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2例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综合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名威尔逊(wilson)病,系wilson氏在1912年首先描述,国内于1930年始有病例报导,近10年本院确诊2例,均为住院病人,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1,男,23岁,因纳差、腹胀、乏力、巩膜黄染而被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巩膜黄染,面无表情,心肺正常,肝肋下1 cm,质Ⅱ°,脾轻肿大,双下'肢浮肿,四肢粗大。神经系统术引出病理反射,肝功异常:ALT 102U/L。血清铜氧化酶光密度0.08(正常值0.2~0.5)。裂隙灯检查见双眼角膜周边宽约2mm金棕色环,环内见有许多颗粒状光闪小点,色调呈金棕色,即典型的凯一弗(Kayser~Fleischer)氏环。确诊为“叶豆状核变性”。经保肝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之后又出现颈强迫性后仰,动作不协调,不自主震颤,言语不清,情绪异常,精神痴呆。自动出院数月后死于败血症。
  病例2,男,11岁,因纳差、恶心、消瘦、乏力被诊断为“肝炎”入院。查体:慢性病容,贫血貌,表情淡漠,巩膜轻黄染,心肺正常,肝肋下1.5cm,质Ⅱ°,脾可触及,腹水征(+),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尿蛋白++,肝功能损害:ALT 94U/L。血清铜氧化酶光密度0.09。腕关节平片示骨质疏松,裂隙灯检双眼角膜见典型之K——F氏环。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经保肝、低铜饮食等对症治疗后,腹水消退,肝功能逐渐恢复。自动出院数月后死于急性菌痢。
  调查例2家族健康状况:父母均为农民,体健。否认肝病史,非近亲婚姻,兄妹共5人,患者排行第三。
  


  2讨论
  
  2.1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铜沉积于豆状核、肝脏、角 膜、肾脏等组织中从而引起相应脏器组织细胞的病理改变。正常情况下,铜经肠道吸收后与 血清蛋白疏松地结合约占血总铜量的2~5%,95%的铜则由白蛋白转与α2球蛋白在肝中 牢固地结合形成铜蓝蛋白,后经胆道排泄。而 HLD患者铜蓝蛋白结合障碍,铜蓝蛋白减少,铜蛋白以外的铜增多,尿排铜量增加。过多的铜沉着于肝脑肾和角膜[2,1]而发病。
  2.2本病的病变主要在基底节的豆状及肝,因此临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肝病较 重。一般儿童病例的肝损害表现不易被注意,往往会误诊为肝炎、肝硬化。例2患儿家中胞 妹5人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其中3人患有同样病症且均死于10岁左右。所以凡对HLD患者有血缘关系的成员及近亲者都应进行全面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3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k——F氏环的出现已属病程晚期,早期应依据血清铜蓝蛋白测定,人体微量铜测定,血清铜(血清总铜量)检查,尿铜检查,头发铜与指甲铜测定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对可疑病例要尽早进行肝穿刺活检,如肝组织的铜含量大于250ug即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做头颅CT检查以助诊断[2]。
  2.4本病预后差,目前尚无根治办法。早期用青霉胺治疗可完全预防肝豆状核变性,发病后用青霉胺治疗可改善症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阻止或减慢病情的进展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项全申.实用小儿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1,1,280
  2陈公白、瞿治平、吕传真.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1:427
  作者单位:210028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南京分院眼科(南京)
其他文献
我院骨科自2002年9月至2005年9月共收治断指108例,全部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108例共178指。其中完全性离断59例、不完全性离断20例、末节压断毁损29例;男性82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22个月,最大77岁。拇指10个,食指51个,中指26个,环指13个,小指8个。离断时间最长9小时,最短半小时。手术成功率100%,成活率97.5%。   
期刊
咳血病人需急诊手术治疗时,完善的麻醉处理极为重要,现将我院对21例咳血病人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主要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本组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29~65岁,均有反复咳血病史,经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需急诊手术治疗,其中肺结核6例、支气管扩张症8例、肺脓疡2例、支气管结石症2例、肺包虫囊肿并发感染2例、肺癌1例,术前3~36小时内咳血400~600ml者14例、6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短小手术实施全身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40例在全身麻醉下实施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F),20例,芬太尼组(F),20例。RF组,咪唑安定0.03mg/kg,瑞芬太尼lug/kg,维库溴铵0.1 ~0.1 5mg/kg,异内酚2mg/kg;麻醉维持,瑞芬太尼0.1 ug/kg/min、异丙酚80~1 00mg/h持续泵入,维库溴铵2
期刊
1临床资料    患者李某,女,67岁,因“脑供血不足”在村卫生室输注706代血浆,复方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等药,在加药时用了前一日加过青霉素的一次性注射器。静滴后不久病人出现胸闷憋气、口周麻木、大汗淋漓、无发热。乡医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毫克皮下注射后急送我院。于2004年7月6日7am收入我院。  入院查体:T不升,P测不清,R24次/分,BP测不到,神志不清,呈浅昏迷状态,呼吸深大,口唇紫绀,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临床意义。提高超声医师对乳腺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本院2003年6月~2007年2月乳腺外科住院患者100例进行高频二维图象特征观察与诊断。结果:本组10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95例均为恶性肿瘤,良性肿块5例。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块诊断总符合准确率95%,误诊率5%。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 乳腺癌 诊断    color Doppler sup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医院护士工作站的功能,使用过程,给医护人员带来的好处。  【关键词】计算机管理 护士工作站    Hospital nurse workst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Xin Guiying Baotou railroad hospital 014040   【Abstract】 Introduced the hospital nurse worksta
期刊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急,易并发颅内出血。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多限于病因及治疗方面的分析,尚无CT影像学方面的报道。本文着重分析20例维生素K缺乏的颅脑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6天~75天,平均40天,其中<1月者3例,1月14例,2月~75天3例。全部患儿均为足月顺产,无明确外伤史,无出血性疾病家庭
期刊
【摘要】本文报告28例严重多发性损伤,主要系交通事故,坠落伤及斗殴行凶所致。受伤脏器最少2个,最多6个,22例伴有休克。腹部脏器损伤,剖腹术14例,胸部损伤血气胸行剖胸或闭式引流术4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行开颅术2例,气管切开2例,四肢骨折、关节脱位行手法整复或切复内固定32次,静脉切开4条,清创33处,共行大小手术60次。本组共28例,抢救成活25例,成功率89.3%,死亡3例,死亡率为10.7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药“白芨糊剂”经胃管注入胃内保留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观察护理的方法。方法:本文统计我院1996年~2005年共收治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外科重症病人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18岁~59岁,平均43岁。原发伤:颅脑损伤13例,胸部多发肋骨骨折7例,大面积烧伤4例,严重多发脏器损伤3例,合并失血性休克8例,本组病人在受伤前均无胃病病史及胃肠道损伤的病史。伤后3~5天不能正
期刊
患者,男,43岁,小学文化,已婚,渔民,因复发睡眠差、郁闷不欢、消极念头2月而入院。患者10年前曾因家中琐事而出现心情不好,做事没兴趣,全身乏力,有消极念头,晨重夜轻,经治疗后恢复正常,本次又因工作不顺2个月来又出现类似症状:早醒,任何事都不想做,心情非常郁闷,觉得没有精力,脑子反应也迟钝,不愿出门,不想说话,想上吊。诊断复发性抑郁症。以帕罗西汀治疗2个月,痊愈出院。询问病史发现家族史强阳性。家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