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题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课型:讲授课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处理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的内容。笔者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紧扣大纲设计了导入、概念形成、观察总结、探索、练习和作业等几个教学步骤,旨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平面概念和基本性质等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的画法、表示法。
  2、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1、2。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及方法,在初步建立空间的概念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有根有据、实事求是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品质,并从生活实际中逐步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1、平面概念的理解。
   2、掌握平面基本性质中的两条性质及其作用。
  4、教学难点:平面概念的理解;平面基本性质的两个性质的理解。
  5、教具:多媒体、直尺、三角板、纸板等
  三、教学设计
  (一)总体思路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总不怎么高,教师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备课非得花心思不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生活实际中的图形,举实例归纳规律,通过讨论、挑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掌握规律和应用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与提高,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热情,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二)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初中几何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几何图形?
  生:直线、线段、射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长方体、圆柱、球、平面等。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一些平面的例子:如黑板面、桌面、墙面等。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平面的图片:“海平面”、“冰天雪地”等。
  [设计说明]为了成功组织教学,教师在新知识导入的情境创设方面要做一些努力。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进入新课。
  2、概念解剖分析,形成定义
  (1)平面的两个特征:①平的(无厚度)②无限延展(无边界)
  几何里的平面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它和直线一样,是无限延展的,常见的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都是平面的局部形象。
  (2)平面的画法: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
  通常我们画出直线的一部分来表示直线,同样地,我们也可以画出平面的一部分来表示平面,当我们从适当的角度和距离观察桌面或黑板面时,感到它们都很像平行四边形。因此,通常画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
  
  
  
  
  
  
  (3)表示方法:一般用一个希腊字母α、β、γ……来表示,还可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BCD,平面AC等。
  练习1、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正确与否,在正确的说法的题号后写”对”,否则写”错”.
  <1>一个平面长 4 米,宽 2 米; ( )
  <2>平面有边界;( )
  <3>一个平面的面积是 25 cm 2;( )
  <4>点A在平面的边缘上;( )
  <5>一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两部分. ()
  <6>桌面就是一个平面 ; ( )
  <7>直线比平面长 ; ()
  <8>三角形ABC是一个平面;( )
  练习2:
  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 部分,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 部分。
  [设计说明]通过类比点拨,形成概念,体现观察、抽象归纳的过程。通过练习来巩固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引导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应用规律
  讨论1:当一直尺的边缘上任意两点放在平的桌面上时,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并归纳出一般性结论。
  基本性质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性质1的作用: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也可用来判断一个面是否是平的。
  应用举例:1.修路工人在修路时用直钢管在路面两端来回拉动,使路面平整。
   2.木工在检查木板面是不是平的,通常用直尺沿各个方向靠近板面。如果不管怎么靠,中间都不出现缝隙。这块板面就是平的。
  思考:1如果一条线段在平面内,那么这条线段所在的直线是否在这个平面内?
  2如图,直线a与平面α有一个公共点A,且直线上另一点B在平面α外,那么直线a是否在平面α内?为什么?若要直线a在平面α内,需要对条件作怎样的修改。
  
  
  
  
  讨论2:要使一辆自行车停放在光滑的地面上,需要几个支撑点,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多媒体进行演示).
  讨论4:过一个点可作多少个平面?两个点呢?三个点呢?
  基本性质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不共线的三点A、B、C的平面通常记作平面ABC。
  基本性质2的作用: 确定平面的依据。
  应用举例:1.一扇门用两个合页和一把锁就可以固定了。
   2.拍照片时照相机是用三脚架固定的。
  [设计说明]该环节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讨论归纳得到平面基本性质和作用,再应用举例。
  练习3:
  <1>经过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吗?
  <2>经过空间四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吗?
  <3> 如果一条直线不在平面内,那么它与平面的公共点最多有几个?
  <4> 给你三个平面,你最多能把空间分成几部分?
  [设计说明]利用教具(纸板),让学生演示问题4的结果,具有“挑战极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
  4、反馈信息,巩固加深
  学生小结:1、平面的概念、平面的画法及表示方法。
  2、平面的基本性质1、2的理解。
  作业布置:1、第70页1、7
  2、预习“平面的基本性质3”
  [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进行回顾总结(教师补充),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本质认识,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注重知识内容的背景,注重教学情境的引入,使学生能置于问题情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下进行抽象、归纳。设计的问题应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能过过自己探索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各种方式和途径,抽象出教学问题的共同特征。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创造,从而导出结论。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实际,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流畅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我们应当努力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每堂课都精彩。
其他文献
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
摘要: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立足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知识的掌握有赖于学生的自身能力,尤其是优秀的自学能力。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远比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有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思考、实验、观察、分析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学  培养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作为高中
长期以来教师对于幼儿园健康领域的认知都偏重于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通过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有关于健康领域的目标: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我们发现幼儿健康发展需要身心并行。因此我园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促
摘要:所谓德育的“盆景工程”,就是指要从细节、点滴抓起,精雕细刻,把小学德育工作当做一项艺术工程来完成。抓好德育“盆景工程”的关键是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抓住德育工作的各个细节,将心育和德育有机结合,充分实现德育的内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工作盆景工程     盆景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融园林、文学、绘画、雕塑术、陶瓷、根雕、书法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精制、细腻,
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管理者,仅仅充当"警察与保姆"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适当的方式疏导学生,用真挚的爱心感化学生,严慈相济,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一、发挥班主任的核心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是"一家之长",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能力等很多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思想品德。因此,班主任
高中教学大纲要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新知识前,首先是九节课的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复习,授课老师应如何做才能“旧中见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如何使学生从初中的局部知识扩展到高中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识,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适应高中的要求?   笔者根据几年来在教学上的实践,就以上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作为高一新生的教师,第一节课的意义异
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英国的一所学校进行招生考试,有这样一道题:“比尔盖茨的办公室有五个抽屉,分别是财富、荣誉、兴趣、成功和幸福。但他身上只带有一把钥匙,用这把钥匙打开一个抽屉,就能找到其它的四把钥匙,问这一把钥匙是开哪一个抽屉的?”答案很明显,那就是兴趣。兴趣,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它是人力求认知、探索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从事一切活动的重要动力。 
(一)什么是基于问题式学习  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译为问题式学习)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后来在美国医学教育中得到精炼和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基于问题式学习(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
“文以载道”,作为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责任,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命,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欣赏生命,如何面对生命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让语文融入生命,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  一、深入发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  课本选文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初中语文教材(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就是一组关于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选文。语文教师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其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合作参与提高  语文教学是一门充满生机活力的艺术,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共同努力,从而达到配合默契的艺术境界。现代课堂教学提倡教学互动、学生参与、师生合作,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