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红军传统铸就长征精神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o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寻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今天,长征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以长征精神铸就中国梦,离不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念;以长征精神铸就中国梦,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卓绝的精神;以长征精神铸就中国梦,离不开实事求是、灵活应变、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能力;以长征精神铸就中国梦,离不开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以长征精神铸就中国梦,离不开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
  关键词:长征;长征精神;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233-02
  1984年,一位来自美国的老人,带着打字机,以76岁的高龄跋涉1万多公里,历时74天,终于从江西到达了陕北,完成了他自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寻访。之后,在1985年十月,他出版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他,就是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索尔兹伯里在序言里曾写道:“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在此,我们不禁会问,长征到底拥有怎样的魅力会吸引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领域、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感受80年前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在物质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何要忍受疲惫、辛苦而行走于崇山峻岭和急流险滩的路途上?我想,这就是长征精神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即使经过了漫长岁月,时光变迁,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
  今天,当我们为了实现中国梦、共同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回首长征,发现长征精神早已凝聚在我们的血液中,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寻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一、长征精神的形成
  长征精神是什么?在21世纪的当代,回首长征,我们已不再局限于时间、空间、地域、民族,而是将它放眼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上来看其价值与意义。
  长征精神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红军长征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为标志,历时两年,历经两个寒暑,跨越了中国158个省份,越过了约40座高山险峰,有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渡过了近百条江河,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穿越了无边草地,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同时,据军史资料显示,红一军的长征里程约两万五千里,红二军的长征历时11个月,转战8省,行程两万余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时19个月,转战6省,有的队伍三过雪山草地,行程一万多里;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历时10个月,转战4省,行程约一万里,上述四支红军的长征总里程约为六万五千里。
  长征精神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精神。在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敌强我弱,敌人兵力数十倍于己的围追、堵截中,进行了600多场战斗战役,平均每三天就进行一次激烈的大战。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红军在长征中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历史上都极其罕见[1]。
  长征精神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与信念的精神。红军长征之路历时两年,一路历尽艰辛、浴血奋战,经历了地狱烈火般的熬炼,却依然用坚定不屈的理想与信念播撒中国共产党人星星之火般的革命理想火种,唤醒了千千万万中国最底层社会的穷苦农民、失业的工人,告诉他们可以站起来反抗,自己的命运可以自己来掌控,可以创造没有剥削与压迫的社会,给予他们从未有过的图景和希望。所以,当那面画着镰刀斧头的红旗出现在他们视线里的时候,他们知道了中国共产党进行的革命和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为了他们的战斗,是为了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平的战斗。他们随地抓起了锄头、镰刀、木棍,追随着不远处一路飘扬的红旗,他们坚信这条道路是通向千百年来梦想中的光明之路,相信长征是一个崭新的中国的新的起点。
  二、长征精神的深刻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翻看中国精神的动人篇章不难发现,它们的源头,无不来自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将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2]。
  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工农红军是这样的军队:部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还有大部分的战士在十四岁到十八岁之间。在长征的路上,一双草鞋,一杆土枪,简陋的武器装备所面对的是装备精良、拥有飞机大炮并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指战员与士兵生死相依、情同手足,指挥员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工农红军是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红军的队伍中,无论是有知识、有文化的精英,还是不曾接受过教育的红军战士,无论是身体柔弱内心刚强的女战士,还是上了年纪的老战士,他们都秉承着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的信念,他们充满激情、眼神坚定、前仆后继,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
  我们都知道,物质和精神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从认识人类生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物质和精神是矛盾统一、互相依存的要素。而从长征的路途中,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物质的须臾,精神的永恒;物质的杂芜,精神的纯净;物质的脆弱,精神的坚实;支撑生命的更强大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长征精神改变了个人、民族、国家与世界的命运,一切艰难险阻都成为一种锤炼和锻造。   三、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长征是叹为观止的,无论是以任何标准衡量,都是一次史诗般的历程。今天,通过“苦难辉煌”来回顾过去,不仅仅是为了歌颂过去的伟大与正确,更主要的目的是着眼于未来。长征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新的伟大长征[3]。
  (一)以长征精神铸就中国梦,离不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思想基础,是中国梦强大的精神支柱。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裕、走向大国强国的正确道路,是新时期一次新的长征之路。新的长征之路,同样需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强的革命信念。在新的形势下学习长征精神,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当代,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二)以长征精神铸就中国梦,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卓绝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整部红军长征史,就是共产党率领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所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说的就是共产党人经历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丢弃艰苦奋斗的作风。
  党员干部的作风体现党的形象,关乎党的生命。我们今天的富裕,离不开我们昨天的艰苦奋斗;我们明天的富裕,更需要今天的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品质。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这些优良作风,已经被有些干部丢掉了,把艰苦奋斗变成了贪图安逸,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在党员队伍中存在消极腐败现象,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问题说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我们依然任重道远。党员干部要牢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并且使之成为自觉,做到在思想上关心群众;在工作上为民谋利;在作风上,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力戒享乐主义和奢靡之气。
  (三)以长征精神铸就中国梦,离不开实事求是、灵活应变、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能力
  长征的胜利,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机动灵活指导战争、夹缝中求生存的能力的展现。在长征之初,博古、李德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错误指挥脱离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导致了红军的节节败退,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地位,毛主席根据当时的实际形势,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最后带领大家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长征能取得胜利,不是神机妙算的结果,而是在毛泽东英明指挥之下,不断根据实际,进行艰苦卓绝的实践,然后又不断修正目标,不断调整策略,进行战略转移。在当时的情况来看,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一切的情况都是未知数,然而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党中央根据当时的战争变化、沿途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敌我兵力的变化等等来选择确定并不断进行策略上的调整,长征的各支主力红军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密切配合、联合作战,最后取得了胜利,在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我们今天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前无古人的,形势更加复杂,要使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审时度势、自主创新,闯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崭新道路。
  (四)以长征精神铸就中国梦,离不开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取得长征胜利的思想基础,也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懂得顾全大局,就是有大局意识,看事物不能计较眼前的得失,要看得长远。在长征队伍中,我们的广大革命战士舍弃小我、完成大我,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坚决服从党的命令,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真正做到了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勇于牺牲奉献,紧密团结,相互支持和帮助。长征的胜利证明了我党和人民军队铁一般的纪律的胜利。
  在今天,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具有大局意识,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首要前提。大局意识,就是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服从落实上级的领导和指挥,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和维护大局的能力,要识大体、顾大局、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政治、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分力量。
  (五)以长征精神铸就中国梦,离不开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
  红军长征的胜利,从根本上说,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在长征中,共产党始终坚持这一宗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为长征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党和人民军队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红军有铁一般的纪律,所到之处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因此,沿途群众信任红军战士,为战士们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的党群关系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根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需要学习长征精神,谦虚谨慎、为民务实,克服官本位思想,为群众切身利益着想,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秉承负责任的态度,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与群众同甘共苦,脚踏实地、严于律己,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团结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为国兴利。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长征精神会穿越时空的界限,激励着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风雨无阻、砥砺前行。长征精神告诉了世界,人类的精神是没有界限的。
  只有理解长征,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只有理解长征精神,才能理解我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回顾长征,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学习长征精神,继承红军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出我们每个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石仲泉.红军长征和长征精神[J].中共党史研究,2007(1).
  [2]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汪勇.长征精神与中国梦[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3,15(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课题组依托网络平台,面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校生展开问卷调研工作,对大学生党员发展阶段各项指标的构成、选拔方式等内容进行调研。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探究总结出大学生党员发展阶段测评中最需要涵盖的指标。依托本校本科生素质能力培养方案,设立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的指标性量化评价,制定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实现从传统的主观考察向定性考察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客观科学测评指标体系转换,建立大学生党员
期刊
摘 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刑事诉讼本科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烘托出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担当。基于培养未来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目标,刑事诉讼本科教学要使学生树立起辩护律师应在刑事诉讼中有所担当的理念,要使学生体悟到有效辩护有必要成为今后刑事诉讼的一个基本原则,使学生预测到要支撑有效辩护,立法需要完善或确立程序性辩护制度、无效辩护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  关键词:刑事诉讼;本
期刊
摘 要:对于复杂、系统的著作权交易问题转化为具体理论工具分析的学术问题,本文主要从制度的价值考量入手,基于经济法视角和学科理论对数字著作权交易制度进行价值考量,进一步阐释知识产权制度的内部矛盾与外部性适应问题。以期这种制度的价值研究有利于著作权交易制度的完善,使市场、政府和司法之间的张力缓和,使其制度在应然价值的追求上实现使然的状态。  关键词:著作权交易制度;经济法;市场;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七三一部队不仅犯下秘密从事人体实验,策划实施细菌战的反人类罪行,在其建立过程中,还残酷奴役数以千计的中国劳工,并造成巨大创伤。战后,由于七三一部队的隐蔽性、美军对日本细菌战的掩盖及战后研究方向多为侧重于人体实验与细菌战罪行揭露等诸多因素,这段历史被错位掩埋于记忆之中。本文研究七十余年前七三一部队对劳工的伤害及其战后生存状况,以“文化记忆”的视角来记述历史事实,从人权伦理的角度去关心受害群体
期刊
摘 要:大学课堂对高校实现办学理念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同时也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实施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促使高校在教学中应更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通过对高校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法的相关探究,明确课堂讨论法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分析课堂讨论法在我国高校运用中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路径如下:基础教育层次应广泛引入课堂讨论法;大学应开设关于课堂讨论法的课程;应构建讨论
期刊
摘 要:黔西南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在新时期,不断挖掘黔西南地区孕育的红色文化,并积极应用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去。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235-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
期刊
摘 要:《民事诉讼法学》作为法学专业基础课程,以往的课程实训主要贯穿在案例教学和模拟审判等活动中,结合该课程模拟审判这一实训环节,从案例选取、角色分配、法律文书写作、模拟审判、观摩庭审、庭审点评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尝试多维立体式全程参与,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强化这一实践实训过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多维立体式;民事诉讼法课程实践实训;模拟审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改造人们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包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政治认同;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与广泛认同; 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期刊
摘 要:《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是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尝试引入以课程项目为依托,小组合作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逻辑。体验式教学逻辑的实施应化整为零,分步进行;充分合作,有序竞争;持续互动,内外兼修。通过转换师生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仅完成了课堂文本知识传递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卓越成效的学习网络,并与生活场域相链接,达到技能、智商、情商共同提高的目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对象,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较为全面地了解广东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路径:发挥高校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作用;通过制度创新体现价值观;通过道德文化渗透核心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