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古国文化传承中的吉祥美意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关注中国文化,探讨中国发展。
  在世界发展进程中,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随着时间推移,而今尚存且不断发展的只有中国。因而,作为古文明的中国文化成为世界看中国,探究中国的热门话题。这期间各抒己见,褒贬不一。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精神寄托。然而,当你深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你会发现,中国人的信仰坚定且务实。上至儒、法、道,经典著作,下至普通百姓口耳相传的“敬天、敬地、敬祖先”祖训。每一件都是中国人简洁纯粹的信仰,真实反映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恪守各尽所能,各司其责。上官大夫研究的是治国之道,百姓注重本分做人。道虽不同,万径归一,谋求的是自己、自家,家族的兴旺,进而关联国家的发展,有国才有家,这是植根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共识。
  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我们历经农耕时代逐渐走向现代文明。繁衍过程中,始终以家庭为基础单位,由每个家庭单一细胞组成民族共同体,中国是在多民族团结和谐发展中不断壮大的。因而,家庭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的家庭以血脉凝聚,因而,孝道是中国人的祖训,常听老一辈讲,人有四大天恩必报。一、天地之恩,天地万物的赐予;二、国家之恩,国家的庇护,才有各自的安宁生活;三、父母之恩,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长大成人;四、师长之恩,师长开启智慧,赋予生存技能。这些代代相传的古训,教导子孙后代,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有感恩之心 。感恩之意与其说是原始的民间文化,不如说这是中国古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与古文明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古文明的传承正是在原始民间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进而丰满完善的。
  “文以载道”就是提倡文学艺术在揭示反映人类社会和自然运行原理和规律的同时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谈及古文明首先涉及的就是文化。
  我们的文化是在人民大众生活实践中产生、不断发展演变,植根于民众,是人民大众实践经验的结晶,其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中国的书法,不同于一般的文字,他是中国人在文字基础上运用笔墨的一种书写方式,是中国人的一种发明和创造。他的作用不仅仅是记载我国古文明典籍的语言符号。同时,也是人民大众的艺术作品,利用纤细的毫毛和硬挺的笔杆巧妙结合而成的毛笔,软中有骨,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人民大众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从甲骨文,大篆、小篆、汉隶、唐楷、行书、草书,绵延不断地继承和发展。千百年来,人们对书法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具有针对性规律“永字八法”,制定了《楷书结构九十二法》在字体结构基础上,追求笔画劲挺,遒劲有力,毛笔在笔画长短、方圆、粗细、轻重,急徐间转换变化中体现美感,气韵贯穿其中。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的古文明古文化离不开人民大众的实践,凝聚了人民大众审美情趣。时至今日,书法依然使国人痴迷。从这点不难看出,人民大众对传统文化美的追求,享受这种美的体验,陶醉其中……
  同样,中国画也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他以笔墨为载体,以线条为基调,在线条辗转变化中辅以色彩,使动与静、虚与实之间相互勾连,在远近,疏密间穿梭,浸润于浓淡干湿中取舍。借助于题诗、跋语、印章来传达主题,寄情寓意,正所谓,“讲不清楚的画出来,画不清楚的讲出来”。 相对于口述、书写、绘画具有了更深的“美学”内涵和外延。
  在中国画作品中,美学更接地气,贴近民俗。许多作品反映了民众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吉祥画,吉祥画在中国画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中包括神佛造像。寓意吉祥的中国画从大众美学出发,在世代民俗的生活中汲取精华,创作出满足广大民众追求生活美好、祈福安宁祥和的心理需求唯美作品,使人民大众在作品中感悟美,欣赏美,享受美,美意延年。
  我们古老文明理念中,慈悲善良和孝道是人民大众的做人准则,在这种准则基础上衍生出道德层面的对与错,思维层面的好与坏、审美层面的美与丑标准。
  追溯我国的传统节日,新年伊始的春节中,合家团聚的祭祖活动;清明时节的扫墓;端午节祭奠屈原;中元节为故去先人的超度;重阳节的敬老活动,在我们传统节日里尊老敬老尽孝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古文明传承下的美育教育影响下,我们的艺术作品中尊老尽孝的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诗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国画中这种为父母祈福祝寿的题材更为广泛。麻姑献寿,南极仙翁应瑞图每每出现在祝寿的场面中。体现慈善和孝道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数量多,拥趸者众。如一路平安,二龙戏珠,三阳开泰,万事如意,连年有余,一品清廉,寿山福海,双喜临门……
  文明古国的中国人始终以文化为基础,道德为信仰,用生命追求艺术的真谛。中国书法、字画,正是承载了这一使命,具有养育中国人精神文明的功能。基于此,在浩瀚长河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人不畏险阻,始终乐观向上,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苦难折磨,趋吉避凶,祝颂吉祥,怀揣梦想,憧憬未来。
  从古至今,这些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内涵深邃的书法、绘画作品,在历史长河中徜徉,他们所承载的美好祝福从未被阻断,伴随着人民大众的日趋丰满的生活熠熠生辉。
  让我们在艺术家作品中流连,在艺术作品中感悟,在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放飞心情,穿越时光隧道,亦如从前,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尽现眼前,我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文明承載着所有人的期盼。向往明天,世界美好无限。
其他文献
时间过得可真快,又到年末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当中,你都有哪些收获呢?你是不是从开心竞技场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呢?你一定要再接再厉,争取在明年也有同样的进步。努力努力再努力,成功总有一天会来到你身边的!对了,圣诞节快到了,你可别玩得太过火了:)  1.成语“安步当车”中形容( )可以像坐车一样。  A.齐步走 B.快走  C.快跑 D.慢慢走  2.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甲和乙,甲绳剪去全长的1/3,乙绳剪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给予人们千千万万种人性的光芒。它让跌倒的儿童重获信心;它让一个卑微的乞丐受到尊重;它让社会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漠……读了《慈善读本》后,我不再自私,我要行动去关心那些弱小的人,让太阳万丈光芒,照射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初读《慈善读本》,让我们了解了世上是幸福与苦难共存的地方。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家里没钱,可能因为家人去世了,而放弃学业;有些老人得了严重的白内障,却没钱医治;还
经久不衰的精神佳作  中华慈善总会最近出版了《爱育蓓蕾——〈慈善读本〉读后感选编》(下称选编),这是一本弘扬慈善文化、造福民族未来的慈善精品。全书汇总了全国各省(市)学生及其家长、教师所写的以爱为核心的233篇奉献慈善、热爱慈善、歌颂慈善、感受慈善的优秀文章。揭示了“慈善文化进校园”对于启动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本质内涵。中国传统慈善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
每当冬天来临,人们总是充满期待,期待属于我们的节日——春节。过年了,无论身处何地的人们都会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共享欢乐祥和的节日。但总有一些人,每当节日来临之时却暗自神伤。他们就是那些困难群众……但也总有一些人,会走进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带去温暖,送去温情。  中华慈善总会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温情的组织,汇聚着一群充满爱意的工作人员。为减轻基层贫困群众的疾苦与不安,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帮助他们
印象中的西北,既有崇山峻岭,又有高原盆地沙漠,那里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少数民族众多。陕西,又称三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多民族独特的风俗形成了青海特色的人文景观,大河、大湖泊、大草原、大盆地、大盐湖,构成了青海独特的自然景观;新疆,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这样的西北,拥有独特的魅力,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
有一对夫妻,年轻时候都上班,各忙各的,聚少分多,缺少交流和沟通,于是,矛盾重重,最后分道扬镳。后来,他们在一次活动中见面,双方促膝谈心,男方非常诚恳地说:“当初咱们能够结婚成家,看重的只是表面现象,既没有把对方当成最好的朋友,也没有在交流沟通中加深夫妻感情,分道扬镳的主要责任在我。”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当然很好,然而,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女方已经再婚,组建了新的家庭,他们和好复婚已经没有机会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执教的是初中版慈善读本,主题活动(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慈善是每个人的责任主题下的【综合活动1】看不见的世界。  “慈善”:“慈”,本意为父母之爱,后引申为“爱别人”;“善”,本意是“吉祥”“美好”两词并用,指怜悯和帮助他人。初中版慈善读本明确指出:初中版慈善读本重在感知、了解和体验,在6个单元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慈善与责任、爱与尊重、助人与分享、爱与力量
流年就像一支万花筒,多少五彩斑斓的岁月在其内壁中呈现,却又在指尖轻摇之间转瞬即逝。在时光的长河里掬一股清流,忆起那时那刻。  我的妈妈是石浦救援队中的一名队员。那次恰逢周日,我便跟随着妈妈一同去自家附近一个98岁高龄的老奶奶家中。老人没有丈夫也没有子女,虽说生活能自理,但还是会有诸多不便,我们决定前去帮忙。  一走进院子,看见老人正悠闲地晒着太阳,周围没有一人打扰,让我想到了“岁月静好,流年轻逝”
刘霁岚,名云岫,生于1895年,回族。幼年随父刘秉彝学医,继承产业中医大药房。1923年创办《评报》,自任社长。1934年《评报》发表评论,题为《蒋中正中而不正,不能扶正》,被国民党的军警抄砸与查封,停刊半个月。经多方疏通,才得复刊,但不能使用原报名,遂将《评报》改名为《平报》。“七七”事变后,刘霁岚不肯附逆,自动停刊。  刘霁岚办《平报》14年,他的药厂因自办报纸宣传而提高商誉,营业发展。193
幸存者  一天,沙生去采访空难幸存者唐生。  沙生:“请问这次飞机上一共有几人?”  唐生:“就我一个,我初次开直升机。”  沙生:“那请叙述一下事情的经过好吗?”  唐生:“我起飞和上升时,一切正常。但头上和屁股后各有一台电风扇在转。到800米时。我感到有点冷。”  沙生:“那把电风扇关了呀!”  唐生:“我关了,然后我就掉下来了。”  ★付平非 兰州市西固区504厂子弟中学    一起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