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浅析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bt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我国部分区域森林病虫害面积不断扩大,应该加强防治工作,建立起测报的体系,有效提高检疫的水平。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该把维护生态平衡作为出发点,使用综合防治与生态控制的措施,加强预防工作的力度,有效落实综合治理。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
  1、综合治理概念
  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有许多的防治方法,各种防治方法有自身的优点与局限性,仅仅使用一种措施,不能够达到防治的效果,有时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综合治理指的是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一种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防止出现矛盾,发挥调和的作用,确保在经济条件下允许的防治体系。
  2、综合治理原则
  2.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病虫、森林、天敌三者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当它们存在于同一环境中,其发生、消长与环境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和环境一起构成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治理,指的是在育苗、移栽與养护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控制和调节生态系统里的一些组成部分,创造有利于病虫天敌和植物的生存,不利于病虫发展的条件,有效预防或者减少病虫害。
  2.2、从安全角度出发
  按照森林生态系统内各个成分的运动规律和相互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对象,考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灵活地选择一种或者几种符合园林具体条件的技术与方法。例如园林管理技术、物理机械防治、病虫天敌的利用、化学防治等。对于病虫害,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相应的对策,并且需要注意实施的方法和时间,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与此同时,将副作用降到最低,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保护人、病虫害天敌与植物的安全。
  2.3、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其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使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不会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经济允许水平在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人们应该把握病虫数量,才能够使用有效的措施,避免病虫害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倘若病虫的危害程度小于防治的指标,可以不进行防治。倘若危害程度超过防治指标,那么应该及时进行相应的防治。
  2.4、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进行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可以使用化学农药,但是应该从自然关系的角度出发,科学地合理地进行农药的使用,在园林中,应该选择高效的、无毒的、污染程度轻的农药,避免对人畜带来毒害,减少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充分使用和保护天敌,加强对于自然控制各个因素的控制,有效增强自然的控制力。
  3、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
  3.1、做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美化城市的基础上,对植物品种进行合理的配置,应该注重长远的病虫害问题的解决。对于本地区出现的较为严重的害虫种类,应该减少害虫喜食植物的种植,多栽植能够抗病虫或者耐性强的植物,从而减少有害生物的寄主,通过种植规划的方式,有效减少病虫害。
  3.2、防治有害生物入侵
  近些年来,外来的有害生物对于我国林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特别是美国白蛾,其在内蒙古周围的地区造成严重的影响,对自治区的林业造成了威胁。各个地区、各个相关的部门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最初的阶段就有效控制隐患。商检、海关、森检部门与木材检查站应该落实相应的责任,一起协调作战,封堵外部的入侵通道。林业部门应该坚持疫情普查的制度,做好常年的监测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的调查,倘若发现了病死树与新型的有害生物,应该及时上报给有关的部门,进行送检的工作。
  3.3、加强养护方面的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病虫害和植物的生长情况有关。对于一些生长势比较差的植物,应该及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以及松土等工作,提高植物自身对于病虫的抵抗能力,并联系秋冬季的修剪工作,有效去除染病虫的枝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调节植物的养分,还能够减少病虫的来源,有效增强植物的生长势,营造一个不利于病虫害繁衍、发展的环境。
  3.4、开展生物的防治工作
  生物防治对于病虫害的作用比较持久,并且效果显著。倘若害虫的天敌建立了种群,就能够长期持续的控制害虫,这是化学农药没有办法达到的效果。开展生物防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首先,林业种类应该比较丰富,能够有助于天敌的繁衍和生存,因此,需要加强对于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创造有助于天敌发展的环境。现今,一些国家已经加强了对于植物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立法,出台保护植物新的管理标准,现今,生物防治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与推广,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后续应该不断发展生物防治的技术,从而有效控制病虫害。
  3.5、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现今,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般使用常规喷雾的方法。根据相应的测算显示,在一般的喷雾下,施药器械喷洒的农药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五十能够沉积在植物的叶片上,不足百分之一的农药能够沉积在靶标害虫。这种施药的方法效率比较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农药,还会使许多农药流到非靶标的环境中,导致人畜中毒,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农药的施用技术,提高农药使用效率,降低在非靶标环境中农药的投放量,保护人们生存的环境。
  3.6、合理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能够保护天敌,有效减少害虫,降低对于人畜的危害,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对病虫害起到持续的控制。生物农药有灭幼脲、Bt乳剂,近些年来,花保和烟渗碱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首选农药。化学农药一般是在应急的时候使用,有效落实靶标防治,尽量使用低毒的、对于环境污染比较小的药剂,不用或者少用广谱性化学农药,对于用药品种进行经常性的变化,并且混用配方,避免害虫出现抗药性。施药应该使用根施、涂茎以及注射的方法,减少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
  4、结语
  我国应该把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纳进林业工作的重点,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确保森林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涂小强.城市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中国园艺文摘,2012,(12).69-71.
  [2]马宇.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3,(01).112-113.
  作者简介:宋月英(1974年-),女,满族,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本科学历,林业工程师; 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石漠化治理的现状,梳理了我国目前采取的石漠化治理相关措施,分析了岩溶石漠化山地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办法,旨在不断提高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水平。  【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技术体系  【引言】: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荒漠化现象。它属于一种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形态,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资源、水资源及相关的农林生产和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林木的大量种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污染问题,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本文以桉树为例,探讨了桉树人工林生产力长期保持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 生产力保持机制  【引言】:我国进入了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如何面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如何缓解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人们意识到工程造林对环境的有益影响。为了持续的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期刊
【摘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比较关键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严重,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怎么样将国民经济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联系是现在社会需要进行分析的热点。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引言】:生态文明一词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前苏联的学者提出,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结果被纳入共产主义
期刊
【摘要】:林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产业的转型升级,近些年对林木的采伐量逐渐增大,森林的生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此,林业技术装备的改进和发展成为政府林业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重心之一,客观、全面地分析我国家林业技术装备现状,并探索提升林业技术装备发展的有效措施,研究其发展趋势,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林业; 技术装备; 现状; 发展趋势  【引
期刊
【摘要】:林业绿化树移植栽培作为复杂的一项工程,简析了当代城市建设的环境下绿化树木移植的意义、具体的林业绿化树移植栽培技术、以及林业绿化树木移植后的养护管理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移植树的存活率,提高绿化成本,为更好的生存环境服务。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林业绿化移植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林业绿化;树移植栽培;技术措施  1、树木移植原因分
期刊
【摘要】:桉树是世界上最高产的三大树种之一,对于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效益以及生态林主要内容,并对桉树的生态建设进行全面阐述,最后阐述了桉树生态林经营的相关策略,希望相关人员能够加强对桉树的重视,对桉树进行合理经营,进而提高我国生态效益。  【关键词】:桉树;生态效益;生态林经营;策略  近年来,伴随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林业事业的发展,桉树作为森林重要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呈现相对显著的水土流失,因而给其整体上的生态带来了破坏。近些年以来,退耕还林的举措正在全面适用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根本宗旨在于实现水源涵养,对于其应有的土壤水分效应予以全面优化。因此可见,针对黄土高原如果要全面施行退耕还林,那么应当密切关注保持土壤水分的实效性,通过运用综合性的举措来涵养土壤水分并且优化黄土高原的整体生态条件。  【关键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土壤水
期刊
[摘要]:薄壳山核桃是一种新型核桃品种,具有广泛的用途,被人们应用到各个领域,果用、材用、油用等,美国薄壳山核桃主根发达,须根量较少,因此对其栽培技术有着严格要求,而且移植成活率比较低,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对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还不够成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安徽省于1901年引入薄壳山核桃,已有百年历史,现在我省各地均有零星分布,对薄壳山核桃品种进行相关试验与探究,
期刊
【摘要】:林业作为维护生态安全、生产生态产品的主体部门,必须切实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现状与解决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解决措施  1、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建设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在经济水平不断增长的同时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尽可
期刊
摘要:当前,林业资源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社会对其的需求速度了,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生态建设,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可以有效地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生态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先介绍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再说明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生态建设;问题及解决措施  1、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林业产业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