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所遇到的学困生主要分两大类:A类,长期学困,数学学习状况不佳已持续很长时间。B类,暂时性学困,进入高三后,数学成绩下降比较厉害。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的状况是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改善的。
在这个艰巨的任务面前,我们首先要通过观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我发现他们学困主要表现为:
1、学习被动,学生自学能力差。没有高三意识,还是像以前一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掌握学习主动权。课前没有预习,课后没有复习,上课不思考,课后不订正。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阅读速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2、尽管已进入高三但还是不重视基础.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一些同学,常轻视基本功,好高鹜远,眼高手低。
3、学法不科学,不抓紧高三复习的机会,向课堂要效率。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上课只是一味地记老师的板书,而不注重理解,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在高三这个关键时期还是缺乏信心,对数学没有兴趣可言。一提到数学,就如同揭他的伤疤,产生很强的畏惧感。作业能拖则拖,考试紧张不堪。
针对以上现象,我的工作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注意情感因素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1、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沟通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多样的,可以是书面形式,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谈学习,可以谈生活。我时常在作业本上留言:“如今天做得不错,加油”!“今天课堂你听得很认真,希保持”!“这题你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找时间单独帮你讲解”等等。这样往往会很好的激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能督促他的提高学习自觉性,并消除恐惧,跟老师更亲切,跟数学更亲切。当然我也时常找他们面对面地交流,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 有的同学在高三的学习中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学习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2、为学困生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数学的兴趣。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少不了赏识教育,循循善诱,激励机制要落到实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及竞争意识,使学困生们发现并挖掘自己的潜力,敢于挑战自我。同时 有的学生不是缺智商,而是缺动力,他不知学习目的是什么,他们根本体会不到家庭与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不思学习,贪图享受,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应给予其如何成人的教育,抵制他们在生活上的攀比之风,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人的思维总是伴随情感而进行,情感可以激励思维,数学思维要正常发挥,必须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意志力、探究意识等都与教师是否注重情感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素质使数学摆脱枯燥的外表,使它更具有生机与活力,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二 加强学法指导
高考复习有别于新知识的教学。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中学数学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解题经验的基础上的复习课,也是在学生基本认识了各种数学基本方法、思维方法及数学思想的基础上的复习课。其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综合性强的练习中进一步形成基本技能,优化思维品质,使学生在多次的练习中充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而对于学困生这个任务非常的艰巨,因此我们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
1、注重基础 以退为进
注重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对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吃透。数学复习,任务重,时间紧,但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要紧扣大纲,抓住教材,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虽然高考数学试题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每回对试卷分析时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不少高考题就是是课本上基本题目的直接引用或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对课本上的题目熟悉了,对高考题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至少不会惧怕。
2、提高上课听课效率
波里亚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 教师所举例题是范例也是思维训练的手段,教育学生不应该只学会题中的知识,更要学会领悟出解题思路与技巧,以及蕴藏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课上听懂知识不等于掌握了,课后要及时巩固。
3、排除思想的高不可攀
一谈到数学思想方法,有些学生会认为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其实每一道数学题之中都包含着数学思想方法,其实数学思想方法并不神秘,它蕴藏在题目之中。了解一些数学思想,找到几道典型题。解题完毕问自己“我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解题前问自己“从什么角度去思考”?
总之,在这关键时期我们应立足于学生实际,在以情优教这个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喜悦的学习气氛。倡导学生发扬笃信好学的精神,认真做到学思结合、虚心善问、举一反三,全面地做好复习准备,厚积而薄发,水到而渠成。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的状况是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改善的。
在这个艰巨的任务面前,我们首先要通过观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我发现他们学困主要表现为:
1、学习被动,学生自学能力差。没有高三意识,还是像以前一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掌握学习主动权。课前没有预习,课后没有复习,上课不思考,课后不订正。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阅读速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2、尽管已进入高三但还是不重视基础.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一些同学,常轻视基本功,好高鹜远,眼高手低。
3、学法不科学,不抓紧高三复习的机会,向课堂要效率。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上课只是一味地记老师的板书,而不注重理解,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在高三这个关键时期还是缺乏信心,对数学没有兴趣可言。一提到数学,就如同揭他的伤疤,产生很强的畏惧感。作业能拖则拖,考试紧张不堪。
针对以上现象,我的工作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注意情感因素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1、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沟通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多样的,可以是书面形式,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谈学习,可以谈生活。我时常在作业本上留言:“如今天做得不错,加油”!“今天课堂你听得很认真,希保持”!“这题你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找时间单独帮你讲解”等等。这样往往会很好的激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能督促他的提高学习自觉性,并消除恐惧,跟老师更亲切,跟数学更亲切。当然我也时常找他们面对面地交流,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 有的同学在高三的学习中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学习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2、为学困生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数学的兴趣。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少不了赏识教育,循循善诱,激励机制要落到实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及竞争意识,使学困生们发现并挖掘自己的潜力,敢于挑战自我。同时 有的学生不是缺智商,而是缺动力,他不知学习目的是什么,他们根本体会不到家庭与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不思学习,贪图享受,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应给予其如何成人的教育,抵制他们在生活上的攀比之风,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人的思维总是伴随情感而进行,情感可以激励思维,数学思维要正常发挥,必须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意志力、探究意识等都与教师是否注重情感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素质使数学摆脱枯燥的外表,使它更具有生机与活力,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二 加强学法指导
高考复习有别于新知识的教学。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中学数学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解题经验的基础上的复习课,也是在学生基本认识了各种数学基本方法、思维方法及数学思想的基础上的复习课。其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综合性强的练习中进一步形成基本技能,优化思维品质,使学生在多次的练习中充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而对于学困生这个任务非常的艰巨,因此我们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
1、注重基础 以退为进
注重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对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吃透。数学复习,任务重,时间紧,但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要紧扣大纲,抓住教材,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虽然高考数学试题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每回对试卷分析时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不少高考题就是是课本上基本题目的直接引用或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对课本上的题目熟悉了,对高考题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至少不会惧怕。
2、提高上课听课效率
波里亚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 教师所举例题是范例也是思维训练的手段,教育学生不应该只学会题中的知识,更要学会领悟出解题思路与技巧,以及蕴藏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课上听懂知识不等于掌握了,课后要及时巩固。
3、排除思想的高不可攀
一谈到数学思想方法,有些学生会认为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其实每一道数学题之中都包含着数学思想方法,其实数学思想方法并不神秘,它蕴藏在题目之中。了解一些数学思想,找到几道典型题。解题完毕问自己“我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解题前问自己“从什么角度去思考”?
总之,在这关键时期我们应立足于学生实际,在以情优教这个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喜悦的学习气氛。倡导学生发扬笃信好学的精神,认真做到学思结合、虚心善问、举一反三,全面地做好复习准备,厚积而薄发,水到而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