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神话中的生态观念

来源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qing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在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生活在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神话是先民集体经验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对人的行为起到了引导和制约作用.鄂温克族自然神话、图腾神话和山神牲畜神神话中体现了天人合一、尊重生命和感恩自然等生态观念,这些生态观在当今工业社会发展中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西方优秀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让中国方案在全球生态治理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中国生态文明世界话语权,应把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展现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生态交流与合作,利用新媒体技术广泛传播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努力增进国际生态话语认同.
中国绘画的“写生”由来已久,清中期写实性绘画的兴盛与繁荣和写生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清代中期“写生”涵盖一切师法自然的写生行为以及各种以师法自然为特色的理论和思想.画家以游观和对景的观察方式,将主观精神——“兴”带入到写生活动中.这一时期的有关写生理论论述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那种脱离客观物象专事笔墨的的绘画观念和现象.为宫廷服务的画家们在统治者审美趣味的引领下,运用写生的方式方法,结合海西法,创作了大量的写生性的绘画,使得清中期写实性绘画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
新文科视野下,突破法学单学科的发展,打破学科间“人为”的壁垒,在法学与其他学科间交叉渗透,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将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适应新科技时代发展需求,是法学教育守正与创新的必经之路.在新法科改革和探索的道路上,将工学交替的经验移植到法学专业,创设“三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将法学专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实践——理论+实践,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主要的售房方式已经由现楼销售制度转变为预售制度,所讨论的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制度,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制度的性质、效力等问题在现行法律上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学界也争议不断,这就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同案不同判”现象,其中最大的分歧点在于预告登记权利人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对相关司法案例进行探究,分析了形成该司法困局的成因,并对肯定抵押权预告登记优先受偿的法理进行分析,提出了对预告登记权利人享有优先受偿权的几点构想.
我国已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普遍存在,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长期落后.文章以邯郸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问卷分别对城乡中小学师资力量、教师薪资待遇、学校设施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了邯郸市城乡中小学之间在师资力量、学校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表现,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推进邯郸市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对策,为有关教育工作部门对今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依据.
邯郸市永年区朱山群臣上醻刻石近200年来引人注目,亦有丁绍基怀疑,认为前贤未见,又系摩崖,娄山并非僻地,《元和郡县志》等均记载唐太宗征刘黑闼尝登此山,刻石为何不为人发现?不能无疑.所言似乎有理.其实,前贤不可能把金石碑刻搜罗殆遍,看不到后人的发现很正常,不能以前贤未见作为判断碑刻真伪的标准.唐太宗征刘黑闼曾登娄山(狗山),而群臣上醻刻石在猪山(朱山),见不到理所当然.一般人的看见,是看到了客观存在的群臣上醻刻石;学者的发现,是发现了群臣上醻刻石产生的时代、价值等.丁绍基怀疑貌似有理,实则不能成立.群臣上醻
西北行是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历时7个多月,行程3万多公里的全国壮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西北”呼声中,良友旅行团的西北摄影可视为与社会调查、人类学考察有关的科学考察活动;同时,由于“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之后民族危机的凸显,良友旅行团的西北摄影还成为了塑造民族认同,激励民族精神的民族主义视觉实践;最后,作为画报和图书内容的素材来源,良友旅行团的西北摄影显然还是出于商业考量的图像生产实践.摄影与旅行的结合,经由画报的宣传,成了新的文化时尚的一部分.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呼伦贝尔城市类型多样、文化富集,但城市文化内涵的凝练与城市发展需求不相协调,呈现出浅层化、个性挖掘不平衡的问题,影响了内在驱动作用的实现.解决城市文化凝练的问题,避免陷入“千城一面”的城市文化特色危机,可行的路径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强化政府的引领作用;围绕区域战略定位,培育面向生活、包容多样的城市主体价值;结合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行动纲领,促进城市形象的树立与传播.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这个目标实现到什么程度,主要是看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如何能将学生主体地位在课程中落地,成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期刊
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及要求,探讨大学工科课程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针对工科教师所面临的引入课程思政切入点不好选择的现状,探讨了课程思政在大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施过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课程思政工作在高校工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