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精心为学生设计作业,充分发挥这块阵地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努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长期以来,形式单一机械的重复作业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使他们千篇一律,毫无生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作业的设计也在不断改革。
关键词: 设计;作业;层次
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没详细明确的要求,然而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反馈手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甚至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我们如何在学生的作业领域落实新课标精神,渗透新课程理念,这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现实、急需研究的问题。下面我谈谈对语文低段作业设计的一些尝试:
一、作业的兴趣性
现代心理学表明,学习的好坏除了智商外,还受情商的影响,即受学生情绪、心态的影响。当学生情绪活跃、积极投入时,思维就能充分调动起来甚至超水平发挥,使训练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提供的语言训练因素,紧密联系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勇于拓宽训练形式,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引进作业中,让每道题对学生产生诱惑力,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在兴趣盎然中动脑、动口、动情、动手,他们觉得作业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活动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和开放的课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活动作业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广告词、调查报告等等,使学生在实践作业过程中,发展智能,提高综合素质。
二、作业的层次性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差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班级中学生基础不同的现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考虑各种层次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供学生选择。既保证优等生吃得饱,又保证后进生吃得了。语文具有丰富的思维性,打动人心的艺术性,如果强调标准化、同一化、形式化,就是以偏概全,渐渐地把学生训练成考试能手,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语文教学重感悟,我们要重视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理解、表达要带有个人情感,这样才能有个性、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我们班的学生有的动作很快但记忆不好,有的动手能力差但口语表达能力很好,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天生有着差异。我们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孩子在作业层次上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为了能够充分了解掌握这些学生的情况,再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我把学生依次分为ABCD四个等级,然后为每个孩子设计不同的作业。
学习完《坐井观天》后,我为学生分别布置了如下作业:A.表演课本剧;B.有感情的背诵全文 ;C.摘记感受最深的段落并背诵;D.掌握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梯度性作业的设计,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本知识得到巩固,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
三、作业的丰富性
语文作业设计的多样化会使学生突破了课本的束缚,既注重了学生课内外知识的丰富与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又大大提高了语文学科的质量,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就越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类型的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我班里的学生们每天傍晚回家后阅读课外书,制作读书卡;利用假期旅游制作旅游卡,并且在班级、学校中展出;结合科学课中养小动物来写观察日记;结合课文内容的拓展进行小练笔。
通过读读、演演、唱唱、在学生们的心中,作业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的精神享受。
回顾我所走过的探究之路,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而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下,如何设计出实用又受学生喜欢的作业还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更多灵活、多变、有效的新型作业。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努力去设计优秀的作业,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这条路已经在我们的脚下,这条路也是刚刚开始。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
关键词: 设计;作业;层次
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没详细明确的要求,然而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反馈手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甚至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我们如何在学生的作业领域落实新课标精神,渗透新课程理念,这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现实、急需研究的问题。下面我谈谈对语文低段作业设计的一些尝试:
一、作业的兴趣性
现代心理学表明,学习的好坏除了智商外,还受情商的影响,即受学生情绪、心态的影响。当学生情绪活跃、积极投入时,思维就能充分调动起来甚至超水平发挥,使训练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提供的语言训练因素,紧密联系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勇于拓宽训练形式,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引进作业中,让每道题对学生产生诱惑力,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在兴趣盎然中动脑、动口、动情、动手,他们觉得作业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活动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和开放的课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活动作业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广告词、调查报告等等,使学生在实践作业过程中,发展智能,提高综合素质。
二、作业的层次性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差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班级中学生基础不同的现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考虑各种层次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供学生选择。既保证优等生吃得饱,又保证后进生吃得了。语文具有丰富的思维性,打动人心的艺术性,如果强调标准化、同一化、形式化,就是以偏概全,渐渐地把学生训练成考试能手,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语文教学重感悟,我们要重视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理解、表达要带有个人情感,这样才能有个性、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我们班的学生有的动作很快但记忆不好,有的动手能力差但口语表达能力很好,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天生有着差异。我们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孩子在作业层次上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为了能够充分了解掌握这些学生的情况,再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我把学生依次分为ABCD四个等级,然后为每个孩子设计不同的作业。
学习完《坐井观天》后,我为学生分别布置了如下作业:A.表演课本剧;B.有感情的背诵全文 ;C.摘记感受最深的段落并背诵;D.掌握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梯度性作业的设计,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本知识得到巩固,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
三、作业的丰富性
语文作业设计的多样化会使学生突破了课本的束缚,既注重了学生课内外知识的丰富与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又大大提高了语文学科的质量,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就越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类型的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我班里的学生们每天傍晚回家后阅读课外书,制作读书卡;利用假期旅游制作旅游卡,并且在班级、学校中展出;结合科学课中养小动物来写观察日记;结合课文内容的拓展进行小练笔。
通过读读、演演、唱唱、在学生们的心中,作业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的精神享受。
回顾我所走过的探究之路,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而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下,如何设计出实用又受学生喜欢的作业还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更多灵活、多变、有效的新型作业。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努力去设计优秀的作业,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这条路已经在我们的脚下,这条路也是刚刚开始。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