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当代理论问题(下)——摘译自《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2001版)"Ethnomusicology"辞条第四部分

来源 :音乐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b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上个世纪而言,进入21世纪之后的民族音乐学理论开始观照更多新的命题.任何一种理论的向前推进都是从反思开始的.21世纪的民族音乐学开始反思对"文化观念"的理解,开始关注音乐形成的社区整体性、族群的差异性,以及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对音乐文化的影响.本文集中于当代民族音乐学理论的十个命题,包括:理论与文化、社区及其音乐、族群性、民族主义、散居与全球化、种族、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新历史主义、实践理论、音乐理论与分析,深入阐述21世纪民族音乐学理论的新发展.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现代学校过于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实际上,对美育的忽视程度绝对不亚于德育.人们不重视美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对美育的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美育
技法是体现乐谱上指法的音响实体,各流派在乐谱上的技法可以反映出各流派的演奏习惯及其各具特色的演奏技巧。《养正轩琵琶谱》和《汪昱庭琵琶谱》是浦东派、汪派较具代表性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
双语教学是教育走向国际化,培养参与国际竞争人才的必然.作为与国际经济贸易紧密联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正是现实所需.而然,当前在我国高职院校对国际贸易实务
本文就一文中的错误,进行了驳议.
中国古代声乐艺术历史悠久,魅力独特.从流传至今的古代唱论中可以看出,对歌唱中"情"和"字、腔"的追求是古代声乐美学的两大构成要素,是歌唱的"情"之美和"字、腔"之美成就了中
由于计算机音乐作为新兴学科的独特性,从源语言(英语等)的术语向目标语言(汉语等)的术语转换与构建,必然借助二度创造性的工作才可能完成。有些术语是将一般词汇赋予了本学科新的、特殊的技术内涵从而形成事实上的新词(例如instrument),它们突破了原术语的通行含义与规定性质,若采用旧译,势必因误导而引起混淆,这时就有必要创造一个新词。在理想情况下,新词应尽可能将对原词的音译和意译加以结合,甚至兼顾汉
王迪先生编著的《弦歌雅韵》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我为之高兴,为之欣慰,不由忆起先生的音容举止,忆起先生操琴演奏的情景,历历如在目前。王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琴家、民族音乐
期刊
福建南音器乐曲(谱),是福建南音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无唱词、有琵琶弹奏法、供乐器演奏的套曲.本文探讨了(谱)的骨干音的音调和南琶的音域、音位排列、弹奏指法的关系,
在用非语言形式表达情感时,人们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来表达情绪.在歌曲演唱中,充满深情的歌声再加上与歌曲内容情感一致的面部表情和适当的形体动作,将能更好地表现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