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u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事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知识。美的具体性、情感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创造美,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师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美学原理、美学方法等方面的教育。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欣赏蕴含在文章中的美学元素,从中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努力寻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的可行的方法。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多元化、层次化,顾此失彼,对教学质量提高没有多大帮助。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叶圣陶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的目标”,强调学生有了审美能力和情趣,对叶圣陶先生的话,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美教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必定目标之一,而且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激发学生探索语文世界的欲望和热情,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任何一种意志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发的,构成意志动机除理性因素外,还有非理性因素,即情感因素。审美是富于情感的,它能强烈的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对语文教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想象,指通过自觉的表象运动,借助原有的表象和经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审美想象是审美情感的深化。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想象力,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同现实社会相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锻炼其审美想象。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切入点
  (1)形象性。形象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一定艺术技巧创造出来的。美离不开形象,审美的过程就是通过审美活动,以形象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审美教育是以形感人。高中语文教学的素材是文章,而文章不管是说明文、哲理文,还是诗词曲,究其内容而言,大都有生动的形象充溢文间。
  (2)情感性。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如,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我们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听完课文,教室寂静无声,有些学生已是泪流满面,作者对母亲的深挚感情、对母亲的理解、对亲情的感悟、对生的体察、对迟到的悔恨与自责,作者真挚的情感感染了读者,激活了读者平淡的情绪。教师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领悟“地坛”已不是一般的人文景观,而是作者栖居的精神家园,作者赖以支撑自己生命的人生哲理和情思,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之美、亲情之美、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死关。
  (3)愉悦性。欣赏美是愉悦的。抓住这一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学生默读之,赏析之,领略其中无限的美妙、悦目;教师在教学中深受作品感染,声情并茂的朗读之,歌咏之,描摹之,悦耳。悦目悦耳之间,愉悦无穷,学生审美情趣倍增。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可选用与文章意境相近的民乐《春江花月夜》作配曲,并声情并茂地朗读,调动学生情感。融会作品情、师生情,营造一种愉悦的令人陶醉的,让人产生欣赏欲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赏析热情。趁着学生的一腔热情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想象感受:青纯的荷叶、素洁的荷花、淡淡的荷香、柔美的荷波、梦一般的美月……意象美、画面美、意境的美,种种美感涌上心头。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是美感产生的基础,是审美的核心。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主要是听和看,让学生身临其境领悟生活中的美。首先,要重视朗读。组织朗诵教学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朗读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朗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朗读过程便是了解和欣赏的过程,启发培养学生美读,品味其情调,或情绪激昂,或豪放悲壮,或凄切哀婉,或伤感低沉,朗读能让学生展开想象,涵养美感。优美的朗读对学生的感觉和知觉有较强的冲击力,朗朗书声之中优美的意境、传神的描绘、美学蕴味往往能充分而酣畅的体现。美读还能创设情感氛围,领读或教读始终伴随着感悟和理解。例如,教学柳永的词《雨霖铃》和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采用范读法,指导学生注意感情基调的把握,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及词蕴含的人情美和哲理味。《雨霖铃》的感情基调格外低沉,词的上片写词人与爱人在和深秋的傍晚依依惜别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感怀和对英雄的景仰,词末作低调处理,读得洒脱些。其次,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录音带、电视媒介等把文字作品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文学作品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同时,展示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评价、爱憎态度。读者阅读作品产生共鸣,就受到了美感的熏陶。高中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抓住撼人心灵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的形象,通过鉴赏,使学生感受到心灵之美、自然之美、理趣美、人格之美。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鉴赏力。首先,在传授知识中培养鉴赏力。应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一些文学常识,诸知文学形象、文学典型、意象、意境,诸如作者的风格流派甚至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作品鉴赏思路都会有所不同。写景类文章表现的是自然美,蕴含的是意境美。
  (3)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仅仅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才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表现生活的能力。首先,发挥想象,创造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弦外之音与言外之音的过程,即为创造美。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思维过程中的记忆表象经过加工改造成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应选准切入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个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其他文献
黄酮类植物多酚一直受到医药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对槲皮素(QUE)的研究颇为深入。已经证实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清除自由基、降压、舒张血管、减
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近年来提出将教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师讲授、学生吸收和课堂讨论,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就是“对分课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运用对分课
摘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很多,其中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各种优化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学好高中化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着。高中化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课程,也在不断地完善。高中新课程改革到现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理念逐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
摘要: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其它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虽然美术课所占课时较少,但只要把握好启美、启智、启德、启信这四个着力点,就可以使美术教学较大程度地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
期刊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用巧的一门艺术.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课
摘 要: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的高中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同课程改革同步进行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从而保证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     新的英语课程更加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交际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过
目的:本文旨在开发盐酸小糪碱一种新剂型——分散片。  方法:首先对制备盐酸小糪碱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分散片的崩解时间,分散均匀性,溶出度为指标,依据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统计监测数据,我国
摘 要: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是未来的职业高级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职高教师义无反顾的责任,文章结合作者自己的经验,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上,对职高语文教学创新思想的融入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创新兴趣 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职高语文教育,应是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大数据时代下的多媒体技术和资讯快报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品位,所以原始的对于商品的简单陈列和介绍说明已经远远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