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ij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人才的德育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了常态。初中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有关道德与法治方面知识的学习,对于道德与法治的了解很少,这一阶段对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老师要抓住这个时间段在教学中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老师需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教学。
  引言
  一般来讲,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很少会接触到道德与法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知识,因此,初中阶段就成为了塑造学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德与法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三观塑造,这也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老师需要在教学中适当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在老师和家长的引领下逐渐接触社会,并且这个时期的学生对生活的各方面已经开始慢慢产生自我的认知,但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很多学生会出现无法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问题,自我三观的形成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初中生从容的面对社会,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有效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对于学生而言,老师教什么,学生就会学什么。因此对于老师而言,在开展实际的课堂教学之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则是自己要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核心的内容和要求,在这个建设目标引领下的中国会逐步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国对美好社会的一个生动表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能够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最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从各个方面对公民的个人行为提出了一定的限制和要求,有效的调节了公民个人和祖国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从公民和法律的关系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容,不但有利于法律方面知识的教学,而且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教材在老师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中所选内容一般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老师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时,一定要把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学生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之后,才能再额外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而且,老师要对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不能单单注重教材内容的表面意义,要寻找教材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并充分的利用它。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这一单元的内容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以及关心国家发展等内容,就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能够有效的引领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内涵。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际上与学生的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其内容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人们的生活行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的融入生活的元素,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和身边的每个人共同维护祖国的统一。在教学中融入生活的元素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我们并不遥远。
  结束语: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老师需要不断的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内涵,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参考文献】
  [1]朱德蘖.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1.
  [2]尚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榜样教育的运用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3]贾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古文经典名句的运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教科书中的实践操作,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好素材。学生学习过电学知识后,应让学生进行动手设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可以让先画电路图,再按图连接操作,或者根据实物位置,画出电路图再连接操作,在学生懂得简单电路原理后,再让学生拓展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探索物理奧秘的激情。  【关键词】物理教学;电路操作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教育4.0时代”是个非常崭新的概念,大概创立于2015年,它是指以互联网为信息载体及传递管道,以智能终端与移动智能终端为人机交互界面,以满足学习者心智体验及促进其心智发展为目标,以他组织(权威组织)结合自组织(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形态。教育专家认为,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社会现象,每当人类文明跃上一个新台阶,与之相应,这个时代的教育也必将发生重大飞跃——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将发
【摘要】经典是历经历史筛选而出的文明精华,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结晶,经典中承载着优秀的思想和精神,是完美的教育素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活动发起已久,旨在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汲取正能量,获得精神滋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本文试探讨如何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诵读经典,感受经典,提升自我,传承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此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但在
【摘要】“探、做、析”实验教学模式,旨在改变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把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运用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组织程序中,探索科学的实验教学操作方式和教学策略,对实验教学的组织过程进行规范和引导,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实验探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 探做析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7-1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和推进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领域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全面、更新颖、更完整的要求,强调教师既要为学生传授丰富的学科知识,又要通过多元化、趣味化、实用化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要始终基于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视角,创新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理念,真正推动中职英语教学高效发展,使学生能够切实感知到英语学习的魅力和乐趣。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蓝图,特别是目前我们引领世界的5G时代,将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等的高速发展,而这些都需要数学的参与,数学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高,甚至数学突破的高度决定科技的高度。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转变数学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广大数学教师要继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得教学方式的选择既符
【摘要】合作创作对于美术学习有着明显的积极影响,它能够改善课堂教学创作的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它以创作过程的集体性为出发点,注重生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合作创作通过组织开展学生之间合作互动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学生与群体的共同发展,是一种积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关键词】整体观 合作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
【摘要】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学生学习素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在当前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态度降低了教学质量,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要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这种方式的帮助下,会对文言文内容进行整合,加强针对性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因此,本文就对群文阅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群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
【摘要】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社会即学校,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生活化学习非常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深入生活,去寻找生活当中的道理和知识,这样对他们的思维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作用。知识原本就来源于生活,是根据生活当中的问题从而整合、分析,来引发学生思考,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可以探索、开拓,从而激发自身所蕴含的潜能。学生需要保持学习的动力与探索精神,推动自己前进、发展。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摘要】作为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及民族美德、精神的人文学科,语文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素养与品德的重任,也是感恩教育开展的主阵地。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实际教学需求,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元素,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高效感恩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观念和正直、感恩的美好品德。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上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为了助力课堂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