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98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 6×5"与"6×5 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
   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
   学生列式计算如下:
   12×3 4=12×7=84(个),
   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2.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积单位"可以这样教学: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
   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 “以人为本”是十七大明确确立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随之而来,人本教育又如一缕清风,瞬间就漂浮在中华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关心、爱心、耐心”一直是我们做学生教学教育管理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我们教学教育管理的一贯主线,“三心育人”是教师弘扬为人师表,构建和谐教育的根本保障。本文侧重以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及“三心育人”的思想这两大方面,作一简要概述与分析,以期抛砖引玉的引发教育工作者们对德育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读写能力成了令教师和学生双双头疼的问题。“读”,一无兴趣,二无读本;“写”,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生产”出一篇篇假大空的文章。结果是一提读写,学生打怵,教师头疼,恶性循环下,教师在读写上倾斜时间越来越短,阅读课往往“有名无实”,被随意侵占挪用;学生则是碰上读写,能拖就拖,能抄就抄。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学模式,是
俗话说: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这句话仔细推敲就知道,它不通。自己的刀怎么就削不了自己的把?你不会先用自己的刀,把自己的刀把削好。然后再把刀按上。有人可能要说了:你这是抬杠,人家这句话通常比喻的是,自己管教不了自己的孩子。我今天恰恰谈的就是家长管教自己孩子的问题。作为家长必须也能够“做一把能削自己把的刀”  我是一名教师,教龄20多年,我当然见过有的孩子:爹妈没有文化不能管的;工作太忙无暇管的;没
一份试卷中,令大家头疼的除作文之外,大概就是现代文阅读了。许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思前想后,结果浪费了不少时间,到最后胡乱写上几句。更有甚者,干脆空白。  现代文阅读题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题目,答题相对较自由。只要消除恐惧的心理,认真思考,还是可以从文本中找到题目的相应答案的。  考试的时候,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阅读的时候不能天马行空,要有一定的目的。首先,看清文章的标题,标题直接反应文章中心,通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的民族精神,或精彩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的意义……为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将德育有机地
摘要:很久以来,初中的生物教学效率低下,广大教师费了力气,但收效甚微。鉴于此,笔者从最鲜活的一线课堂出发,结合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认为要想激活课堂,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在课堂中不时的擦出火花,才能实现教学的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学思路上,课内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把感性的现象和理性的知识相结合。在教学形式上,从理性出发,不拘一格,因材定教。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辅助
摘要:兴趣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学生自觉思考和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导入新颖,引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情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导入自主学习新课标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加上到考高中时没有生物课的考试,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摘要]在小学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回归生活,蹲下身子看孩子,从孩子的认知角度出发,用自己语言魅力去感召孩子;与孩子为伴,创设体验情境;以情感为依托,拔动孩子心灵之弦;以激励为手段,点燃孩子的写作激情,从而达到写作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语言特级教师王金石认为“作文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的底线应该是让人说真话,做真人,这就必须尊重孩子的视角。孩子把心里话说出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过程中作业内容、作业难度、作业形式和作业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改革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作业练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又能帮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笔者通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作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陈伟华这个典型“纪困生”的情况分析,以及对他所实施的教育转化方案的介绍,论述了在“纪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细心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以耐心去迎接学生的反复变化等工作的重要性。阐述了只要教师能够用心去呼唤“纪困生”,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所付出的真爱,就可以转化好每一位“纪困生”的道理。  正文内容:  一、背景介绍  陈伟华同学是我班的一位“纪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