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欣赏材料的一次成功改编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all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幼儿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很多老师怕上音乐欣赏课,上学期我市幼儿园音乐学科基地进行好课选拔,音乐欣赏课占比极少。有的欣赏课由于教师没有完全理解音乐,把握教材,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提高教师驾驭音乐欣赏教学的能力,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教学活动——中班音乐欣赏《拍蚊子》,由笔者负责展开了优化教学研讨,并在全市进行了优化教学和现场沙龙研讨展示,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这次优化教学中,笔者把教材音乐标题改成了“小动物和小蚊子”,以对应音乐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下面就以中班音乐欣赏《小动物和小蚊子》为例,谈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音乐欣赏材料,引导幼儿欣赏音乐。
  一、细研教材,大胆取舍
  《小动物和小蚊子》的音乐改编自奥尔夫音乐《拍蚊子》,原曲音乐形象鲜明突出:主题音乐欢快热烈,仿佛美丽的夏夜小动物快乐的舞会场面;插部音乐中的长音、短音和重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蚊子飞和拍蚊子的声音。乐曲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趣味性、游戏性也很强,非常适合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教材。但因为其结构复杂、不工整、过长以及即兴的因素较多等原因,用原曲作为教材不太合适。在好课选拔赛中,执教者直接用原曲作教材,孩子难以把握音乐,仅专注于“拍蚊子”的游戏,游离于音乐之外,导致“活动味”有余,“音乐味”不足。因此在优化研讨中,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原来的音乐进行截选、改编,使其更接近于中班年龄段幼儿的接受能力。
  1.精减音乐结构
  原曲回旋曲式结构,ABACADAEAFAGAHA,A段主题音乐出现了8次,7个插部音乐,很长且结构复杂,不利于幼儿了解乐曲结构。因此,我们把原曲结构精减为最简单的回旋曲式ABACA。整体段落精减后,乐曲结构更清晰,有利于中班孩子从整体上把握音乐。
  2.固定音符时值
  奥尔夫音乐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就是即兴性,《拍蚊子》也不例外,插部音乐中表现蚊子飞的“sol”的时值是即兴的,长短不固定,时而两拍,时而三拍,时而五拍六拍不等,重音出现很随机。
  究竟哪个是长音,哪个是短音,孩子们无所适从,更难把握重音位置。所以,我们将长音和短音的时值固定下来,长音三拍,短音一拍,对比鲜明,减轻了幼儿听辨负担。
  3.规律重音位置
  原曲中每段插部音乐最后一拍都没有重音,可以理解为最后一只蚊子逃走了。但从首次执教情况看,前面蚊子飞和拍蚊子的几次规律性反复让孩子在听觉上形成一种“惯性”,特别是在动作表现时,末拍无重音收不住。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每段插部的最后一拍都加上重音,修改后跟前面相一致,形成规律,降低幼儿理解和表现音乐的难度。
  4.均衡音乐长度
  原曲插部音乐中蚊子的数量是递增的,长度不均衡、不工整,如B段2只蚊子,C段3只蚊子,D段4只蚊子,到H段有8只蚊子。这对中班孩子来说显得过于复杂,难以判断某段插部音乐何时结束。
  在精减后的音乐结构ABACA的基础上,我们将B段改成四个同样的长音和重音的组合,共4小节16拍;C段改成8个同样的短音和重音的组合,一共也是4小节16拍。这样两个插部音乐的长度均衡了,有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
  二、精选策略,有效诠释
  音乐欣赏,是一种有意识反复倾听音乐的活动。理解是音乐欣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但是,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虽然他们对生动形象、节奏鲜明的乐曲有所反应,但一般不会完全理解,需要教师运用多种策略去引导孩子感知音乐的内在魅力,在享受的同时去分析、理解和表现。选择运用适宜的策略能使孩子徜徉于积极愉快的情绪之中,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开启孩子的智力,特别是为孩子终身学习增加动力、奠定基础。所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尤为重要。
  教材确定后,我们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为:通过参与有趣的音乐活动,熟悉主题旋律和插部音乐中的长短音及重音。然后,我们针对执教者在好课比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指导策略上做了改进。
  1.适度的动态图谱
  原执教者设计的插部音乐动态图谱是这样的:随音乐出现不同长短的线条,表现长音或短音,以蚊子突然出现表现重音。由于直接用原曲上课,图谱中表现长短音的线条设计很乱,且蚊子的突然出现也不能直观地诠释拍蚊子音乐形象。
  音乐改编后,我们这样设计动态图谱:预先呈现固定长度的线段,线段左侧有一只静止的蚊子,右下方一只手掌在候着。音乐响起时,蚊子随音乐沿线条飞,至手掌上方停止,重音出现时,手掌恰到好处地一下子向上遮住蚊子,表示拍蚊子。这样的动态图谱在线条、构图、形象、内容等方面都与音乐一致,很好地解决了长音、短音和重音这个难点。如下图1:
  1
  2
  当难点解决后,动态图谱也就完成了使命,后面听音乐时就只用静态图谱,如上图2。因为我们考虑到欣赏课还是以聆听为主的,如果只有动态图谱没有静态图谱,会喧宾夺主,转移幼儿听的注意力,弱化他们主动聆听和理解音乐的意识,而静态的图谱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容地、反复地去观察,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音乐。
  2.适时的语言引领
  优化后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我们采用游戏性语言引领。如欣赏A段音乐前:“夏天的夜晚真美,听听小动物们在干什么?”B段前:“小动物们跳得正高兴时,飞来了一群讨厌的家伙,是谁呀?”C段前:“讨厌的蚊子拍掉了,小动物们又跳起了快乐的舞蹈,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等等。游戏语言的衔接方式,不仅暗示了音乐ABACA的结构,而且游戏化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孩子们,激发了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去聆听音乐,一探究竟。
  在用动作体验B段音乐长音和重音时,由于三拍长音时值较长,难以把握,我们就设计运用语言适时提示:如“上面、上面、上面、拍,下面、下面、下面、拍”等;而C段音乐中一拍短音的时值相对较易掌握,就淡化了语言指导的痕迹,让孩子自由创编。
  3.适宜的动作体验
  A段音乐轻快活泼,律动性强,但速度很快。好课选拔赛中执教者让孩子自由学小动物跳舞,孩子们各学各的:学小兔子的跳得气喘吁吁,还是跟不上节奏;学大象的则慢动作配快节奏音乐,很别扭。在优化后的教学中,我们让孩子自由组合,手拉手围成几个小圆圈,用熟悉的小跑步在圆圈上跳,动作与节奏合拍,很舒服,从容而不紧张,而且更能表现出A段音乐热烈欢快的效果。
  再如用动作体验长音和重音时,引导幼儿去拍空中不同方位的蚊子;体验短音和重音时,则引导幼儿拍身上不同部位的蚊子,巧妙利用空中和身体两种远近不同距离来诠释音乐中的长音和短音。
  4.适当的乐器演奏
  奥尔夫认为,“在儿童的音乐活动中,打击乐器是最容易掌握、最容易获得音乐享受的乐器种类。”优化后的《拍蚊子》活动,增添了铃鼓这种打击乐器。
  铃鼓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不论是音乐元素的特点还是音乐形象的特点都与“拍蚊子”的音乐十分吻合,可以一“器”多用。孩子们通过探索,用轻敲铃鼓的方法,随A段主题音乐表现热烈欢快的舞会场景;用摇铃鼓的方法跟随B、C两段音乐演奏长音和短音,表现蚊子飞;用手掌拍铃鼓演奏重音,表现拍蚊子。小小的铃鼓把热烈欢快的舞会、捣乱的蚊子以及小动物大战蚊子的诙谐有趣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朋友用铃鼓亲自演绎音乐,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充分享受了音乐,也体验到了快乐和幸福。
  其实,上好音乐欣赏课并不难,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认真分析教材,是否在必要时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是否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否能运用适宜的教学策略等。如果每次音乐欣赏教学都能认真做好这些,不仅能增强我们上好音乐欣赏课的信心,而且能更好地引领孩子走进音乐欣赏的艺术殿堂。
  (郁玲玲,启东市实验幼儿园,226200)
其他文献
《江苏教育研究》:义务教育化学学科进入新课程已经有十年多的时间了,这些年来,化学课程教学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  修订工作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颁布以来,对于全国的初中化学课程建设、教材研发、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在2010年8月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6411名初中化学教师进行了网络调查,结果显示
土黄的主色块是泥土,淡蓝的中间色是水滴,这就是《教育,真的不能简单》的封面,如此的温雅。仅读封面,就让我自然联想起作者沈茂德校长的坚信——“教育就是农业”,因为水是滋润万物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还让我联想起那个很经典的譬喻——“教育就是水之道”,水到渠成,随方亦圆,循湿而流,柔能克刚,流水不腐,善于借势……如此深刻的简单,不正应和了该书的名字——《教育,真的不能简
吴盘生 沿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足迹与时代同行  张 烨 试论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教育诉求和实践指向  周 岳 应重视对教学体验的研究  吴志健 有效教学校本研究的模型  徐向阳 张娅妮 语文有效教学:审美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王金桂 左 东 有效教学:从文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  庄治新 聚焦有效对话 促进深层思考  王学东 在追求“双高”中始终立于不败  项 阳 教师在研究共同体中提升理
我园的“秋溢峰影”主题活动从2006年开始,之后被定为幼儿园的传统活动,并纳入了园本课程,成为彰显幼儿园“创意美术”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一。它是以“秋天”为活动背景,以“美术”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创意”为活动特点,利用自然资源、生活物品开展的全园性的系列主题活动。每一届的“秋溢峰影”活动,有传承也有创新,主题的内容不断扩展,新的内涵不断注入。教师们在不断发现儿童发展的价值的同时,也从中收获了成长的
摘要:检视当下素质教育,不难发现非本质的素质教育、曲解的素质教育、简单化比附的素质教育掺和其中,误区重重。这一偏移,不仅影响了素质教育的理性、力度、内在一致性,而且影响了社会对素质教育的景仰度。因此,有必要廓清是非,澄清素质教育“不是什么”以及“不是不是什么”,从“反证”中“证实”。通过多视角对那些“不是”的对应概念意义的把握和确证,亦就同时佐证了素质教育之“是”。这样有利于实施真正本质意义上的素
经历了数次的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笔者看到,当下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过于强势、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屡见不鲜:教师往往讲得口干舌燥、激情昂扬,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神情漠然。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可想而知,更谈不上进步或发展。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出现了偏差:一是教学目标虚设,内容泛化,学段不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教学目标过多,一堂
【编者按】  时下,小课题(个人课题)在一线教师的科研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不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教育科研总让老师觉得没有接上“地气”。在推广、普及微型课题(小课题、个人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苦苦探寻一条整合教育研究与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使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实践证明,“研究课”是一个有效的平台和载体。本文结合课例探讨了什么是“研究课”、“研究课”的基本特
董洪亮 让思想的步子慢下来  李洪祥 让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嬗变  李洪祥 用自己的方式读懂永远的乡愁  郭志明 语文应该怎样教  姚敬华 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转型升级的探讨  时 敏 构建情趣课堂 实现有效教学  施建东 为学生的发展开辟新天地  赵 敏 此时“无痕”胜“有痕”  顾桂荣 活用教材 精心预设 促进生成  罗翠红 步入课堂对话的更佳处  周卫红 阅读教学须“去伪存真”  汪竹芳 默读静
摘要:提升品质是校本课程得以持续、有效发展的必要追求,尤其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校本课程的生存就会出现问题,更遑论发展了。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准确定位、创立品牌、精细管理是校本课程品质提升的三个关键点。  关键词:校本课程;准确定位;创立品牌;精细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7-0041-03    校本课程持续、有效的发
2010年11月13日,随着高亢昂扬的颁奖曲的奏响,常州市实验小学吴娟芳老师激动地登上了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的颁奖台,从省教科院基教所王一军副所长手中领取了一份红彤彤的证书:江苏省教科院基地学校课堂教学观摩评比一等奖。吴老师笑得特别灿烂,因为,这天是她43岁的生日。  吴老师还清楚地记得刚刚接受任务的情景——  “吴娟芳,这次基地学校课堂教学观摩评优课由你上啊!”“我行吗?”学科主任的电话让她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