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i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学习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和热情相对低下。很多学生对数学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很弱,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的能力就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三个方面简要阐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探索能力。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 兴趣 探索能力 观察 分析 总结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观察的意义和作用。人对一切事物的认识,以及知识的获得和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开始于观察。观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起点。如果对周围事物不善于观察,就等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就不能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因此,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科学研究以及从事其他的活动,首先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开启自己认识的门户。”
  2、创设观察情境,激发、培养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观察问题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创设观察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在公式(a+b)2=a2-2ab+b2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公式左右两边的结构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只有观察的兴趣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正确恰当的方法,既使观察一千次也是一无所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1)观察问题的相同之处。几个问题也可能有相同之处,它们或具有相同的形式,或者属于同一类问题,或者条件有相同之处,或者问题相同,通过观察发现几个问题的共同点,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很多的数学概念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列举具有相同特征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各个例子中共同特征,从而归纳总结出概念的定义。
  (2)观察问题的不同之处。任何问题之间都有不同之处,因此要教育学生从相同中找规律,从不同中求变异。例如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就是规律中的变异
  (3)观察问题中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特征关系。充分利用已掌握的信息,从数、形结合的特征上找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很多函数解析式的求解中,就要充分观察利用数与形的特征去分析解决问题,如已知函数
  该例通过图像即可发现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运用待定系数法使问题得以解决。
  (4)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在观察某一事物时,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可得到不同的结论,要认识一个事物,必须多角度全方面的进行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灵活性。如一题多解,便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一剂良药。
  例如:过椭圆内一点M(2,1)引一条弦,使弦被点M平分,求这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解法一: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1=k(x-2),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
  又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A(),B(),则是方程的两个根,于是
  ,
  又M为AB的中点,所以,
  解得,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解法二: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A(),B(),M(2,1)为AB的中点,
  所以,,
  又A、B两点在椭圆上,则,,
  两式相减得,
  所以,即,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解法三:设所求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为A(),由于中点为M(2,1),
  则另一个交点为B(4-),
  因为A、B两点在椭圆上,所以有,
  两式相减得,
  由于过A、B的直线只有一条,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问题准确细致的观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联想、猜想,运用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分析问题的类型。在数学问题中,根据问题的内容和特征可把数学问题分成各种类型,而对各类问题都相应地有一般解法。这就是培养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的思想,从而熟练正确地解决问题。如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就是数学模型思想的体现。
  2、分析问题中的关键词句。我们说审题,就是指要仔细周密地分析题目的含义,而数学问题中的关键词句则是表达题意的关键,理解了词句的含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分析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数学问题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去求解或求证未知的结论,解决问题就是要找出所给条件与所提问题之间的关系,有些条件是很明确的,有些是隐含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信息,寻求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如第一方面中的题目:过椭圆内一点M(2,1)引一条弦,使弦被点M平分,求这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目中就含有隐含的条件,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寻求隐含条件。
  三、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总结归纳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归纳,才能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是诸多问题模型化,方法系统化,灵活多样化。通过总结归纳得到一段规律,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法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1、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常可用表格或结构图呈现。
  2、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类型和解决各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多种解法,如解不等式就有:一元一次不等式及解法、分式不等式解决、无理不等式及解法、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及解法、对数不等式及解法、指数不等式及解法、三角不等式及解法。
  3、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诸多因素的共同点,总结归纳出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在解题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充分展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探索过程,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如何使师生间的情感更融洽为研究目标,通过讨论情感沟通的基础、准则和技巧,得出结论: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是教师工作的基石,也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师生 情感沟通 素养 热爱学生 聆听  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情感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效果的好坏。而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因为爱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它沟通师生之
期刊
摘 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结构特点,采用多种策略变学生不愿学为想学,主动学习。  关键词:活动 方法 主动性  很多老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纠其原因,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
期刊
品德精品教案凝聚着名特优教师的心血与智慧,诠释着全新的教学理念,如同一盘已烹饪好的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肴,总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巨人的肩膀能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少走许多弯路。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生活经验以学定教,完全照本宣科“精品教案”,那么便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精品教案也难成精品。以下是我凭借精品教案,上《孝心献老人》一课引发的思考与实践。  [案例描述]:  将省优质
期刊
摘 要: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与整体物理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做好实验教学的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意义 思路  一、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因和力量。学
期刊
参加2013年重庆市高考作文评卷,我最大的感触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打败了李白、杜甫还有陶渊明。  在整个阅卷过程中,何玥,陈斌强这些名字真可谓铺天盖地,川流不息。学生不再套作李白、杜甫他们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出炉的感动中国人物。  无数的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这些人物的材料直接照搬上考场(才不管它跟本次作文主题有没有关联呢?),然后在结尾来个霸道无理的“强点题”,这便完成了800字的作文。这样的“套作”
期刊
摘 要: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重难点的突破,都亲自尝试,亲历亲为,真正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掌握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给学生属于自己的空间,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新、合作探究  随着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校实行了高效课堂,
期刊
摘 要:枯燥、乏味、缺乏激情是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印象。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努力创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只有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本文主要探讨数学学具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利用数学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我有以下几个观点。  关键词:数学学具、小学生、兴趣  一、有效使用学具,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通过学具的操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正处启蒙阶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而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做好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才能够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与教育的渗透进行分析,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实施  0.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识字教学 轻松 想象 生活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型。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之多。同时,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数学技能、技巧的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观念的建立,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练习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练习课 原则 阶段  练习课是数学课的三种基本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