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与动机研究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bsa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广州商学院学生为例,通过资料分析法、专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式去调查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与动机。在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后,发现许多大学生在体质能力、体育素质的学习等方面渐显不足,于是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带来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动机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4.023
  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过一点:“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不断发展下对人才的各种需求,以贯彻“健康第一”思想为原则,我们主要把调查重心放在大学生的行为和动机方面。众所周知,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素质教育的重点部分,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之一,也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增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必要手段。在这之前,我们就需要对大学生有一定的调查与分析,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本文就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和动机以广州商学院为例,做了一定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发现了现如今大学生在体育素质和体质方面的一些不足,并且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广州商学院大学生中随机抽取75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32人,女生318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分析法
  在查阅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情况》后,我们还通过互联网对部分期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整理,为调查的实施与接下来的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1.2.2 专人访谈法
  首先,我们制定了访谈提纲,对问题进行了精心设计,通过走访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以专访的方式就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探讨,以此成为本文研究思路的建议和指导。
  1.2.3 问卷调查法
  在前面两步走的调查方法基础上,我们制订了一份调查问卷,以实地调查与网络调查两者相结合,就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和动机做了问题的探讨、问卷的制定以及发放。问卷回收后,我们就问卷的可信度和可行性进行了检验:发放问卷750份,回收721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715份,有效率为95%。
  1.2.4 数据统计法
  通过SPSS11.0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继而用EXCEL表格进行图表的制作。
  2 研究结果与具体分析
  2.1 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与动机的含义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作为我们提高身体素质的一个主要方式,对于现时代全方位人才的培养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从科学方面来说,体育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通过体育方式和手段去实现体育目的的一切实际性活动。体育行为指的是人们有意识所做的为了发展增强身体素质的一切身体活动方式和手段,而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与动机可以在很好的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显露出不足之处,而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2.2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结果分析
  2.2.1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分析
  根据问卷整理图表1的显示,所调查的715名大学生当中,他们所参与的体育锻炼行为略显单一,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行为是跑步,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女大学生趋向于羽毛球、乒乓球等中小型负荷、娱乐性强的运动,而男大学生趋向于篮球等方面的中大型负荷运动。在调查询问过程中,我们得知其他体育项目人数稀少的原因大都是因为不了解或者是场地方面的不完善和某些规定导致。比如学生所喜爱的游泳项目,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和相关规定的束缚,让能参加项目的大学生和参与的数据趋向低谷。这让学校资源共享变得困难,而课外体育锻炼又缺乏一定的组织性引导,久而久之,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就变得越来越单一。在锻炼形式上(表2)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有一大部分大学生是在有陪同的情况下开展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但是仍旧存在着一部分大学生是独自一人,而社团组织等方面則是明显不足。我们都知道,体育锻炼虽然是个锻炼自身心理素质和体质能力的一个方法,但在锻炼的同时,适当的陪同和来自他人的鼓励引导会让锻炼效果和强度有所提升,才能更好的把体育教学质量往上提升几个度。在这其中,我们不难看到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的组织力度不够,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
  当中。
  2.2.2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在调查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动机的表3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在于强身健体和塑造体型,这表明现如今大学生的体育观念已经普遍认识到开展体育行为的基本功能,这也可以看出他们在忙于学业的同时也注重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促进个性发展以更好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个潜在发展趋势。但是,在这其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仍旧有一部分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在于更好地完成学校的体测训练,这种动机虽不能否定,却也不值得赞扬,这表明学生在体育教育方面的学习仍旧存在着缺失,也侧面暴露了应试教育下残余的弊端,才让学校归属于体育教育中的体质检测变成一种任务式的教学,让学生的体育行为都变得机械且毫无生气。
  2.2.3 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在调查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态度的表4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是喜欢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不喜欢或反感的只是极少数。
  2.2.4 大学生每周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分析
  大学生在开展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上的一些特征可以侧面或者直接反映出现如今体育教育中的不足以及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动机,便于我们研究分析工作的开展。
  在对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频数上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频数在1~2次,与周天数相比其实这个运动频数略低,这表明虽然大学生有运动的意识,但是在自主性上不大理想,而这也是现如今大学生普遍体质薄弱,体育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   在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上,男女大学生渐渐显露了分歧。男女大学生的锻炼时间虽然大部分是处于30分钟到
  60分钟之间,但是仍旧有部分女大学生处出于不固定或者30分鐘以下,而体育锻炼时间也和大学生的运动强度直接挂钩。在负荷强度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男大学生趋向于中上与大负荷之间,而女大学生由于本身身体素质和体育价值观的不同,运动强度负荷中主要在中负荷。这在侧面反映了男女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上的差别,以女大学生偏低为主要表现。
  2.2.5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统计与分析
  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当中,我们发现影响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和动机大都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在对这些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后,主要分为三大原因,分别是个人自身因素、学校环境因素、体育教学因素。
  在个人自身因素中,首先是由于男女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不同,导致了两者之间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中容易出现明显分歧,其实,在认知方面,就拿前面提过的运动强度,男大学生的运动强度趋向于中大型负荷,而女大学生则偏小。但是抛开身体素质来说,其中仍旧有一部分是因为个人体育思想价值观念的束缚,比如把体育运动与应试教育绑在一起,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开展只是为了学校的体测,这也是导致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出现偏差和大学生体质测试实现总体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学校环境因素当中,经过对大学生的询问和了解,我们发现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时候,有很多时候是由于学校本身对一些场地规定的限制,或者是场地设施的不完善和设备的不全面,让学生的运动行为趋向单一,不能很好的开展课外体育锻炼行为,这也是值得学校相关领导进行实地考察、探讨和研究的一个影响因素。
  在体育教学因素中,由于规定且呆板的应试教育影响,体育教育容易趋向于中规中矩的教学活动,比如把体质测试的必要性对学生进行了说明,却没有对体育教育的内涵进行充分的解释,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开展体育活动,这其实与“健康至上”和“终身体育”的理念背道而驰,不仅让学生的体育运动失去原有的活力和意义,并且不利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引导和行为的培养。
  3 结论与建议
  人的行为虽然可分为无意识与有意识,但是从正常角度出发,个体的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动机。换言之,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与动机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前面的调查中我们看到,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多样,但是略显单一,除去个人因素,其实还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学校器材和场地方面的限制性因素。现如今,“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口号虽然盛行,但是经过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实际上仍旧是归属于体质薄弱,体测勉强达标人群。而在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和动机研究当中,我们也在其中发现了问题的出处。在此,我们就前面所发现的问题因素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具体如下:
  3.1 从学校方面来说,为了实现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多样化,学校可以适当性地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及及时维护场地设施的完备。同时,也需要对一些限制性规定进行适当性的整改,资源的合理开放才能使现有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3.2 从大学生方面来说,学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把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进行更好的阐述与传达。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适当性的引导学校社团,以良好的组织能力带领学生去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加强学校的课外体育锻炼组织能力,让课外体育锻炼不流于形式,而是落到实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的乐趣,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参与到“全民健身”和“终身健身”的行动当中;
  3.3 从体育教学方面来说,首先学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要从应试教育的弊端中挣脱出来,让体育教学不再只是呆板的体质检测,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性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因为喜欢运动而去运动,而不是为了体质检测而运动,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本身体质发展趋向好的方面;
  3.4 除此之外,学校可以适当性的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与课外体育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课后老师也能辅导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从而使大学生“要我运动”的观念向“我要运动”转变,让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变成一种自我需求,在多样化动机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行为。
  参考文献:
  [1] 郭昇平,林芹芳.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 54(18):94-96.
  [2] 周卫东.谈大学生体育动机的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4(01):152-153.
  [3] 常生,陈及治.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27(10):135-137.
  [4] 钟振新,姚蕾.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 39(3):27-29.
  [5] 尹博.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5, 12(1):139-141.
其他文献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线上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之间的互补,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彻底的转变和更新,否则必然还是穿着新鞋走着老路。其中,最为核心的理念就是在保证学生在传统阅读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传统阅读方式和网络阅读方式的有效融通,实现两种阅读方式的优势互补,吸收彼此之所长,摈弃彼此之所短,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不断发展。  一、厘定角色定位,在优势互补中让阅读高效进行  传统阅读方式,除
地球上能飞行的体重最大的鸟    我们站在纳米比亚北部的埃托沙国家公园的草原中央,头上是炽热的太阳,脚下是烘干的黄土以及齐膝的枯草。几十米开外,立着一只巨大的灰色大鸟,它对我们的出现完全无动于衷。这是一只雄性灰颈鹭鸨。灰颈鹭鸨是世界上能飞行的体重最大的鸟类。更远处,有一群蓝羚羊正安详地在吃草。  我们将已经连接到录音机上的抛物面反射式传声器对准这只鸟,想录制下它低吟浅唱的叫唤声。鹭鸨叫唤时,先将空
报 告  OECD发布全球PISA能力框架  日前,OECD发布研究报告《为包容性和可持续的世界培养我们的年轻人:OECD的PISA全球能力框架》。报告提出,培养及提升全球能力(Global Competence)对于个体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实现生涯成长以及对于社会实现整体进步和繁荣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球日益开放及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公民不仅需要获得在新的工作世界中具有竞争力的技能,更加重
鲁迅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是的,一切仁人志士都是国家的脊梁,一切为了民族大义、百姓疾苦敢为人先、甘心奉献的人更是祖国的脊梁、民族的脊梁。在面对困难之时,他们挺身而出,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为祖国和人民谋福祉,他们才是祖国发展中的中流砥柱!  在困难面前,民族凝聚力是促使每一个人奋力前进的动力源泉。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在严峻的形势
人工智能威胁防御公司Darktrace的网络分析总监Andrew Tsonchev说,这使黑客能发动以前只有民族国家才知道的攻击。  过去几年中,机器学习威胁检测和防御公司Darktrace已经成为网络安全行业的后起之秀。其核心无监督机器学习技术使其被誉为人工智能安全领域最优秀的公司。但是,站在网络安全研究最前沿的那些人们究竟担心什么呢?  上个月底,在伦敦Docklands的IP博览会上,英国《
摘 要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2017年11月11日-12日,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7年年会在江苏常州召开。高职战线汇聚一堂,明确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关键词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摘 要 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是探索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命题。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依托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采取理论研究与涉农专业中高职贯通试点项目配套联动的方式,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理论研究与试点实践有机结合,在中高职贯通培养顶层设计、培养模式创新、有效衔接等方面探索出了可行做法,为相关院校开展贯通培养提供了经验和模式。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摘 要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院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贯彻习近平同志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人大主任期间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办学指示和勉励,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办学之要,强化责任担当,探索重点名优高职院校建设之道。  关键词 重点;名优;高职院校;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
摘 要:“晚明”是一个与现代学术体系相伴而生的历史表述,人们在建构这一宏观、整体性概念时,是从传统史学资源中汲取的话语形式,又删汰了这一历史表述形式所暗含的一治一乱、一兴一亡的朝代循环史观,并将一种“现代”意识和历史进化观念灌注其中,进而生发出一系列关乎中华文明整体性演进、变革的重大历史命题。“晚明”之“晚”,不仅是有明一代颓败与迟暮,而是中国“传统”的解体、蜕变,及其自我更新、涅槃重生的历史关口
地球是我们称之为“家园”的地方,但地球有许多未解之谜令我们困惑:地球是如何从一片尘埃云中诞生的,地球是如何孕育出丰富多样的生命的,地球深处的地心正在发生着什么……科学家从多角度出发,探讨和揭示美丽而神秘的地球混沌初开时的奥秘。    1 地球为何拥有许多适宜生命生存的有利条件?    纵观太阳系,八大行星似乎来自宇宙中的不同角落,其实它们都是从45亿年前围绕太阳的一团气体尘埃云中诞生的。巨大的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