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vewpyc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4%,对照组是80%,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良好率是94%,对照组是68%,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能够提高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13-02
  脑血栓[1]属于心脑血管内科中较为多发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造成患者出现偏瘫或是失语等症状。患者在接受积极治疗的同时,需重视早期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预后。笔者抽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脑血栓患者,分为两组,实施不同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以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2014年12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于1995年编制的脑血栓诊断标准,排除痴呆症、精神障碍、心脏、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25例,患者年龄跨度是32—80岁,平均是(67.5±5.5)岁;观察组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患者年龄跨度是31—78岁,平均是(65.7±4.3)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备可比性。100例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抗凝溶栓、活血化瘀以及脑水肿[2]等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例如: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实施早期康复护理。
  1.2.1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守营养均衡与适量等原则制定膳食,安排患者多吃低脂与低盐食物[3],例如芹菜、紫菜、沙丁鱼、银耳、大蒜等,以满足患者维持正常生命体征所需的热量,嘱咐患者多饮水,保证每天的饮水量超过2000—2500ml,以减轻患者体内血液的黏稠度。对于吞咽较为困难的患者,需给予半流质或是糊状流质食物,并小心喂食。
  1.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情绪波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以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波动,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温暖的话语与热情的态度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尊重,在符合规定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并依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休闲娱乐方案,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精神生活的丰富性。
  1.2.3早期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两方面:肢体训练与智力训练[4],肢体训练主要是按照翻身—坐起—站立—步行等的训练顺序进行锻炼,护理人员依据患者身体的实际情况与恢复情况,在早期进行锻炼;智力锻炼主要针对患者的神经状态与文化水平进行锻炼,训练患者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做好与患者之间的互动活动,通过图片、实物以及字卡等提高患者的记忆力与兴趣,且内容与方式需配合患者的文化水平。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生活质量评价进行记录。
  1.4判定标准 (1)治疗效果评价:患者神经系统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或是完全消失肌力提高超过2级或是恢复正常,评分>51分,患者生活能够自理,为显效;患者神经系统临床症状于体征得到明显改善,肌力提高超过1级,评分介于11—50分之间,部分生活可自理,能够独立行走或是持拐行走,为有效;患者神经系统临床症状与肌力无明显改善或是存在恶化趋势,评分<10分,为无效。(2)生活质量评价:依据Neugrten与Hvighurst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特别满意:31—35分;非常满意:21—25分;无所谓:20分,不大满意:15—19分;不满意:10—14分;非常不满意:5—9分。良好=特别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无所谓+不大满意;差=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1.5统计学处理 通过软件SPSS17.0统计分析本次探究的相关资料,计量资料通过( ±s)形式表示,开展t检验,计数资料开展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一:
  3讨论
  由于脑血栓的发病较为突然,因此存在很高的致死致残率,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需及早进行有效治疗,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脑血栓患者普遍存在感觉迟钝、意识障碍、舌神经麻痹以面神经麻痹等,造成患者肢体不灵,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大小便失禁、昏迷以及瘫痪等。脑血栓的发病原因极为复杂,且发病后6个月内属于患者治疗、康复的最佳时期,因此护理人员要建议患者戒烟戒酒,并注意生活作息的规律与生活习惯,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血压与病情,导致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大大增加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难度。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救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不同护理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4%,对照组是80%,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良好率是94%,对照组是68%,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江志琴[5]等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栓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而且能够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依群.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对医护满意度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0(04):466-468.
  [2] 姚仙桃.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37(06):56-57.
  [3] 谢娟文.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46(06):170-171.
  [4] 蔡群,何秀云,傅武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4(05):584-585.
  [5] 江志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48(24):3786-3787.
其他文献
摘要:焦虑不安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有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身体素质差等特点,这决定了患者和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根据作者的护理体会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护理要点、护理细节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
期刊
关键词: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临床表现;护理  【中图分类号】R7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07-02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SupranuclearPalsy,PSP)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姿势步态不稳、轴性肌力障碍,并有颈强直、躯体僵硬、假性延髓性麻痹和智能改变等[1],是以中脑和脑桥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及术前指导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于我院治疗且有术前焦虑情绪的胆结石患者1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采用SAS分值比较术前和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组间术前的焦虑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的S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14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遵义行为及生存质量。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的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5),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疼痛护理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孕产妇一共有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孕产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优质护理,对干预组与对照组孕产妇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孕产妇手术以后的疼痛程度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临床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机体功能恢复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睡眠障碍患者100例,对其睡眠障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原因、心衰原因、环境原因;对患者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护理满意度为95(95.00%),60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睡眠,16例患者还有早醒的情况发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肾盂肾炎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4例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12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1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结直肠癌的主要以手术治疗,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手术,预后较佳,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结肠癌;直肠癌;手术治疗;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传染科接受治疗的94例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47例观察组患者均实施优质护理,47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基础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环境、入院介绍、生活照顾、工作态度、护士长管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组研究中,对照组传染病患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