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评价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通过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发表的高职院校评价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可以掌握我国高职院校评价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发展方向。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评价的关注度不断加强,研究力量和论文质量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但还需要在评价多元化的方向努力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评价;文献计量
  高职院校评价是指以高等职业院校为整体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类型,其作为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研究收集整理自1997年至2016年,以计量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描述,以期说明高职院校评价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一、 研究程序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高职院校评价研究的概况,硕博士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等都收集在内,依照资料检索、建立文档、进行分析的程序展开研究。
  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文献来源进行检索。在检索过程中以篇名、关键字作为检索的方式,为了能全面的查询到所有的研究论文,输入的查询词有“高职评估/评价、高职水平评估、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高职院校评估/评价、高职院校水平评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高等职业教育评估/评价、高职教育评估/评价”等词。对查询所得的论文进行进一步的筛选。首先概览每一篇论文的题目,对研究概况有一定的初步概念,然后详细阅读每篇的摘要,对于无摘要或摘要不详细、不明确的,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对于一文多发的进行剔除;对于研究对象是教学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不是以院校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进行剔除;对文章题目不同,但内容相同的论文进行剔除;经过如上操作得到期刊论文118,学位论文5篇,会议论文2篇,总计125篇。之后,再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掌握研究的情形。
  二、 高职院校评价的研究情形
  1. 年代趋势
  2004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发布并实施可看作高职院校评价研究的一个分水岭。在1997年首次出现高职院校评价的研究论文之后,直到2004年,这8年间的研究论文量都在3篇以内,直至2005年论文数量由过去的3篇以内蹿升到7篇。从2007年起研究论文的数量相对稳定的水平维持至2016年。检阅2005年前的论文,是以高职院校教育评估的理论探讨为主,重点在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马光莲,1997;周凤岐,1998;明航,宋菊屏,2000年;杨永星,袁方;邓岳敏,2002;阮艺华,2002年;杨一芹,2004;靳和连,张进宝,2004)。2004年教育部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研究进入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何锡涛,2004),之后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探讨的论文,一直是高职院校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第一作者分析
  本文通过对第一作者的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发现绝大多数作者是著作了一篇论文,现将著作2篇以上的作者按顺序排列如表一。根据著名学者普赖斯提出的理论,计算核心作者的公式为Mp = 0.749*Npmax。据此计算出高职院校评价的核心作者的发文量为2篇,共计9名研究者。王永林的博士论文为《我国高职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研究》,在博士论文前有相应的研究积累,在博士论文完成后持续关注高职院校评估领域,发表相关研究著作。何锡涛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研究专家,在该领域的著作成果较为丰富。孙翠香引入管理学中的质量管理观,研究高职院校的质量评估。姬兴华关注高职院校评估的指标体系、理念和操作中的问题改善。高文杰的研究重心在评估方法和元评估理念。黄浩岚则以文献计量方法,研究高职院校质量评价的取向、主体、指标、模式、方法及反馈等。李丽丽的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关注高职院校评估的指标体系。相较于以上核心作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即政府评估之上,姚爱国的研究重心则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评价,拓展补充了高职院校评价研究的领域。
  考量一篇研究论文的学术价值,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是该文章的被引频次。将被引频次在15次以上的研究论文统计如表二。从中可见,何锡涛的《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被引频次最多,达到了43次。2008年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制定了新的方案,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新方案中的一个新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何锡涛的文章跟高职评估实践活动高度吻合,这种实务性的文章为诸多研究者所重视。从这些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来看,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价体系、基本问题反思和评价指标等方面的文章居多。
  三、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和讨论,我国高职院校评价的研究正逐渐增多,研究力量、产出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强。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要拓展,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国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诚然结合国家的评估实践,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但是也应该注意到随着高职教育普及,高职教育社会关注度的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都要走向多元化,满足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同时还应结合新的理论视野,运用新时期的教育评价理论,推进研究的深入。
  参考文献:
  [1]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04-209,220-232.
  [2]王永林.我國高职教育评估研究进展及内容的定量分析——以2000~2011年CNKI期刊论文为基础[J].现代教育管理,2015(02):102-108.
  [3]安雪慧.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法[J].上海教育科研,2000(04):46-49.
  [4]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309-310.
  作者简介:
  詹会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1999年11月6日至8日,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在深圳召开了五届三次理事会。这次理事会是在举国欢庆新中国五十周年华诞,喜迎澳门回归祖国,又逢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召开的。
巧借特别的句子,作为解读文本的入口,打破传统的解读思路,使教学具有整体性、连贯性、新颖性.
摘 要: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的视角出发,分析微课教学发展基本现状及存在的基本问题,探寻微课与常规教学的融合,提出合理建议,促使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与教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微课教学;现状;设计开发;应用型本科高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教学中进行适应性教学改革,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将传统的学术型课程转变为应用型课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形式随着数字化时代学习者对于个性化、移动化
摘 要: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教育事业油然而生,成为了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千百年来,依然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也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部分之一。然而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文化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也正是这种差异造就了教育的不同的存在形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吸收外来文化,将中西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这更加有利于我们国家教育的发展。因此,重视西方教
摘 要:结合淮海工学院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来以突出实践、强化应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本文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构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实践教学平台、以教师转型促进多层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体现我校涉海专业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专业特色。  关键词: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 前言  
摘 要:张奠宙老师说:“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反应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可见,核心素养的获得少不了探究和反思的教学过程。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用数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探索,从学习材料中选择或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及综合素质。下面笔者谈谈从课本一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课标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阅读教育;“课标性质与地位”;阅览  语文的工具性作用体现在语言和文字的识别和应用,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与养成,而经过9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已有较好的文字贮备量和一定程度的文字和语言的组织应用能力,因而在高中阶段,语文的人文性特性就被放
摘 要:随着改革浪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选择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给农村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困扰: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开展留守儿童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增长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本文从留守儿童的现状出发,谈谈留守儿童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留守儿童;阅读教学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日渐成为学校教育的
摘 要: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是信息学科硕士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十年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往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为提高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的质量,进一步进行研究生教学课程的改革,培养单位的培养点应侧重于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的科学素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应用数学能力,创新能力等,对课程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能力培
摘 要:《科学》日益重要,不容忽视。根据课程内容,我们的教学理念、方法、内容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关键词:求知欲;探究;发散思维  《科学》这门课程以前是小学三年级开始,而根据最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1-2年级也要开设科学课,可见科学课将成为小学阶段与语文、数学一样重要的重点科目,不容忽视。《科学》涵盖了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