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病人的护理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_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28例W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论:通过对收治的28例患者的对症用药、支持治疗并且给予系统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12-01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儿童、青少年期起病,也可有少数推迟至成年发病,欧美国家较为罕见,我国较多见。临床多表现为精神症状、肝功能损害、肝硬化及角膜色素环(K-F环)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35岁,平均年龄22岁。诊断符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
  1.2方法和结果 按照《肝豆状核变性治疗指南》,28例病人均给予青霉胺驱铜及使用硫酸锌等促进铜排泄的药物治疗,通过给予低酮饮食,用药物增加酮的排泄和减少酮的吸收,并且进行系统的临床护理。全部患者均好转出院
  2护理
  2.1一般护理 选择安静、整洁的病室。病室内、走廊及卫生间设置扶手,方便患者扶住行走;病室地面清洁、平坦;日常生活用品放置在患者触手可及的位置;患者下床活动时,专人陪伴,确保患者安全。疾病早期,未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如患者正在上学,应指导家属及学校相互沟通,随时监测患者生活状态及是否出现病情变化[1]。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表现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选择舒适、安静的病房。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时,应专人护理,佩戴腕带,必要时在家属的同意下使用约束带,保证患者安全,满足患者生活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属饮食治疗的原则与意义,指导患者避免食用含铜量多的食物。低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限制摄入可以减少铜在肝脏中的沉积,减慢和减轻肝细胞的损害程度。避免食用含铜多的食物:如豌豆、蚕豆、玉米、坚果类、蕈类、软体动物类(鱿鱼、牡蛎、乌贼)、贝壳类、螺类、甲壳类动物、各种动物的肝和血,巧克力、可可等。避免使用铜制食具和炊具。
  2.2病情观察护理 监测患者尿铜及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遵照医嘱给予对症处置。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肝损害表现,如黄疸、肝脾增大、腹水甚至意识障碍;是否有眼部变化,如K-F环(铜在角膜弹力层沉积产生的角膜色素环)。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甚至鼻腔及消化道出血等,如出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2]。患者多是青少年起病,病因多为遗传,因此可能在一个家族中会有多人患病,患者容易产生很大压力,出现自卑心理,与人沟通减少等。护士应担当倾听者的角色,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同时在此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遵医嘱服药,并告知药物不良反应与服药注意事项。服用D-青霉胺治疗前要做青霉素皮试,皮肤阴性者方可使用。当出现发热、皮疹、血白细胞减少等过敏反应时,告诉医师暂时停药;少数患者服药早期可出现症状加重,尤其是神经系统症状,继续服药可逐渐改善。D-青霉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皮肤变脆易损伤;长期服用可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肾病、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宜同时补充维生素B6,避免并发视神经炎。使用二巯丙醇治疗时,易导致局部疼痛、硬结或脓肿,应注意深部肌内注射。
  2.4晚期患者的生活护理 多巡视患者,主动了解患者的需要,协助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对于肢体抖动厉害,步行不稳或精神智能障碍者,要加强防护,确保安全。避免单独行走或外出,防止烫伤、跌伤或走失。协助进食、洗漱、大小便料理、口腔、皮肤护理以及个人修饰。
  2.5社会指导 协助病人获得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认清现有的人际资源,并扩大其社会交往的范围,使病人的情绪需求获得更多的满足机会,同时协助病人及家庭维持正常的角色行为。家庭是病人最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它既可以帮助病人缓解压力,也可能是造成或加重病人压力的根源。护理人员应协助分析病人可能的家庭困扰,确认正向的人际关系,并对存在的困扰进行分析,寻求解决方法,如家庭治疗或夫妻治疗等。还可鼓励病人发展新的社会支持系统,如加入群体互助团体、成人教育班、社区活动或特殊的兴趣团体等,以便让病人发现别人有和自己同样的问题,而减少寂寞及孤独感,并增加情绪上的支持。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并根据病人的知识领域而逐渐给予更多的信息,以提高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可能的预后,消除焦虑、紧张、抑郁心境或担心。协助病人了解身心健康与生活事件、个性特点、应对方式及社会家庭环境之问的关系,为防止疾病复发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应指导家属配合治疗护理,做好病人出院后的家庭治疗护理,防止复发。家庭功能护理:应着重消除家庭应激源,改善不良的家庭关系,化解家庭矛盾[3]。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在充分实施上述各项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家庭功能护理,目的是保证有一个较为持久的良好预后。
  3讨论
  限制铜的摄入,给予低铜饮食和避免使用含铜的餐具和炊具,避免使用含铜药物。按医嘱长期不间断正确服药,并定期检测尿铜和化验肝、肾功能。保持平衡心态,避免焦虑、悲观等不良心理;生活有规律,坚持适量运动和锻炼。注意安全,防止受伤和走失。
  参考文献
  [1] 王共强,孙权,韩咏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安徽医学,2009.12(30):1429-1431.
  [2] 徐文安,杨任民.肝豆状核变性患护理论文范文者红细胞内铜锌含量及意义探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8(5)∶274-276.
  [3] 陈军,郑宣鹤,杨旭,罗开忠.肝型肝豆状核变性5例报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2):119-200.
其他文献
关键词: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临床表现;护理  【中图分类号】R7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07-02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SupranuclearPalsy,PSP)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姿势步态不稳、轴性肌力障碍,并有颈强直、躯体僵硬、假性延髓性麻痹和智能改变等[1],是以中脑和脑桥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及术前指导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于我院治疗且有术前焦虑情绪的胆结石患者1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采用SAS分值比较术前和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组间术前的焦虑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的S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14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遵义行为及生存质量。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的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5),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疼痛护理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孕产妇一共有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孕产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优质护理,对干预组与对照组孕产妇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孕产妇手术以后的疼痛程度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临床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机体功能恢复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睡眠障碍患者100例,对其睡眠障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原因、心衰原因、环境原因;对患者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护理满意度为95(95.00%),60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睡眠,16例患者还有早醒的情况发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肾盂肾炎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4例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12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1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结直肠癌的主要以手术治疗,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手术,预后较佳,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结肠癌;直肠癌;手术治疗;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传染科接受治疗的94例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47例观察组患者均实施优质护理,47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基础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环境、入院介绍、生活照顾、工作态度、护士长管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组研究中,对照组传染病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4%,对照组是80%,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51分,患者生活能够自理,为显效;患者神经系统临床症状于体征得到明显改善,肌力提高超过1级,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