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文化差异看颜色词的翻译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wy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英汉颜色词所表达的意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只有在了解和掌握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颜色词的翻译。本文分析了英汉颜色词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提出了英汉颜色词互译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文化差异 翻译 颜色词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2
  
  1 引言
  从翻译实践的起始,文化就一直是影响翻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交流的工具。由于存在文化差异,文化交流便显得重要而且必要。翻译就是跨文化交流,它要求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内容。翻译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化差异,尽可能保证译文在译入语中完成其预期功能。
  颜色词(color terms/words),顾名思义,是表示各种色彩的词。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这些词的使用频率不算太高,也没有太多的用途,但又不可或缺,我们常说“有声有色”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颜色词只要使用得当,就会使所要表达的形象更加生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词汇,如黑、白、红、黄、绿、蓝等。由于各民族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颜色词常表现出其特有的民族“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1]。例如:
  ①Two black coffees, please.(请来两杯清咖啡。)西方人在饮咖啡时,往往根据个人口味加人牛奶或奶油(他们把加牛奶或奶油的咖啡称为“white coffee”),有时则什么都不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清咖啡”,英语称为“black coffee”。“black coffee”亦不能译为“浓咖啡”。“浓咖啡”在英语中常被称作“strong coffee",而“淡咖啡”则用“weak coffee”来表示。
  ②After the fight,the boy was black and blue all over.(一场打斗之后,这孩子全身青一块紫一块的。)“black and blue”是英语中的习惯表达法,汉语与之对应的是“青一块紫一块”。汉语中的“青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颜色,可以是黑色、绿色或蓝色等颜色中的任意一种。在翻译“black and blue”时我们应根据译人语的习惯,用读者所熟悉的颜色词来替代原来的颜色词[2]。
  ③I was absolutely green when l saw his splendid new car.(我看到他那辆漂亮的新车就非常眼红。)有些颜色词因为是习惯用法,有引申意义。在翻译时可根据原文的意思,忽略原文的颜色词,而用译人语的适当词语来翻译。例句中的“green with envy”为习惯用法,汉语意为“十分嫉妒或眼红”。
  大千世界,五颜六色,色彩斑斓。蔚蓝的大海,碧绿的原野,金色的麦浪,绚丽缤纷的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场所和文明发展的基础。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五光十色的颜色,就没有多姿多彩的生活。
  
  2 英汉文化中颜色词的翻译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对各种颜色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象征的意义、蕴含的寓意不尽相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就使得中西方民族在颜色词的具体使用和理解上存在差异。
  2.1 对“黄色”的翻译
  英汉文化差异中黄色是具有代表性的颜色之一。黄色在光谱上位于绿色和橙色之间。“Yellow”在英语中常使人们联想到背信弃义、胆怯、嫉妒、猜疑、卑鄙、欢迎等。如a yellow dog(卑鄙的人),a yellow-livered coward(胆小鬼)。在英语中,《圣经》中传说犹大为了30枚银币出卖了耶稣,犹大总是身穿黄衣,故“yellow”在英文中有“背叛、邪恶”等联想意义。在汉语中,“黄色”会使人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联想:其一,黄色在封建社会是法定的尊色,黄色象征着神圣、庄严、尊贵、吉祥等;黄颜色是宗教人士、达官显贵直至皇帝所用的色彩,它会使人联想到“崇高”、“辉煌”之意,如黄袍、黄榜等;其二,黄色还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如黄色电影(blue film)。从英汉黄色的基本联想意义及其源由,可以反映出人们的信仰及其宗教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3]。
  2.2 对“白色”的翻译
  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颜色就是白色。“white”在英语中有纯洁、可爱、美丽的意思,多用来象征“纯洁”、“美好”、“希望”等,如西方的白色婚纱,a white day(吉日),a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又如在经典芭蕾舞剧Swan Lake(《天鹅湖》)中的白天鹅“white swan”带有善良、纯洁和美好的涵义。“white moment of life”译为“人生最得意之时”。在英民族文化习俗中“white”因象征纯洁,又引申为公正、公平、诚实、正直的意思。例如:“white light”(白光)译为公正无私的判断;“The teacher treated us white.”译为老师公平地对待我们;“put on/stand in a white sheet”是指“认错、忏悔”。在欧洲、北美,澳洲等地区,笔记本、化妆品、电器、汽车等一系列高雅的白色包装设计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刮起了一场白色风暴;white war (经济竞争),white sale (大减价),white money (银币)。以上充分体现了英民族崇尚白色、热爱白色的深厚情感。
  与英民族相比,汉民族对“白色”的崇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白色由于和白云、白雪、白玉同色,自古人们常用白色象征高洁、明亮、素雅、光明等。中国成语有“清白无辜”、“洁白如玉”、“白璧无瑕”等。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也认为“白色”是一个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a white war(不流血的战争),而“白”,在汉语中有“丧事”、“落后”、“阴诈”等意义。如汉语中的习惯说法“红白喜事”、“一穷二白”、“白脸奸臣”等。许多外国人对其中的“白”字感到费解,外国人举行婚礼时,新娘是穿白色衣服,把白色与丧事联系起来,会引起外国人的反感,而把funerals说成happy occasions也会使外国人感到吃惊,所以这一说法为weddings and funerals便可,不要把“红,白”这两个字译出来。如果翻译者对民族的观念和想法缺少深刻的理解就将导致错误的翻译。
  2.3 对“红色”的翻译
  在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颜色的词都很丰富。它们既有本身的基本意义,更有深广的象征和文化意义。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地理位置、民族风俗、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等千差万别,人们对于颜色的感受和表达亦不尽相同,这样颜色的内涵在中西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尤其是红色[4]。
  中国是个崇红、轻黑、忌白的国家。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源于太阳,因为烈日如火,其色赤红。古人认为“日出而万物生”,感到阳光下万物繁衍,生机勃勃,因而对太阳的红色产生了亲切的感觉。汉民族之所以喜欢张扬的红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民族。钻木取火、刀耕火种的生活,加速了先民对火的认识,培养了他们对红色的亲近感。因此,中华民族有崇尚红色的心理。红色是喜庆节日的主色,红色象征着幸福昌盛。红色在中文里往往跟吉祥、喜庆、兴旺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红火”、“走红”、“红遍大江南北”、“披红”、“开门红”、“满堂红”等等。又如,过新年时要贴红对联,挂大红灯笼、发红包,传统的男婚女嫁,新娘要穿上大红衣裳、顶大红盖头,新郎要戴大红花,墙上要贴许多大红“喜”字。红色还象征着女性,如“红颜”、“红粉知己”。红色在汉语中还有象征“革命、进步”的意思,如“红军”、“红旗”、“又红又专”、红色政权、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等。表示顺利和成功时,也用“红”来表示,如“披红”“开门红”“满堂红”等等。总之,红色作为主色调无时不在显示阳光、热烈、繁荣、幸福、运气等美好的感情和事物。
  在英语中,红色也可以用来表达某些感情。英语中的embarrassed一词同汉语中的“脸红”一样,表示“不好意思”、“难为情”。不过,英语中有些包含“red”(红色)字样的说法就不一定指红色,所以也很令中国人费解。如“to see red”,如果不了解red可以用来表达某些感情这一文化背景知识,而完全按照字面意思直译成“看到了红色”,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它的意思是:“使人生气”或“发怒”、“冒火”,如red with anger(气的满脸通红)。在英语中红色虽然也有喜庆的含义,但是远没有中文里红色的象征意义强烈。如a red-letter day(重要的日子、值得纪念的日子)、paint the town red(痛饮、大肆庆祝)来源于美国,其转义为节日里张灯结彩、粉刷一新、灯红酒绿、狂欢一场;roll out the red carpet(热烈欢迎,问候致敬)本习语源自《圣经》接待国宾或贵宾时,常铺红地毯迎接,以示隆重。但“red”的引申义在英语中贬多褒少,常使西方人联想到残忍、灾难、气愤、潜在的危险(如red alert紧急通报)、战争(如red ruin战祸)、死亡等[3]。红色是恐怖、危险、血腥(如red-handed血淋淋的)的代名词,常用来表示残暴、流血、放荡、淫秽和经济紧张或破败。有亏损、负债(get into the red)的意思,尤其是在美国,红色指道德败坏、伦理丧失或指代宗教法律上的残暴的罪恶。
  中西有关红色的文化差异导致在翻译中汉语与英语中的“红”色并非完全对应,因此,在翻译中必须多了解掌握英汉语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使翻译能到位,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例如:著名汉学家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时,由于意识到有可能会使现代英语读者联想到“暴力”“流血”,所以采用小说原来曾使用过的书名《石头记》,将其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5]。
  2.4 其它一些颜色词的翻译
  还有种情况就是颜色所指完全一样,但其文化含意完全不同,如:在英语中,绿色不仅象征着生命和年轻,而且含有无知和没有经验。例如:green hill(青山);green hands(新手);green-eyed(嫉妒的,猜疑的);green power(金钱的力量);greenhorn(涉世不深/无经验易受骗的人)等。对于中国人来说,蓝色能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且它代表纯净和宽宏大量,而在英国,蓝色表示失败、沮丧、恐怖和悲伤。比如:She looks blue today(她今天有点沮丧);the blues(极其忧伤或沮丧的情绪);blue Monday(愉悦的周末后沮丧的周一);blue murder(恐怖的喊声)等。再如:brown sugar(红糖);brown bread(黑面包);black tea(红茶); black coffee(浓咖啡);dark eyes(黑眼睛);black eyes(挨打后的)黑眼睛;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
  总之,颜色词是五彩缤纷的,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英国,颜色词都有着它们不同的文化含义。颜色词虽然在数量上很少,但总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或种族的文化、道德和艺术的价值观。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颜色词的翻译,尽可能避免错译、误译的现象的发生,保证译文在译入语中完成其预期功能[3-6]。
  
  参考文献
  [1]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 祝西莹.中西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林海.跨越文化障碍[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 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6] 华先发,邵毅.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延安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在地延安度过了十三载春秋。而以延安为代表的陕甘宁边区体育是红色体育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为推动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早日胜利,把开展体育运动,提高全民素质,尤其是军事体育运动作为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措施。且随着革命深入和发展,根据根据地军民的身体素质
期刊
【摘要】探索好的教学方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事情,幽默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身心的疲劳,使枯燥的课程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幽默教学只要运用得恰如其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职教 教学方法 幽默教学 效果  【中图分类号】l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1    有关教学方法的探索,在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四川农业现状,提出大力发展远程教育,促进四川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并对四川农业大学远程教育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四川农业大学远程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四川 远程教育 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2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它打破了传统的
期刊
屈原、宋玉等人创作的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楚辞的语言和结构特色鲜明,其情感表达、意象营构和境界创设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范。楚辞之情缠绵悱恻,哀怨动人。楚辞意象缤纷繁复,瑰丽奇幻。楚辞审美境界多种多样,韵味丰富。楚辞的美学意蕴可从文辞、意象、情致和境界四个方面予以探析。
  楚辞文辞之美既存在于词藻、修辞中也存在于结构中。词藻上,楚辞有着艳丽繁复的色彩美;且其文辞典雅、骨气奇高,彰显了骚体文学大雅之美;其缤纷多彩的物象排铺,形成骈俪之美。修辞上,楚辞讲究对偶,声韵谐美,不仅有铺张扬厉的夸张描写,还运用
【摘要】金融海啸,大学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国家鼓励扶植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创业能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暴露。创业教育的价值也得以充分彰显。创业教育应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各高校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更新教育理念、调整人才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修正课程计划、重构管理模式搭建一个创业氛围浓厚,积极高效的教育平台,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缘于精英意识,专业情结,经验崇拜,机构臃肿
期刊
【摘要】高职生要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笔者通过对常州科教城五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调查,并根据企业反馈意见,提出了应加强职业素养尤其是职业核心能力培育,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创业指导,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职业素养 就业竞争力 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2    常州
期刊
【摘要】篮球专家认为:“现代篮球比赛的取胜,60%靠思维,40%靠体力”。而且水平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本文采用文献法对篮球意识的概念、内容、影响因素、提高途径等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提高青少年的篮球水平尽一份绵力。  【关键词】篮球意识 影响因素 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1    篮球意识是运动员根据场上的情况,通过感
期刊
【摘要】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在实训课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学生更好的提高操作技能,使实训课逐渐变得枯燥无味。本文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和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主要研究“六步教学法” 在“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和教学情境设计。  【关键词】六步教学法 参数设置 教学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产生多元化趋势。既有扎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又有广阔的相关领域知识的毕业研究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环节。改革研究生课程设置中的不合理因素,探索、构建新形势下适应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目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入手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
期刊
【摘要】由于秘书学的学科定位不明确,传统的秘书学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犹如啃压缩饼干。若要改变现状,秘书学的教学应打破传统的理论框架,从培养学生的秘书角色意识入手,围绕这一主线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可以做多方面尝试,例如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拓展训练模式教学法等。  【关键词】秘书角色意识 贯穿式案例教学 情景模拟 拓展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