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信息资源管理业稳定发展的根基建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之上,如此大量从事该专业工作的人才将为信息社会所利用。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1.1计算机管理范围。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包括事务的及时处理、管理利用信息、知识工作、办公应用信息、决策上的支持、群决策支撑及经理管理支持等系统,具体管理功能(如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是信息系统针对的范围。在这方面,了解计算机应用的领域针对范围是学科探索的重中之重,以使繁复的计算机技术上的大体逻辑得以应用。
1.2信息系统的开发法则。
研究以何种低廉的成本组建可靠而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信息系统是该学科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创建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信息系统,以便为组织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的、有价值(提高运作的效率、提升组织在市场主体上的竞争能力或创造新的价值)的信息进行研究,这是早前研究的重点;随着发展,软件技术的提高和商品化软件市场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研究的重点又渐渐发生转移——信息系统的开展执行及与之有关的管理问题。
1.3信息系统的管理。
大型计算机主机是尚未发展成熟的信息系统的建立主体,因此聚合式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也就在非人力的干预下而自由发展。此后,功能多样的微型计算机和相关应用软件陆续面世,而在管理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功能上,用何种方法,就出现分歧。与此同时,信息系统的“对外承包”成为新的焦点,这是基于软件市场和信息系统服务的兴盛。因此,本学科提出了“信息系统”的可控制性、建立在合同上的信息系统供应、购买关系等的探索问题。
1.4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可行性。
现今信息系统已被公认为是现代组织运行的根本条件,这是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但从计算机被加入管理的层次方面起,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就一直为人们所质疑。信息系统的评价,是该学科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评价的准则、方法和过程。真实的情况是,初期用以代替人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有一定的价值的,这是极其明显的。
1.5信息系统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自该学科“诞生”,人们就长期致力于研究信息系统对社会福利、工作模式及生活模式所受到的影响。对除了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益和风险对于组织中或组织的不同人员的不同影响上的探索,以及不同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受到的不同种影响;对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受到信息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另外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还有: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及对社会民主生活人的隐私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等。
2.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措施
2.1打牢基础寻求突破。
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他信息技术等都是一些基础的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都应该对此类学科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如果要求达到精通的程度的话,对于学生来说,则是不太可能的。但要成为专业人才,该专业的学生理应达到对此对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的程度。
2.2创造环境因素。
日本人对此的观念是“人才是经济的支柱,信息是经济的生命”。日本经济的发展有着令人惊讶的速度,主要是由于日本对于充分开发人才潜能和挖掘储备国内外的优秀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有独到的见解和作为。但是,有关此的信念、观念和意识,只被我国的少数人意识到,不少人还处在尚未完全了解和未知的意识状态。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强化信息意识,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信息意识的问题,是十分紧急和严重的。
2.3深入改革,创新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为主的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为目的,需要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这个问题就更需要彻底解决。而用户日益增多的需求是不断改变和前进的,而稳定性,是对于有关信息资源开发整理综合的过程及原理方法的重要核心课程的要求,使该专业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具备不同的偏重,取决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及学生因素的影响,产生必然的变动性就是在教学上的课程体系的呈现。
2.4思想与时俱进。
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教育的思想,结合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充分利用。相互呼应、相互牵制是教育的思想、技术现代化的准确关系描述,是促使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因素。有了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实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规模和教学方式就会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思想,认真研究探索现代教育的理论知识,大胆研究摸索新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将更为优秀的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为了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要努力地引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2.5对专业实验室的加强建设。
为了组建涵盖如知识信息构建、信息系统设计采集、信息解析模式、信息网络整理管制、对计算机信息目录的检索等,用于专业研究的实验室,必须按专业教育涵养知识,并对信息技术实施应用构建实验教学结合的模式,是我们应该采用的正确合理的方式。其目的是: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实现配套;完整地结合专业实验室对与其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开放,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3.结语
高速前进的信息化正迎来新的发展,这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为了培养人才,必须展开一个全新的课题。对于人才的栽培,必须做好,也必须在深度上有一定简单的和根本的理论,并且对于一些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尽管没有实践经验可以参考及社会承认认知不高。
参考文献:
[1]张玫,谢秀颖,段培永.建筑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
[2]陆林,杨钊,黄剑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酒店实习教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4).
[3]程先富.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教学方法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
[4]庞建勇.土木工程专业《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05).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1.1计算机管理范围。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包括事务的及时处理、管理利用信息、知识工作、办公应用信息、决策上的支持、群决策支撑及经理管理支持等系统,具体管理功能(如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是信息系统针对的范围。在这方面,了解计算机应用的领域针对范围是学科探索的重中之重,以使繁复的计算机技术上的大体逻辑得以应用。
1.2信息系统的开发法则。
研究以何种低廉的成本组建可靠而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信息系统是该学科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创建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信息系统,以便为组织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的、有价值(提高运作的效率、提升组织在市场主体上的竞争能力或创造新的价值)的信息进行研究,这是早前研究的重点;随着发展,软件技术的提高和商品化软件市场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研究的重点又渐渐发生转移——信息系统的开展执行及与之有关的管理问题。
1.3信息系统的管理。
大型计算机主机是尚未发展成熟的信息系统的建立主体,因此聚合式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也就在非人力的干预下而自由发展。此后,功能多样的微型计算机和相关应用软件陆续面世,而在管理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功能上,用何种方法,就出现分歧。与此同时,信息系统的“对外承包”成为新的焦点,这是基于软件市场和信息系统服务的兴盛。因此,本学科提出了“信息系统”的可控制性、建立在合同上的信息系统供应、购买关系等的探索问题。
1.4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可行性。
现今信息系统已被公认为是现代组织运行的根本条件,这是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但从计算机被加入管理的层次方面起,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就一直为人们所质疑。信息系统的评价,是该学科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评价的准则、方法和过程。真实的情况是,初期用以代替人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有一定的价值的,这是极其明显的。
1.5信息系统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自该学科“诞生”,人们就长期致力于研究信息系统对社会福利、工作模式及生活模式所受到的影响。对除了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益和风险对于组织中或组织的不同人员的不同影响上的探索,以及不同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受到的不同种影响;对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受到信息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另外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还有: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及对社会民主生活人的隐私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等。
2.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措施
2.1打牢基础寻求突破。
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他信息技术等都是一些基础的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都应该对此类学科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如果要求达到精通的程度的话,对于学生来说,则是不太可能的。但要成为专业人才,该专业的学生理应达到对此对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的程度。
2.2创造环境因素。
日本人对此的观念是“人才是经济的支柱,信息是经济的生命”。日本经济的发展有着令人惊讶的速度,主要是由于日本对于充分开发人才潜能和挖掘储备国内外的优秀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有独到的见解和作为。但是,有关此的信念、观念和意识,只被我国的少数人意识到,不少人还处在尚未完全了解和未知的意识状态。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强化信息意识,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信息意识的问题,是十分紧急和严重的。
2.3深入改革,创新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为主的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为目的,需要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这个问题就更需要彻底解决。而用户日益增多的需求是不断改变和前进的,而稳定性,是对于有关信息资源开发整理综合的过程及原理方法的重要核心课程的要求,使该专业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具备不同的偏重,取决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及学生因素的影响,产生必然的变动性就是在教学上的课程体系的呈现。
2.4思想与时俱进。
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教育的思想,结合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充分利用。相互呼应、相互牵制是教育的思想、技术现代化的准确关系描述,是促使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因素。有了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实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规模和教学方式就会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思想,认真研究探索现代教育的理论知识,大胆研究摸索新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将更为优秀的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为了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要努力地引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2.5对专业实验室的加强建设。
为了组建涵盖如知识信息构建、信息系统设计采集、信息解析模式、信息网络整理管制、对计算机信息目录的检索等,用于专业研究的实验室,必须按专业教育涵养知识,并对信息技术实施应用构建实验教学结合的模式,是我们应该采用的正确合理的方式。其目的是: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实现配套;完整地结合专业实验室对与其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开放,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3.结语
高速前进的信息化正迎来新的发展,这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为了培养人才,必须展开一个全新的课题。对于人才的栽培,必须做好,也必须在深度上有一定简单的和根本的理论,并且对于一些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尽管没有实践经验可以参考及社会承认认知不高。
参考文献:
[1]张玫,谢秀颖,段培永.建筑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
[2]陆林,杨钊,黄剑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酒店实习教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4).
[3]程先富.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教学方法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
[4]庞建勇.土木工程专业《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