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探讨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xwindo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林木的大量种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污染问题,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本文以桉树为例,探讨了桉树人工林生产力长期保持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 生产力保持机制
  【引言】:我国进入了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如何面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如何缓解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人们意识到工程造林对环境的有益影响。为了持续的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人工林生产力的长期保持问题,成了人工造林的突出问题。
  1、营林措施对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
  营林措施对人工林产生长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对生产力方面,更是不可忽视。具体从国家层面来讲,营林主要目标是营林面积,从营林主体来讲,还包括成活率,林木年生长量,水肥管理情况,以及病虫综合治理等因素。这些指标和因素一起构成了营林的目标。从经营的角度来讲,就是现行的管理体制对营林造成的有利或者不利影响,以及对生产力的长期影响。一句话,上述因素综合科学管理对营林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作简单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全国来看,由于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桉树种植规模、种植比例和种植数量来讲,基本上是首屈一指的。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单一使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板结,造成肥料吸收率下降以及成林生产效率缓慢增长的问题。还有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造成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以及水源不同程度污染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单一大面积种植的问题,会造成森林生态系统脆弱失衡退化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一而足。实际上在营林之初,就应该做出详细规划,综合论证,从生态的、经济的、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论证分析,拿出切实可行的可持续经营的发展方案和实施方案。
  2、桉树人工林研究进展
  桉树,由于具有速生、高产、轮伐期短,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桉树作为我国南方储备树种,其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有非常有利的发展前景。桉树人工林的系统研究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开始的,主要是从事引种、示范推广以及相应的实验研究。从以前的零星的分散的种植,到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从全国范围来看,广西的桉树不论种植规模,还是数量上来讲,处于全国遥遥领先。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目前广西桉树种植面积已达到大约200-220万公顷,人工商品林占25-30%左右。占全国的50%左右。这些数据随着全国种植桉树规模的扩大和增长,还在不断变化之中。特别是在南方十个省份中,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桉树的种植也有一定的规模。在各地引种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天时地利等因素的分析,如果该树种不适合当地的气候或者土壤要求,就不能强行推广。随着这一树种的不断推广,在一些省份和地区,就要保持适度规模,以适应生产和林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要求在林业生产中,不同树种之间合理搭配,避免单一树种引起的生态单一性。
  3、桉树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机制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持久性,决定了该系统对人类生产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的贡献程度。要要求相应树种和生态具有持久的长期的生产力。桉树人工林长期生产力,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维持,就能够保持其长期的生产力。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3.1桉树苗木繁殖的抗性锻炼
  在桉树苗期,从苗圃就进行抗性锻炼,以适应不同生态与气候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和科研单位,设立人工气候室以及不同土壤的生长适应性实验,设立不同的条件因子,根据设立的条件和因素,筛选目标苗木,以达到提高桉树不同生态条件的适应性锻炼的目的。目前来讲,无性系的繁殖工作,是一个亮点。无性繁殖和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桉树栽植规模扩大起了积极的作用。如何能够培养出适应中国土壤地力和气候条件的桉树品种,需要加大这一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投入工作。
  3.2不同生态条件的适应性锻炼
  将经过不同条件以及抗性锻炼的苗木,放在相应的生态条件下,进行适应性锻炼,达到筛选目标苗木的目的。通过适应性的锻炼得到了目标苗木,在进一步进行苗木的繁殖,保持这种适应性。也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等手段,进一步改良品种,增强其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3.3加强苗期以及生长初期的综合管理
  在桉树苗期和生长初期,要加强肥水的科学管理,多多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少用单一的化肥,避免土壤板结,造成土壤养分失调。造林后,做好除草抚育工作。追肥一般在雨后土壤湿润及时进行。在桉树生长后期,要加强综合管理
  ,包括对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工作,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对检疫性病虫要多加防范。在林木抚育方面,一般采取带状抚育的方式,在植株行间,开辟1.5-2.0米间距的桉树生长带,耕翻土壤,覆盖以草,以利于土壤肥沃保持林间生态小气候和生物多样性。
  3.4加强生态多样性的研究
  生态多样性主要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以及基因的多样性。桉树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为了达到更高的生产力,需要依赖生态多样性。为了保持生态的稳定性,需要引进新的树种,与之匹配。还需要与之匹配新的土壤条件和林间小气候条件。这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加以论证和研究。在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之上,再谈桉树的生产力问题,对于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产生深远性的影响。
  结语
  总之,桉树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的外来树种,如何发挥其生产力,并保持其可续性和长期性,需要从多个部门进行综合调研和探究。从经济学方面、社会学方面、生态学方面、生物学方面、基因多样性保持等诸方面进行研讨,无疑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和十分必要的。桉树的种植规模要保持适度,在雨水丰富以及土壤肥沃的地区,可以作为广大林农快速致富的一条路径。
  【參考文献】:
  【1】杨民胜,桉树人工林在科学经营.[J]中国造纸学报2009(增刊):216-220
  【2】黄国琴,赵其国.广西种植桉树的历史现状生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J]生态学报,2014(9):5143-5151
  【3】曹继钊,李孝忠.桉树人工林沃土保育与可持续经营思考.[J]广西林业科学,2017(6):233-236
其他文献
【摘要】:基层林业对我省林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省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当前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极其重要。  【关键词】: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对策  【导言】:在我省,开展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旨在加强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与有效保护,适应林业生产多林种、多树种、绿化、美化等多方面工作,提前准备优良品种,推进林业的各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的林业资源存储量比较小,滥砍滥伐问题比较严重,林业造林工作压力比较大。林业造林技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科学高效的林业造林技术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林业造林面临的问题,结合多年的研究经验,讨论合理有效的林业造林技术,希望对我国林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方法  1、我国林业造林面临的问题  1.1林业资源存储量较小  我国林业资源储量比较小
期刊
[摘要]:红枣(Ziziphusjujuba)又名大枣,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 Mill.)植物。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落叶或常绿乔木,或藤状灌木;枝常具皮刺。在文中主要就本地富硒红枣产业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本地的富硒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富硒红枣,栽培技术,产业  [引言]:红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我国“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
期刊
[摘要]:大樱桃又称甜樱桃,属欧州品系,喜凉干燥和日光充足,具有果大、色艳、味佳、耐贮运、花果期管理时间短、投入小、成熟期长、市场周期长、果期用药少等特点,是公认的安全无残留水果,其经济效益高。结合多年栽培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大樱桃丰产栽培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樱桃;丰产栽培技术;技术管理  1园址的选择  1.1光照。由于大櫻桃是喜光性极强的树种,而且光照对大樱桃品质影响极大,因
期刊
[摘要]:大樱桃是我国经济价值较高的果品,大樱桃种植面积的增加也导致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加强对大樱桃病虫害的防治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在分析导致大樱桃致病原因的基础上,分析防治大樱桃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大樱桃的质量与产量,有效控制大樱桃病虫害问题的发生,要在大樱桃种植基地广泛开展大樱桃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体要结合土地性状、地区性病虫害特征,采用有效的办法积极防止病虫害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科学防范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努力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随着难度不断加大,对当地的苗木危害也加重,这就要求各地必须严格抓好有害生物防治这一主要工作,以减少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保证林业生产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 生物;防治  1、林业及有害生物现状  1.1林业现状  临夏县天保工程中,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3
期刊
【摘要】:森林资源是经济增长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尤其是在当前资源和能源总量急剧减少,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背景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是必然选择。在林业发展中,林木生长中会受到病虫害影响,造成森林资源遭受严重侵害,而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效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木的生长情况。但是,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约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本文就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分析,寻求有效
期刊
【摘要】:所谓生态林业,包含了经济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相比传统的林业产业,生态林业属于新型的林业生产方式,其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以不破坏生态稳定性及多样性为前提,通过向林业系统中投入物质、能量来提高生态林业系统的生产力及能量转换率。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生态林业建设防护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境;林业建设;趋势  1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
期刊
【摘要】:林业产业既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既承担着发展社会经济的作用,也承担着森林系统的生态作用。随着社会文明不断发展,人们越发重视林业产业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因此,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进一步扩大林业的生态效益,成为各林业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经济;发展  【引言】:林业产业作为我国森林系统的
期刊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石漠化治理的现状,梳理了我国目前采取的石漠化治理相关措施,分析了岩溶石漠化山地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办法,旨在不断提高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水平。  【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技术体系  【引言】: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荒漠化现象。它属于一种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形态,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资源、水资源及相关的农林生产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