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文学中符号的生态性——梭罗《瓦尔登湖》的生态符号学批评

来源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wat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美国自然文学较早期的经典作品,它通过对比自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深刻反思了当时的社会问题。该文以生态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对这部作品进行再审视,发掘出了梭罗关于生态的一些认识论思考,如,自然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审美性存在,而是以其符号内置的伦理属性展示了一种理想的生态价值;人作为认知主体,重视“技术”之于生活的意义,却忽略了“谋生”“工具”等关系模式以符号吞噬现实的方式所造成的认识障碍;人与自然共同构成的功能圈中,意义关联的物质化遮蔽了原本潜存的递归性认识模式。
其他文献
一年半前,OlivierMilcamps和Lydie Ayme夫妇带着3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个男孩及一对双胞胎兄妹,搬入了上海这栋高楼顶层复式房,站在落地窗前,可以将整座城市蜂拥忙碌的街景尽收眼底,这是吸引他们租下这套房子的原因之一。基本上他们未大张旗鼓地整修公寓,而是保留了原来的结构风貌,仅仅通过一直以来的艺术、手工艺收藏与经典设计家具,毫不费力地打造出一个优雅的五口之家。  他们来到上海3
1932年至1935年间,三大主力红军相继进入重庆,正是中央实施历史性战略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四方面军攻占城口,建立苏维埃政权;红二、六军团转战川东南,配合中央红军长征;中央红军一部挺进綦江,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三大主力红军顺利完成了各自承担的重要战略任务,并在所在地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创建苏维埃和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真理,播撒革命火种,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为红军主力实现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作出了积极贡献。
“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时22岁;王尔琢,红四军参谋长,牺牲时25岁……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20多岁,明知是赴死,为什么还毅然决然前往,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日前,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江西省高校“红色走读”优秀作品巡回展上,东华理工大学“青春筑梦”队成员们谈到走读作品时动情地说。
1927年8月,四川临时省委建立后,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在恢复组织的同时,把发动农民暴动、开展武装斗争放在了突出位置。1928年3月,四川省委制定《四川暴动行动大纲》,明确提出以“农民暴动为中心,土地革命为目的”的行动计划。重庆各地党组织在这一时期主要组织发动了八次农民暴动和兵变,包括1928年春的武隆桐梓山游击队的斗争、7月的潼南兵变、9月的涪陵金银乡农民暴动等。
为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从1991年开始,重庆着力于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和转变内部运行机制,对国有商业实行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开”,对国营工交企业实行生产经营、产品定价、人事用工、内部分配、技术改造“五自主”。“四放开”之风,拉开了我国第二次流通体制改革的序幕,在中国商业改革开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五自主”试点,也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杨尚昆旧居坐落于潼南区双江镇金龙村,又名“四知堂”“长滩子大院”,是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出生地。杨尚昆旧居里陈列着大型历史图片文物展——《杨尚昆生平业绩展览》,按杨尚昆的人生经历分为投身革命、留学前后、率部长征、领导北方局、延安岁月等10个部分,通过4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200余件文物文献资料和多部影视资料片,充分展示了杨尚昆光辉的一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南作为与其休戚相关的地区,见证并经历了黄河的福与难。1938年的花园口事件也许是世界史上最具环境破坏性的战争行为,它使得长期建设的水利系统陷入一片混乱,由此引发的洪水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结束后,对这一近代重大黄泛灾难的追析具有多重意义。《洪水与饥荒》一书从环境史角度研究中国的抗日战争,主要围绕“花园口决堤事件”和“1942—1943年河南大饥荒”两大事件展开,论述了1938年国民党军队对黄河进行的战略性改道以及其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为了将军事与灾荒、战争与环境两个主题进行联系,穆盛
CPU是信息化社会的大脑,其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博弈的焦点。全球CPU产业生态发展进入关键变革期,先进代工工艺的发展导致高端CPU设计和制造呈现解耦合趋势,ARM生态向X86优势领域发起挑战,新架构和新模式冲击传统CPU生态。我国基于不同CPU架构发展形成了四大生态阵营,已经在各领域实现广泛应用,但仍面临企业实力较弱、技术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风险等问题。在当前疫情影响、新基建背景下,我国亟需抓住机遇实现CPU突破发展。
期刊
新时代大学生正处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西迁精神”是交通大学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独特气质的精神文明成果,是新时代所倡导的中国梦、中国精神的典型体现。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课堂教学吸引力不足、“三全”育人效果不佳、党团组织政治教育创新度不够、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有待进一步巩固等困境,本文以“西迁精神”为载体,探索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对于提升党的执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