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汽车造型设计历程 掀起中国汽车设计业的“红盖头”

来源 :车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汽车设计行业的成长无严格界线
  
  《车人周刊》:国内的汽车外观设计行业何时诞生?经历了哪些阶段?
  单伟(以下简称单):我觉得50年代形成雏形,60、70年代出现高峰,到80、90年代出现一个下降期,这时期主要受合资的影响。2000年之后年自主开发的比较多,外观设计和造型开始步入高峰期。像一汽的程正,不能说是第一代,但他是这个行业的前辈。第二代也就是四五十岁的,在这个行业应该是没有代表人物,跟处于下降期那段时间有关。
  
  国内的汽车设计水平跟国际相比还处于初期。
  
  《车人周刊》:我们国内的汽车外观设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怎样的一个位置?
  单:国外企业后面有一个大的团队在支持,设计一个发动机模块会有上百人做。克莱斯勒等大公司一个设计部门有3000人,每年的资金投入会占到销售额的3%左右。我们现在的投入和软硬件都跟不上,和国际相比只能说处于初期。
  
  跟国外设计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包括资金、规模、政策支持等
  
  《车人周刊》:我们和国外发达企业比较有哪些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单:我们跟国外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包括资金、规模、政策支持、国民收入等等很多原因。上海泛亚算是比较成功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改型,一些小的车型像大宇,把它拿过来做一些小的改动。国内的设计还是处于初期,在各方面还都是以学习为主。
  
  庞大的销售市场,使汽车产业迅速发展
  
  《车人周刊》:与他们比较我们有没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单:优势肯定是有的,五到十年之内中国汽车的生产量肯定要比日本和美国多。这么大一个市场,使中国汽车产业很快发展起来。汽车不只是高端技术密集型产业,我觉得到后期也可能成为一个劳动力型产业。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要苦练内功,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设计制造流程,包括后期的销售服务。
  
  汽车设计行业无龙头,大家以学习为主
  
  《车人周刊》:在国内哪些企业在外观设计方面处于领跑位置,具体体现在哪方面?
  单:大家还是在学习,积累经验。但是有的企业资金、人力等投入比较大,像泛亚它的体系相对来说比较健全,资金比较充足,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但也不能说是一个领跑的位置。还是几个大企业有一定的优势,像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包括现在吉利和奇瑞。在国外成立技术研究学院,寻求与国外公司的技术合作,初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但不是长期的。
  《车人周刊》:现在国内很多企业纷纷在国外成立技术研究学院,寻求与国外公司的技术合作,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单:我觉得初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但不是长期的。很多设计公司揽的活在欧洲做,但是那里的设计师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现在用国外资源去培养自己的人也是个办法,急需做一个东西而国内又做不到,只能把国外某个公司买进来或者寻求合作,让国内的设计师出去学习。
  
  海归优势在于良好的教育背景
  
  《车人周刊》:海归派是否会给我们整个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和我们国内成长起来的设计师有哪些区别,他们的优势体现在哪,劣势体现在哪?
  单:肯定是会给这个行业注入新的血液,像吉利花这么多钱去请一个人回来。海归可能在国外受教育比国内要先进一些,对一些流程更清楚。国内汽车造型设计方面的老师,很少有人在企业工作过,都是直接做老师,信息量方面受到牵制。国外设计学院的老师很多都是从企业出来的,所以是轻车熟路。本土培养的设计人才,可能是师资资源比不上国外但是可能会接触到保密的东西,像中华那个项目,我去了意大利那么就要参与这个项目。
  
  我们的汽车工业赶上国外同行了,那时我们的设计水平跟他们也没多大区别了
  
  《车人周刊》:对于我们这个行业的将来您是怎么看待的,我们需要多长时间能赶上国际同行们,请你帮我们做一个预测。
  单:国外一些设计大师不只是做汽车设计,他们也做工业产品设计,像克拉迪不只是做汽车还做飞船。对设计行业来说,它还是一个朝阳产业,毕竟我们以前没做过,市场又这么庞大。要赶上国际同行,不只是设计师团队的努力,对其他相关行业也要发展,像汽车工程。如果我们的汽车工业赶上国外了,设计水平跟他们也没多大区别了。
  
  现在企业具备了新车开发的能力,但只是一个初级阶段
  
  《车人周刊》: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国内现在有没有哪家企业具备完全自主开发一款新车的能力,如果有的话这款车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单:北京二代军车,跟民用车有点区别,但是的确是自己开发的新车,这个新车是从底盘平台开始开发的,至于能达到什么水平,我不便说些什么。
  
  一“本儿”难求
  侃哥
  
  现在,您要是想学车拿个驾驶本儿,容易!只要肯掏钱,身体够条件,找个驾校,凑够学时,交法、路考一通过,就齐了。可您知道吗?这事儿要是搁20年以前,那可是件比入党、找媳妇、分房子还难办的事儿。
  首先,您得有工作单位,单位还得有学车的指标,这学车的指标还得能摊到您头上;这学完车拿了本儿,单位还得承认您,给您落户,乐意管着您,这事儿才算落停,您才有开车的资格呢!听着够晕吧?
  为什么这么难呢?就因为这学车的指标忒金贵,不是随随便便想要就能有的。
  您知道,安全生产一直是咱们国家的头等大事儿。当时在各单位的大门口,都能见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的横幅,对交通管理的要求是:“要将交通事故消灭在大门以里、上路之前”。交管部门为了压事故,保安全,更是对每个单位的司机人数严格控制,基本上是每辆车只准许配备1.2或1.5个司机。也就是说,司机总数与单位的车辆总数直接挂钩。
  那时,单位要想增加司机名额,首先得向管片儿的交通宣传警申报,经所辖交通队的领导批准后,再到当地安委会备案。除此之外,1984年以前还没有专门的驾校,想培训司机的单位还得具备培训司机的条件。得有专门的教练员、专用的练车场地和教练车,还得成立司机培训班。当然了,这些都少不了要经过交管部门的严格审批。我们单位就办过几期这样的司训班,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学,道路培训和路考都是在实际路面上真刀真枪进行的。别说,这样培养出的学员,还就没出过“马路杀手”。
  身为汽车制造厂,在争取司机培训指标方面当然是得天独厚啦!当时我正管这段儿,我们开动脑筋,分门别类的申请司机指标,有:专职的、兼职的、设计的、道路试验的、质量检验的、行政主管的、采购的、转运的等等,能申请到的培训指标大大高于其它单位,但就是这样也不能满足各方人员的需求。
  能得到培训指标的人,必须得经过领导的层层、逐级审批。除了工作需要外,政治上得是表现上乘的尖子,身体上也不能有半点儿缺陷。这些幸运儿,只要顺顺当当地把驾驶本儿考下来,回单位后就可以如愿以偿的开车了。
  当然,什么事儿都得两说着,哪儿都有倒霉蛋儿。有些想走“后门儿”弄个“本儿”的,就算找关系、求爷爷告奶奶的淘换上一张《驾驶员登记表》,再托人弄戗的学了车、拿着本儿,可每年一次的年审您就过不去。
  想年审,得找个愿意管您的单位把“本儿”落户,还得由单位专管这事儿的人统一去办,个人是找不着庙门儿的。可哪个单位敢不把安全生产当成头等大事儿,随便给你落户?您可不知道,一旦哪个单位的司机开车出了交通事故,不但影响了自己单位以致整个地区安全生产指标的完成,还得连累全厂所有的司机停产学习三天,所有的车辆接受重新检验。更丢人的是,主管经理还得到地区安委会领取一块“警告黄牌”,悬挂在自己单位的门口,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每个单位对在册司机的管理都非常严格,走后门儿弄到“本儿”的司机想落户,基本没戏,只能成为“黑”司机。因为是黑户,在当地安委会、交通队就没有备案,也就不能参加年审。这样,好不容易拿到手的驾驶本儿,不出一年,就废了。
  正因为如此,那时当司机很吃香,是会被人高看的。“听诊器”、“售货员”、“方向盘” 什么的都是当时的时髦词儿。
  跟早先比比,现在想学开车的主儿,您没事儿偷着乐吧!眼下,听说有不少人正扎堆儿学车呢,就因为从4月份起交管局要加大路考难度,怕到时考不过去。我劝各位 ,用不着赶这趟末班车。您想想,大冷天的,约车费劲不说,教练也没功夫细教您呐,原本挺开心的事儿不就添堵了吗!还不如等春暖花开的时候,踏踏实实地找个好驾校,练出点真功夫,拿了“本儿”就敢开车上路,什么路况都不怵,够牛!谁也不敢再说咱是“马路杀手”,这也对得起咱花钱、搭功夫考下的“本儿”啊。
其他文献
现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走进普通百姓,这汽车的维修保养市场也就跟着火了起来。火是火了,可这问题也是越来越多了。对于不少有车族们来说,维修和保养一直都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天知道,这里面事儿多了去了,鉴于此,《车人周刊》特开辟这一新的版面,跟您聊聊维修、道道保养,讲讲咱爱车自己的事儿。    猫腻之“蒙的就是你”  车主:手机尾号1585   遇难爱车:标志206  商家在卖车时说的好好的,免费
期刊
必须要说的是,“大榛峪古长城”非常隐蔽,之所以这回说它,就是因为直到现在,那儿也没有正式开发,至于风景咱就不多赞美了,关键在于它的静,你要去那儿,主要享受的就是那份安静……    推荐理由  1.安静,难找,没几个人知道。  2.不远(离怀柔响水湖很近)。  3.空气阴森森的。  4.饭菜好吃便宜。    怪,汽车上不去——  “大榛峪古长城”跟八达岭、慕田峪等“商业长城”不一样,可以说是小路崎岖
期刊
又是一年将尽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在这个时候总会对自己这一年做个点评。汽车行业也没能逃出这个俗套,除了各家公司总结自己一年的业绩外,汽车界由第三方组织的各种奖项评选也红红火火的进行。  汽车界评奖由来已久,在全球范围内各种评选活动比比皆是:欧洲年度车、日本最受欢迎车型等国外评奖可能离我们比较远,但近几年国内的这些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发展,让我们过足了瘾,甚至有些审美疲劳。  国内最早出现的汽车
期刊
仔细端详各类评选活动,其表象上各不相同,但究其本质却无太大区别,基本以一个年度车大奖为基础,衍生出最佳经济性能奖、最佳性价比车型、最佳动力奖、最佳外形奖、最佳企业……等众多奖项。当然年度车型是最受人关注的重头戏,这么多奖项是如何评选出来的呢。首先会有读者、网民的投票,其次还会有专家组的意见,另外有些媒体还会做一些专业性的测试,得出的技术数据也是支撑评选结果的立足点之一。  从外表上看有这三方面的支
期刊
继成功推出三厢利亚纳之后昌河铃木又有大举措,推出了迎合年轻消费者的两厢车。新的两厢车看起来没有三厢那么圆润,但更为简单利落,给人以很洒脱的感觉。其实这款车早在2002年就已经在日本上市,而且原型就是一款MPV,所以这款车在外形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不过铃木之所以在世界车坛立足靠的就是小型车,在这一领域内还是有自己独到的地方,下面我们就带大家来看看他的功力体现到底体现在何处。  三角状前大灯炯
期刊
除去人为因素我们再来看看主办方提出的硬指标——测试数据,测试数据一般都是由专业人士进行实际测试得出的。就现在看能够得到官方认可的测试人员寥寥无几,在国内这一工种诞生也没有多长时间,而且这些人一般都在为厂家或汽车实验场服务。至于第三方所做的测试一般都是由内部人士在进行实地操作,对于有国外合作背景的单位会派测试员在国外进行短期培训,回来后便是正式的测试员,这种短期培训能使测试员到达一个什么水准也是值得
期刊
1月30号这天,老牛参加了一个奥迪举行的活动,地点在CBD附近的今日美术馆。本来以为也就是看看奥迪的顶级车罢了,结果意外收获真不少,光照片就拍了近两百张,忙活到夜里10点多才走人。现在把一些好看的照片和流水账放在版面上给各位读者过过目,顺便也给大伙儿说说这次活动的主角——奥迪新S8、Q7和新TT。    奥迪下血本,排场真不小    奥迪这次活动的场地——今日美术馆,是目前挺火的一个展览馆。不光是
期刊
Fusion的设计是从福特汽车多次在车展上深受好评的427概念车承袭而来,抢眼的三条水平散热器格栅、多头投射大灯组、宽而低、光彩流畅的车身,令人耳目一新。  Fusion的造型和性能,已经摆脱了一般中型轿车单调、平实的特点,看似平静的车身中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Fusion车型的定位于Focus和旗舰Five Hundred之间,车头造型完全美国化,有别于日系与欧系车头造型,也彰显了美国本土的风格
期刊
2007年,国内又有不少新车型。有的赶早不赶晚,趁着春节之前上市;大部分还都吊着咱们的胃口,考验着消费者的耐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层出不穷的新车给准车主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在“老三样”的年代,买车是个挺痛快的事儿。只要是这个价位,没什么可挑的。现在可不成了,“老三样”还在卖,感觉一夜之间,又冒出了“新三样”、“小三样”……大家伙儿能不糊涂吗?于是乎,我们经常能发现,不少人在广告宣传的“蛊惑”之下,脑
期刊
“座椅要舒服,空间得够大!”    “我住郊区,现在每天都坐公交车上下班,路上就得四个小时。一回两回的还行,时间长了真吃不消。尤其我家门口那个公交车,半个小时才发一班车,就为这个上下班没少迟到。正好最近爸妈‘赞助’了一笔钱,我一狠心,干脆就买个好点儿的车吧!以前在公交车上没少遭罪,必须得要个特舒适的车。以后省着点儿花钱,养车应该不是问题。”听她这么一说,老牛盘算了一下,有两款车还是挺适合她的。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