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批判性思维的火花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了知识的双面性,严重制约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基于此,笔者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谈谈看法。
  一、大胆质疑,追求真理
  大胆质疑是彰显批判性思维的方式之一,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也是学生有问题意识的重要表现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内涵,鼓励学生交互探讨、大胆质疑,在交流讨论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共同提升思维的深度。
  比如《逍遥游》教学,庄子认为逍遥游代表没有任何束缚的、自由自在的活动,即追求一种无条件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在听完我对逍遥游所表达思想的解说后,有学生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我觉得庄子这篇文章的主题存在争议,因为我觉得人不可能达到绝对的自由、绝对的逍遥,每个人都会被很多条条框框的事物所束缚,庄子的思想太理想主义了。”在听完这位学生的回答后,我首先对他的大胆质疑表达了肯定,并且鼓励学生向他学习,多多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与建议,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庄子的《逍遥游》的主题思想是否过于绝对与理想主义。同时在课堂中向学生讲述庄子的思想,为学生讲解其中的内涵,最后引导学生在课后对照自己的疑惑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进行答疑解惑。
  鼓勵学生大胆质疑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地挖掘文章内涵,参透文章的主题思想,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答疑解惑的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埋下了一粒种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教师带领学生理性分析,求同存异,这也展现了语文课堂的包容性,鼓舞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
  二、角色互换,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创设一种平等对话、民主交流的语文课堂环境,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将学生的质疑视为挑战,课堂的纪律性与有序性束缚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天性,教师唱独角戏,学生的思维也遭受了禁锢,又何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呢?师生进行角色互换,挖掘文本内涵进行对话交流,创设这种活跃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
  比如《祝福》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分析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与学生达成了一个共识,在我完整分析祥林嫂的形象之后,邀请学生走上讲台为大家分析其他的人物形象。一开始大家并不十分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在我的鼓励下,终于有一名学生主动走上讲台,简单却又透彻地为大家分析了鲁四老爷的人物形象,他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分处为大家进行分析讲解,表现得非常出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时,课堂氛围热烈融洽,学生都非常放松,并且思维高度集中于课堂之中,这也鼓励了更多的学生走上讲台,参与课堂活动,展现自我。接下来的几位学生又分析了柳妈的形象以及小说中“我”的形象,通过这几名学生的透彻讲解,大家对这篇文章的人物形象把握得更加深刻,如此的角色互换教学的课堂效果明显优于教师一个人的“专场秀”。
  这样的师生角色互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转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作为灌输者的形象,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发表看法、展现自我的平台。这样的方式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了空间,学生走上讲台独立讲解就是自我学习与成长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构建了师生平等的关系,这样的课堂气氛才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学生的见解才能更深刻,批判性思维的火花才会频频爆发。
  三、类比学习,求同存异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而不是盲从性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肯定存有难度,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学习,鼓励学生求同存异。所谓求异,就是从与已有认知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非同寻常的创新见解。
  比如在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时,为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以及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批判性思维,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引导学生将王勃与陶渊明、苏轼的人生态度作比较。学生在思考对比之后发现,同样是经历挫折后的释然,王勃似乎仍然心存不甘、怀有抱负;而陶渊明却是完全的归隐,回归自然;苏轼则表达了一种洒脱的乐观。不同的人呈现了不同的心理状态,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也能意识到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存在着差异,这样就成功地向学生渗透了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
  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异同,进行类比学习,展开思考与讨论,能够鼓励学生求同存异。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丰富。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探索教学新方式,将培养批判性思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鼓励学生大胆反思与批判,提倡学生讲事实、说真话,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点燃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226531)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精神,教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结合实际的教学任务,设置了较为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的探究意识还存在着停滞不前的问题。所以,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一、创设多元化的探究情景  在对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创设多元化的探究情景,帮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中来,强化其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小时候,幸福就像一颗大白兔奶糖,含在嘴里甜甜的舍不得嚼;上学了,幸福就像难得的寒暑假,掐算着日子痛快的玩痛快的耍;长大了,幸福就像一个简单的生日愿望,只求家人平安健康开心快乐。  四年前的春天,母亲被确诊为非小细胞型肺癌晚期,那时的她才48岁。记得那天医生单独把我叫出去谈话,关门之前我不经意的一瞥看到
《我心归去》是韩少功的散文,这篇散文运用了多种语言表达形式,不同于寻常散文,极具个性,颇具另类之美感。韩少功的文章对语言要求极高,所以在阅读《我心归去》时,必须重视文章中的
苏教版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将《陈情表》《项脊轩志》《长亭送别》依次选入,并以“此情可待”名之。让人不由去思考一个问题:何情可待成追忆?《陈情表》之孝情,《项脊轩志》之亲情,《长亭送别》之爱情?前两篇中的情感,是否有交叉重复之嫌?《陈情表》究竟想陈何情,想表何意?他陈的情真的是他的真实感情吗?表的意又是否是他内心深埋的真实之意?  南宋文学家谢枋得《文章轨范》引安子顺的言论,对古代三篇抒情散
有机蔬菜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出来的,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蔬菜。有机蔬菜又叫生态蔬菜,它是以土
一、基地选择宜选择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疏松、理化性状良好,近2—3年未种植生姜、茄科作物的壤土地块。基地应远离工业“三废”排放、污染区域,连
《念奴娇· 赤壁怀古》以其俊逸豪放之语,洒脱超旷之情感染了无数人. 为了让学生理解该词丰富的情感内涵,笔者在说课中以诵读法串领课堂,回归诗词教学本质,引导学生进行
笔者是江苏省一所重点高中的语文教师,非常有幸被选派到新疆一所高中工作三年,成为一名国家援疆战略实践者。在高中担任副校长,分管学校教研、科技等工作,还分管一个年级,有机缘能
文章对影响真空断路器状态的几种重要机械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通过采集真空断路器运行时的电压电流等信号参数,运用Vi sual studiO 2005软件开发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Vc++对
正如婴儿出生后离不开母乳一样,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母语”的浸润。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界定了他的民族语言和一生的精神格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人语言的涵养就是他的文化素养。所谓母语就是妈妈说的话。进而言之,母语是每个孩子最初听到的人声,每一个孩子在母亲身体中孕育的时候,从他有听觉起,每天都聆听着母亲的声音。所以,孩子离开母体后,在他们焦躁不安的时候,最亲切,最温暖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呼唤。  近年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