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结直肠癌的主要以手术治疗,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手术,预后较佳,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结肠癌;直肠癌;手术治疗;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14-01
  结肠、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60岁。结肠癌早期多无特异性表现或症状易被忽视,病程发展后因癌肿部位不同而有不同表现。直肠癌早期仅有少量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易被忽视。当病程发展并伴感染时,才出现显著症状。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同时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1]。现对我院心治的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0例结直肠癌患者,期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8~83岁,平均56.5岁。直肠癌15例,乙状结肠癌13例,降结肠癌1例,升结肠癌1例。患者均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黏液血便、大便改变(习惯、性质、性状)及排便不尽等。
  1.2 方法 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癌肿的部位、范围、大小、活动度、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结肠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位置,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等。结肠癌并右半结肠癌可行根治手术一期吻合术,左半结肠癌行根治术并肠造口,二期吻合。若病情不允许根治术,可先行造口术,再二期根治性切除。直肠癌手术治疗局部切除适应于早期瘤体小,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者,应严格掌握适应征。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适应于中低位直肠癌。优点是手术彻底,缺点是需做腹壁人工肛门。随着对直肠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深入,及消化道吻合器的应用改进,加之患者对术后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近年来临床应用渐增多[2]。但应遵循根治肿瘤第一,保留肛门第二的原则。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直肠前切除术(Dixon手术)、改良 Parks术、改良Bacon术等。
  1.3 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有计划地向患者介绍有关癌症治疗、手术方式及结肠造口术的知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同时也应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2.1.2维持足够的营养 结肠、直肠癌患者由于长期的食欲下降、腹泻及癌肿的慢性消耗,手术前的营养状况欠佳。术后患者需有足够的营养进行组织修补、维持基础代谢。因此术前需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利于术后康复。应尽量多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渣饮食,如因胃肠道准备需要限制饮食,可由静脉补充。
  2.1.3应全面检查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若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者,需及时控制后方予手术。
  2.1.4做好肠道准备 肠道准备的目的是使肠道内的粪便排空,减少肠道细菌数量,防止术后腹腔和切口感染。肠道准备包括控制饮食、清洁肠道和药物使用三大措施。术前2~3天进流质。有肠梗阻症状者,应禁食补液。术前2~3天给口服缓泻剂,术前1天晚及手术日晨做清洁灌肠[3]。近年来采用甘露醇作准备,由于甘露醇为高渗性溶液,口服后可吸收肠道的效果。但术前有肠梗阻、年老、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术前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同时肌注维生素K,因服用肠道杀菌药时,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生长,使维生素K的合成和吸收减少,因此需补充维生素K。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体位病情平稳者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腹腔引流。饮食病人术后禁食水、胃肠减压,由静脉补充水和电解质。2~3日后肛门排气或造口开放后即可拔除胃肠减压,进流质饮食。若无不良反应,进半流质饮食,1周后改进少渣饮食,2周左右可进普食。食物应以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少渣为宜。
  2.2.2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30分钟测脉搏、血压、呼吸1次,4~6次后改为每小时1次,至平稳后延长间隔时间。由于肠范围大,渗血多,若有止血不全、缝线脱落等,均可引起术后出血。术后应观察腹腔引流液及骶前引流液的颜色、发送和量,同时要观察腹部及会阴部创面敷料,如局部出血较多需及时处理。
  2.2.3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腹腔及骶前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压、堵塞及脱落;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质、量;及时更换引流管周围渗湿和污染的敷料。骶前引流管一般保持5~7天,引流液量减少、色变淡,方考虑拔除。
  2.2.4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直肠癌根治术易损伤骶部神经或造成膀胱后倾,可致尿潴留,故术后均需放置尿管。术后5~7日起开始训练膀胱舒缩功能,即钳夹导尿管3~4h开放1次,并观察病人尿意和排尿量是否正常,如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0天左右可拔除尿管。
  2.2.5结肠造口的护理 结肠进口是将近端结肠固定于腹壁外,粪便由此排出体外,故又称人工肛门。观察造口有无异常,结肠造口一般于术后2~3天待肠蠕动恢复后开放。造口开放前注意肠段有无回缩、出血、坏死等情况,因造口的结肠若张力过大、缝合不严、血运障碍等,均可导致上述情况发生。保护腹部切口造口:开放后早期,粪便稀薄,次数多,因此患者取左侧卧位,应和塑料薄膜将腹部切口与造口隔开,目的是防止流出的稀粪污染腹部切口,导致切口感染。保护肠造瘘口周围皮肤,造口开放初期粪便稀薄,不断流出,对腹壁皮肤刺激大,极易引起皮肤糜烂,应彻底清洗消毒造口周围皮肤,并在瘘口周围皮肤处涂以复方氧化锌软膏保护。造口开放及每次排便后,以凡士林纱布覆盖外的肠黏膜,外盖厚敷料。造口与皮肤愈合后改用人工肛门袋。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①造瘘口坏死、感染:观察造瘘口血循环情况,有无出现肠肠黏膜颜色变暗、发紫、发黑等异常。②造口狭窄:为预防造口狭窄,术后1周开始用手指扩张造口,每周2次,每次5~10分钟,持续3个月。每次操作时指套上上石腊油,沿肠腔方向逐渐深入,动作宜轻柔,忌用暴力,以免损伤造口或肠管。③便秘:患者术后1周后,应下床活动,锻炼定时排便。当进食后3~4天未排便或因粪块堵塞发生便秘,可插入导尿管,一般不超过10cm,常用液体石蜡油或肥皂水灌肠,但注意压力不能过大,以防肠道穿孔。
  3 讨论
  通过临床护理使患者焦虑是否缓解或减轻,如情绪是否稳定,食欲、睡眠状况是否改善,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否得到增强。掌握与疾病有关的知识,能否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排便是否正常或规律。接受结肠造口的存在并接受排便方式的改变,能否正确护理造口。术后并发症是否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2] 朱惠昱.肛肠外科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21-22.
  [3] 代云芳,张燕,杜雪芹. 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术中护理配合的体会[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7):1386-138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管性痴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接受血管性痴呆治疗的患者88例,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体衰退量表评分以及平均住院费用、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8例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手术耐受性、切口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卫生服务站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源于在本卫生服务站接诊的40例糖尿病患者,经过一年随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而后分析两组变化情况。结果:在患者血糖控制、服药、运动、饮食、心理与日常护理情况上,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我护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同时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6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
期刊
摘要:焦虑不安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有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身体素质差等特点,这决定了患者和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根据作者的护理体会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护理要点、护理细节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
期刊
关键词: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临床表现;护理  【中图分类号】R7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07-02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SupranuclearPalsy,PSP)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姿势步态不稳、轴性肌力障碍,并有颈强直、躯体僵硬、假性延髓性麻痹和智能改变等[1],是以中脑和脑桥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及术前指导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于我院治疗且有术前焦虑情绪的胆结石患者1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采用SAS分值比较术前和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组间术前的焦虑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的S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14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遵义行为及生存质量。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的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5),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疼痛护理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孕产妇一共有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孕产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优质护理,对干预组与对照组孕产妇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孕产妇手术以后的疼痛程度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临床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机体功能恢复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睡眠障碍患者100例,对其睡眠障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原因、心衰原因、环境原因;对患者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护理满意度为95(95.00%),60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睡眠,16例患者还有早醒的情况发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肾盂肾炎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4例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12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1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