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4606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儿童品德的培养离不开他们的生活,儿童的生活空间有多大,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就有多大。用主体性学习方式尤为重要。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关键词:生活开发参与情境
  
  一、走近生活
  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寻找、体验感受到的春天,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春天玩。在玩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内心深处就有了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是教师组织活动的主要依据。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强调儿童个性、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因此,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改变以往“教材为中心”的教材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或看图讲解。在保证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对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儿童在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教育活动中各个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适宜当地的课程内容,本课程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儿童生活周围的人和物、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环境设施、人文景观以及儿童生活中的体验、经验、发现等等,各种节目、文化活动、重大事件、民俗活动等等均可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也就是说从儿童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发掘出课程的宝贵资源。
  三、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创设情境
  情境可以传递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情节,适当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我在教学《我在慢慢长大》这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准备自己从小到现在的生活照片。课堂上通过互相展示照片(同桌展示、小组展示、上台给全班展示等),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自己在长大。当有一个同学展示出这么一张照片时:一位年轻妇女抱着一个小姑娘(明显看出是一对母女),小姑娘手里拿着蛋糕在吃,妈妈在微笑。我就问:“这是你和你的妈妈吗?”小姑娘点点头。于是我接着说:“妈妈抱着小时候的你,有时候胳膊都累酸了。从小到现在,妈妈疼你、爱你,有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总是留着给你吃,为了你的健康成长、幸福快乐,付出了很多艰辛,你应该对妈妈说句什么话呢?”通过我对她道德情感的引导,小姑娘很快感悟,接着说:“我应该对妈妈说声:‘妈妈!谢谢您,您辛苦了!’”。因此,教师要善于挽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四、让学生参与实践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无止境的认识世界。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它遇到好的条件,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否则会退到原来的状况。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由于特定的情景,小学生尤其容易激动,即使效果很好,一旦下课后走出教室,环境发生变化,他们不稳定的一面就暴露出来。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要长期抓,反复抓。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行动阵地。创设情境进行活动的同时,可以与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巩固和发展了课堂教学的成果,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时,《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新课程,它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有所不同的是,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通过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来模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因此,在上课前,我都会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块面的活动。如在设计《我爱我家》时,设计了四个块面的活动——亲子游戏、采访爸爸妈妈、回忆成长往事、用行动去关心父母。这四个活动并非随意拼凑,而是遵循这学生内在情感线索,由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到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不易,直至到从内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爱父母、爱家庭,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当《我爱我家》这一主题一经确立后,我便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活动方案,开展了许多活动。比如让学生去了解家庭成员的年龄、生日,制作生肖卡等,孩子也都纷纷说了自己愿意帮助父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但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他们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父母亲,个别孩子甚至对家长的严格管教非常反感,很明显课堂上所说的对父母的关心不是发自内心的。
  总之,要想真正教好《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教师就应该多想方法,不断新,在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我坚信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
  [2]冯春河、赵义章.《课堂教学艺术集萃》.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小学德育》,2003年第1、2期;
  [3]《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4]《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事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知识。美的具体性、情感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创造美,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师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美学原理、美学方法等方面的教育。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欣赏蕴含在文章中的美学元素,从中感受美,提高审
1987年,千年古刹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量唐代丝绸,几乎囊括了唐代丝绸的所有品类,总数达七百多件,被誉为唐代丝织品的宝库。但是,这些弥足珍贵的古丝绸在历经千年之后却早已失
汽车营销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开展汽车营销实践教学、培养汽车营销人才的主要场所。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汽车营销实训基地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项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物理情景,还使学生得到观察和操作实践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和动脑的结合,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阶段上的飞跃。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 物理实验 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许多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曾多次推动了其他学科的
目的:研究广西藤茶THA抗肿瘤活性及其对A549肺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1.抗肿瘤活性的研究采用MTT法、集落形成法测定THA对A549、Hela、KBv200、A27804种
互联网彩票停售已满一年,但各路资本仍在积极布局。近日,香港上市公司亚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博科技”)宣布已于3月4日与一家阿里系公司签署认购协议,认购完成后,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诊断治疗的机械化、自动化,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能紧跟形势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医疗事故频繁发生,医
以强化当前高校学生诚信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为导向,通过探索并创新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学生抵御思想腐败的能力,净化校园环境,提高学生培
期刊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压电流光纤传感器,由Sagnac干涉仪和光路构成,采用Labview编写虚拟仪器的测试端软件。该系统利用法拉第效应,借助电子电路,获得干涉后输出光强信号中一次谐波成分,就可以将高压母线中待测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分量测出。由于采用的新颖的双光路设计,与通常的干涉仪相比该系统的动态测量范围扩大数百倍,而且系统不受外界缓变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