班,尽管如此,有些学生还是跟不上新学校的教学进度。此外,孩子的普通话不好,和同学的交流存在问题,老师讲课有时也听不懂,学习起来非常困难。
  “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基本上每学期都有学生转入、转出。最多的一次,我们班里中途转来了13个学生。频繁的转学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影响很大。很多从农村转来的学生胆子小、性格内向,课堂上不愿发言,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普遍不自信,不敢表现自己。”张苏滩小学一位姓孙的老师说。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小就跟随父母辗转各地,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初尝生活的艰辛,事实上,他们所需要的并不多,正如一个孩子说的:“我想在这里上完小学。”
  安稳地上完小学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 苦了谁也不能苦孩子”
  “苦了谁也不能苦孩子。”这是张新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2006年初,在榆中县做生意的他为了让上二年级的孩子进一所兰州市示范性小学,他在兰州市城关区九州开发区买了一套房子,到处托关系、想办法,最后孩子还是没有如愿进到他心目中的好学校。
  他说,他打算卖掉九州的房子,在兰州市一所市级示范性中学附近买一套二手房,这样,根据对口划片的政策孩子也许能到市级示范性中学就读。
  “但是孩子能不能进去,还不一定呢!”张新宇不无担忧地说。
  与张新宇同住一栋楼的魏女士则显得轻松了很多。谈及为孩子择校的事情,她认为自己当初的举动相当明智。
  为了让孩子上初中时能够到对口划片的好中学里,早在几年前她就托关系将孩子的户口转到了家在静宁路的亲戚名下。
  “择校无疑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孩子的心理负担。”一位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说,“造成择校热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要想解决小学生、初中生的择校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而重点在于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不是一定要把好学校“拉下水”,薄弱学校才能“爬上岸”。
  对于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位老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光有政策不行,还需要抓落实,不妨先从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起,从资源配置入手,充分发挥现有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
  在这一点上,庆阳市的做法或许更有代表性。
  从2005年秋季开始,庆阳市就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城乡教师对口支援帮扶活动,采取了校长挂职、交流制度,学校结对帮扶和教师对口交流三种模式。
  在对口交流过程中,城镇教师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了乡村,乡村教师则从城镇教师身上汲取宝贵经验,学习先进做法。
  “教师的校际交流,有利于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和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这无疑对缩小学校之间差距、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一位参与交流的教师这样说道。
  在庆阳市“千名城乡教师对口交流”活动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兰州市的一些学校正悄然进行着联合办学的试点。
  联合办学就是两校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管理,充分利用薄弱校的闲置场地、教室、师资等资源,发挥名校品牌、先进管理和教学理念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一种办学模式。
  “联合办学实现了教师一体化配备、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其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兰州市某高校的张老师说,“仅就师资而言,在当前要实现教师的大范围流动还相当困难,内部流动则相对简单得多。”
  庆阳市的城乡教师对口支援帮扶活动和兰州市采取的联合办学模式在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效果明显,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织就信息之网
  甘肃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致使城乡教育资源数字化差距大,制约着全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李嘉诚项目、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实施,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十一五”期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在甘肃省农村中小学100%的覆盖。教育信息化为农村义务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进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共识。
  “过去,农村学校的老师仅靠一块黑板、几支粉笔、几本教材教学,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考什么,学生背什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一位农村小学的校长说,“随着国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农村学生也能得到教学名师的指点,学生眼界开阔了许多。”
  教育信息化为农村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广大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信息化在惠及农村学生的同时,也为农村教师装上了“顺风耳”、“千里眼”,并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
  以往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存在着教学资料匮乏、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可以通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可以在电脑上备课,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借助多媒体开展情景教学、进行试验演示。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带劲。”这是农村师生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实施后的感受。
  教育信息化正成为缩小校际差距、区域差距的利器。
  “东西部的教育差距并非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教育信息化就是缩小城乡、地区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为便捷的途径。”一位学区校长这样说。
  从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的应用到县域网的开通,从校园网的建设到互联网的接入,从电子白板、移动网络教室的使用到无纸化办公,甘肃省的教育信息化正在快速发展。
  “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这是向教育公平迈出的一大步。”一位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说。
  目前,甘肃省已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多项试点。如联合高校力量开发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让部分地区的城乡教师进行互动,在兰州市进行无线网络的试点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及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加强对信息技术课教师和网管人员的培训,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逐步建立学校管理系统和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办公平台。”甘肃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余学军说。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为推动全省教育现代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张‘网’还需要铺得更大一点,要让偏远地区、山区的师生们也感受到网络的魅力。”一位山区学校的校长充满希望地说。
  ?笙 责任编辑:陈富祥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湖北农民对于生活、道德、理想、法律、民主以及土地的思想观念得以充分解放和更新。但在传统封闭型农业社会向现代开放型工业和信息社会转变的
6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根据需要给予脱水、降压、脑细胞保护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纤溶酶100U静滴、1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
儿童业余学弹钢琴的目的是为了丰富生活,扩大眼界,掌握钢琴技能及有关知识,开发智力,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经过较长时期的认真教育,他们可成为有文化教养,会欣赏,能弹奏,并具有高尚情操的文明一代。业余学琴不适宜赶超时间,急忙勉强去考级,或争跳级别档次,因为这有可能“吃夹生饭”或“拔苗助长”。隐患可能一时没有暴露,实质上还是贻误了孩子的求学之路。   音乐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乐谱,以乐谱为依据,通过实际演奏转
摘要:“德育导师制”是近三年来我校德育工作者针对当前德育工作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深度思考后,探索和实践的一条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方法,也是一种亲情化、个性化的德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德育;导师制    一般情况下,人们一提到教育,就会与班主任工作联系到一起,似乎不是班主任的教师、家长,就没有承担教育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义务、责任。面对新的形式、新问题,在教育中再停留在小范围的
文章围绕张爱玲在上海十年的文学活动,钩沉其清醒明智的投稿策略与杂志选择标准,认为张爱玲完成了由英文至中文,从洋人的文坛到自家文坛;注重杂志面貌,由通俗文学而至纯文学;为稻粱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具有以下优势:能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更符合现代社会进步。但是在我们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以下的误区: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理解为单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仅仅在课堂内实施。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开阔视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以人为本;走出课堂    随着
摘要:通过对万用表内阻大小对电压测量的影响的分析,结合理论(戴维南定理)和实践,寻找万用表测量电压误差的修正方法。  关键词:万用表;电压的测量;误差;修正;戴维南定理    一、 万用表内附的电源电压对电压测量的影响     万用表一般是用磁电系测量机构配用不同的电路和开关组成,因此内部必附有电源,其内附的电源一般是干电池(1.5 V)或叠层电池(15 V)。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从而产生测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