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mqspth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常有老师抱怨:“课堂上学生死气沉沉,我讲得也没劲。”其实我觉得学生的兴趣是靠老师调动起来的。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活”起来呢?本文从“营造和谐氛围、发挥语言艺术、提升语文素养”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活”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活”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呢?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做的一些尝试。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活”课堂教学
  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的初始。我在教学中注重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我说的最多的话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相信自己一定行!”其次,语文教师要注意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这种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地流露。这样,学生上你的课,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地对待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如学生睡觉、说话等,做到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亲切。
  二、发挥教学艺术,激“活”课堂教学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所谓教学艺术,是指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创造、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1. 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具体表现在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上,这主要包括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发性情况应变和授课过程中意想不到的学生质疑应变。
  2. 创造艺术
  创造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教师创造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对学生身心的培养和发展,这需要教师以独特的风格,创造性的个性,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路,使学生在求“新”猎“奇”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3. 幽默艺术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如有位教师教《守财奴》,讲到葛朗台在临终前仍坐在密室前守着财宝这一情节时,便用“葛朗台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幽默语言引起同学们一阵大笑,使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葛朗台的鲜明性格。
  4. 语言艺术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很好地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1)有声语言。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一要规范,教师要用普通话,切忌将方言、土语、口头禅带进课堂;二要有科学性,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要完整、严密,对所教内容要准确无误,切忌含糊其辞;三要富有美感,语文教师要适当选词,善于修辞,巧妙组合,口若悬河,出口成章;四要抑扬顿挫,讲到哀痛处要用慢速降调,讲到激愤处要用快速升调,讲到一般叙述处则用中速平调。
  (2)无声语言。无声语言是指教师的眼神、表情姿态、手势、动作等。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带着鲜明的感情色彩,学生置身于情感氛围中,不自觉地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如讲“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时,教师加以手臂舒缓起伏动作和远视的眼神,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中,使之意会到草原的无边无垠。
  三、提升语文素养,激“活”课堂教学
  我们所说的“把课教活”,不仅是指教师应当如何“教活”,而且还指通过教师的努力,怎样真正让教学的对象——学生“学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在研究教材思路、教学思路的同时,还要研究学法思路;在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的同时,还要对自己施教的对象了如指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其好奇心;要及时解开症结,指点迷津;要适时点拨,推动学生思维进程;要有效矫治思维盲点,纠正学生思维偏差。
  1. 以教材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变得越发重要,但影视作品不能完全替代文本。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语言信息去捕捉形象,启发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照作品,积极调动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鼓励他们在所阅读的作品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对传统的观念作补充或修正,并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2. 以课堂为“沙龙”,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质疑
  独立思考,是正确解读作品的前提,也是当今学生十分缺乏的一种品质。如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读者会看到于勒这个人物形象的可怜、可恨之处,但如果从更深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思考,就会发现这一形象的可悲之处。
  3.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
  语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想,也要着眼于实际,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虑。针对初中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表述最为薄弱的特点,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将课文作为阅读文本,侧重抓住文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进行阅读训练。围绕“生命力”这个词,让学生体会阅读过程中的宏观把握;围绕着“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句话,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分别训练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对文中信息的搜索提取能力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的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有许多,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去探索,“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就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通渭县李家店教育学区)
其他文献
无论出版物承载内容如何,它始终是一种商品。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出版人应当坚决抵制低俗内容,传承前人的出版精神,结合数字时代的特色,开拓"长尾"冷市场,推进个性化品牌,最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是由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完成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的主体性贯穿在全过程,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  一、尊重个性差异,激发自主学习潜能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中的“借
记者(以下简称记):安民老师,您好久没有给我们写文章了。安民(以下简称安):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不过我已经不写出版专业的文章了。原先我的主要精力是写财经文章,现在财经类文章也已经写
摘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好的土壤。本文就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科学实验;创新能力;实施途径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实验是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现代出版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为出版业社会营销中的社会责任担当提出拷问。目前,部分营销主体社会责任感淡漠、营销客体伦理责任感淡化以及社会营销
当前,有些英语教师给学生留下大量的作业,并经常课后补课,教学绩效却不彰显,原因何在呢?作为教师,我们的主阵地在课堂,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注重课堂教学改革,紧抓课堂教学实效。  首先,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在设计时,教师要充分了解上课对象。教学活动包括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程序的设计必须正确处理教学系统中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我们应该明确,学习经验的累积依赖于学生本身的活动,并非教师
策划编辑是出版机构决定投资的最重要人员,为了能正确引导出版机构的投资方向与决策,图书策划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
<正>既来源"纸",又高于"纸",一本书的厚薄、深浅之间,自有生命、体验、感悟、记忆翻滚、纠结、漫漶如波如海!我担任代课老师,给北大本科生上"编辑与出版"一课时,作为一个出版
在转企改制的大背景下,出版社的财商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笔者认为还存在几个主要问题:有了点文化意识,却缺了点财商意识;安全谈得多,财务自由却谈得少;产品谈得多,企业系统却谈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