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明德:千年古镇 依水而居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xud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地名结尾处凡是有“明德”字样的,就意味着这里是某条河流的入海口,或者小河汇入大河的地方。有着浪漫名字的探戈明德小镇,就是因探戈河从这里汇入德国第三大河流易北河而得名。小镇的人依水而居,也以此为荣。
  小镇给人的感觉,犹如中国的周庄,或者乌镇。但是,“水乡”并不是她的唯一元素。
  “穿越”小镇千年
  特别令这个不足万人的小镇上的居民感到自豪的,是他们曾经的“皇帝邻居”身份——1373年,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收購了勃兰登堡,并于同年9月3日在探戈明德修建了他的行宫。查理四世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力:这位颁布了著名的《黄金诏书》的皇帝,把波西米亚做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核心,布拉格做为帝国首都,并把布拉格修建为当时最美丽富裕的城市。现在大批前往欣赏布拉格魅力文化的游客都要感谢一把查理四世。查理四世也被戏称为“商人皇帝”,他的大部分财产都来源于他的商业头脑,探戈明德也因此成为了一座水边商业城市。查理四世的行官如今已被改建成了一个五星级宾馆,内部的装修风格基本上也保持了行宫的原貌——如果不是现代化的电梯、客厅里的电视和明亮的洗手间提醒人们自己身处21世纪,你一定会恍然有种做把皇帝、皇后的穿越感。而当年皇帝的御膳房如今也是对外开放的餐厅,天气好的时候,坐在皇宫的院子里,居高临下,赏易北河美景、品传统美酒美食,也成了平头百姓的一大享受。
  我还参加过2009年探戈明德小镇的千年庆典。按小镇上的规矩——就算不参加演出和游行,也要化妆并穿上有故事、有说法的服装。那几天,整个小镇一时间变成了一个巨型的舞台,或者说更像一个电影拍摄基地,每个人都是演员,每个人都是这出大型喜剧中的一个小角色,让人恍然梦中。一不留神,就有“皇帝和皇后”带着侍卫跟你近距离接触,或者从你身边走过;不时地还会有悲喜冤家在街角上大声地“吵起架”来——那是随时随地上演的街头情景剧。演员们甚至会拉着路人一起表演,整个街道笑声不断。市政府前的小广场和老城墙外边广场上的几个大型的露天舞台上,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演员和各种音乐组合不间断的专业演出,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那些手工艺人,他们不仅穿戴着传统的民族服装,而且现场表演纺线、打铁、木工等手工艺,并且在现场售卖成品。
  我大概是那次庆典上唯一的一个中国女人,本想妆扮成中国的皇后或者公主,可是在出租戏装的德国小店里没有这套行头,就临时抓了一件带金色绣花边儿的黑色斗篷,配上一副威尼斯女人在化妆舞会上戴的眼镜面具,跟在分别装扮成德国皇帝、皇后和一位船长的朋友身边,号称“皇家远方来客”,回头率也相当高。
  我甚至听到有人半开玩笑地悄声说:“看——一个真的、活的中国女人呢!”
  小镇隆重的千年庆典持续了一周时间,只有九千多居民的小镇接待了3万多游客,镇上每天游人如织,欢声笑语,打破了小镇往日的宁静。庆典活动的高潮是最后一天的化妆游行——再现了小镇千年来发生的很多重大事件,其中当然少不了皇帝理查四世。“皇帝和皇后”及“皇室成员”们当然都是骑马或者乘坐华丽的马车,后面浩浩荡荡徒步跟随的是随从和“宫女”们。我作为“皇家远方来客”,跟着我的“皇帝”朋友,站在他一个远房亲戚临街房子的窗口,完整地把游行的盛况尽收眼底。特别是在游行队伍行进一半的时候,晴朗的天空上,突然就飘过一片不起眼儿的小乌云,偏要在小镇的上空落下雨来凑热闹,把街上游行的“皇帝”“皇后”和随从们淋个正着,倒是我们这些业余客串的“皇室成员”,居高临下,躲过一劫。不过,那些被淋湿的“大人物”们,丝毫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阵雨影响,依然威风不减,路两旁水泄不通的观众也没有退却,依然兴致勃勃地鼓掌和欢呼。游行持续了好几个小时,把千年历史长河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浓缩到这几个小时,真不得不佩服小镇人的良苦用心,没有辜负了他们“皇帝邻居”的身份。
  小镇处处有玄机
  大型庆典之后的小镇,好像一位退去浓妆、走下舞台的清秀丽人,她古朴自然、不施粉黛的美丽更加值得人们驻足流连、细细品味。
  从保存完好的高大的城门进到小镇,只有两条主路,都是单行——一条路进,一条路出。街道两边,二百多年的房子都算是很年轻的了,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房子,但是房子的门窗、墙壁和屋顶,经过主人精心修葺和装饰,每个细节都能看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临街的一层房屋,有很多百年以上的老店铺,从咖啡馆到餐厅,从工艺品到服装,从酒庄到表店,小巧精致,总能让人找到惊喜。我住的“黑鹰”宾馆,就是一个古老的建筑改建的四星级庭院式酒店。建于1430年的小镇中心的市政厅,东翼24米高的雕花外墙向人民显示着昔日的繁华和建筑艺术的精湛。市政厅曾经是老市长的居所,如今一大半儿是小镇的历史博物馆,里面还有船舶展览。最上面一层是一间宴会厅和市民举行婚礼的礼堂。
  市政厅楼下的一侧,曾经是法院公审罪犯的场所,如今竖立着一个真人大小、戴着手铐脚镣的娇小妇人雕像。她那柔软纤细的双手向前方伸出,哀怨的眼神好像正在向路人诉说心中无限的委屈——她曾是小镇上一个孤儿,名叫格雷特·明德,因为有人觊觎她的遗产而诬陷她,被误判为1617年9月13日那场大火的纵火犯而被处以火刑。可怜娇小的格雷特无助地死于持续了12个小时的、残酷的火刑!刽子手们用烧红的铁钳将她的手指全部掐断,手指因为烧灼的原故而没有流血。1879年,德国19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台奥多尔·冯塔纳以此为题材写出了中篇小说《格雷特·明德》,以纪念这个冤屈的灵魂。2009年3月22日,在当年的行刑地点——市政厅法院门前,人们为这位蒙受冤屈的小人物竖起了这个真人大小的雕像。为了纪念格雷特·明德,小镇上每年都有模拟当时场景的表演;还有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剧场,演出以她的遭遇改编的剧目。在千年庆典的盛大游行队伍里,也专门有一辆花车再现当年火刑的场景——一位年轻女人被绑在周围堆满木柴的柱子上……我想,这一切不仅是对那被冤枉的弱小女子寄予深切同情和惋惜,也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当时残暴、黑暗与野蛮的历史,更是警示执政掌权之人要慎用手中职权,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走过市政厅几百米,狭窄的小街尽头突然出现了一个较宽阔的广场,猛抬头,著名的圣斯蒂凡大教堂赫然出现在眼前。大教堂87米高的教堂塔楼上的大钟,历经百年依然分秒不差,悠长的钟声不仅通报着小镇上正在发生的婚丧嫁娶等重大事宜,而且保持着它准确的报时功能。
  这个大教堂曾在1617年的那场大火中化为灰烬,自1624年开始重建后,大教堂里巨大的管风琴成为欧洲十大最有历史价值的著名管风琴之一。在经过多次修葺之后,它美妙的声音终于在1994年9月重新在大教堂回响,而特别令人叫绝的是教堂里在没有麦克风情况下的扩音效果。另外,这里没有暖气设备,是德国仅存为数不多的“冷教堂”之一,很多人就是因此才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尤其是圣诞前夜的弥撒,人们口鼻中冒着哈气高唱赞美诗,才更显真诚与敬虔。除了圣斯蒂凡大教堂,小镇上还有建于1200年的古罗马式石头教堂——尼古拉教堂;1438年建造的多米尼亚修道院,曾经在17—19世纪用来储存盐;自1997年用于音乐会和画展的伊丽莎白教堂等,居然也都保存完好。
  离大教堂不远的查理四世的行宫虽然跟中国的故宫根本没法相比,但它在年年肆意泛滥的易北河边,历经磨难而完好无损,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了。这一切当然要归功于小镇那固若金汤的防洪堤坝和高大的红砖城墙。而在二战盟军的轰炸中,小镇上只损失了一些老木屋,那些主要历史性建筑都幸免于难,并保留至今,也令人不由得唏嘘赞叹。
  然而最让我流连忘返的,不是大教堂,也不是皇宫,而是一个个返璞归真又充满艺术氛围的小店铺。不说那些画廊里原创的风景小品,小酒铺里自酿的各种美酒,咖啡馆儿里飘出的浓浓的浪漫气息……就连一个小餐厅的角落——这哪里是餐厅?根本就像自家书房的一角——温馨、舒适、静谧,令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依水而居,船也是家
  小镇上的人家,也可以称为“水上人家”——几乎每户人家都有船,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驾驶帆船或者冲浪,游泳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易北河年年夏天都会上涨很多,水大的年份,附近村落地势低洼的人家地下室甚至会被淹。所以船,特别是环保节能到只借风力就能开动的帆船,就成了小镇及附近村落居民的最爱。而居住在小镇上的人,千百年来经历过无数次潮起潮落,城墙和房屋的防水设施至今都在很好地发挥着作用,当年电视画面上的“水灾”镜头让很多观众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也毫不犹豫地为到灾区视察的默克尔夫人投票加分。
  可是,小镇上的人早就习惯了这潮水年年涨的生活,对此不但毫无惧色,甚至乐在其中。城墙外码头上的大船坞和水边停满的各样帆船,也成了小镇美丽的景色之一。
  “看,那艘大船,它永远都不会开走。”顺着友人的手指的方向,看到在点点白帆往来穿梭之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船身上写着Stortebeker(中世纪著名海盗施多尔特贝克的名字)的大客船。我们顺着一个带护栏的甲板走进船舱,发现这是一家风格独特的餐厅。船上一切的装饰及用品,都给你即将远航的幻觉。船上的大小餐厅、酒吧及甲板的露天餐厅,宽敞明亮。我们一边品尝地道的德国传统美食,一边欣賞船舱外美丽的风景,不管水位多高,客人都不会受到影响。要知道“水涨船高”,那船的高度不同,让你看到的景色也不同哦!想象着涨水之后的小镇城墙外,一片汪洋淼淼,也是小镇特有的一道风景呢!
  这里还有一个独特的景观,就是小镇人的“冰泳”。不管什么体型、什么年龄,小镇人一律裸体上阵,最多在头上戴一顶酷似圣诞老人的红帽子——其实那是女人们亲手为他们的勇士们织就的毛线帽子——扑通通跳进从冰面上凿出来的一片水域里。那尖叫与欢笑汇成一片欢乐之海,展示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勇气和健康。
  这就是我眼中的探戈明德小镇——神秘、浪漫、历史厚重而充满生机。
  (摘编自红旗出版社《小镇德国》一书)
其他文献
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我疑惑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那些夸饰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我现在将以一个平原之子的心情来诉说你们的山水:在多山的地方行路不方便,崎岖坎坷,总不如平原上坦坦荡荡;住在山圈里
期刊
在故宫重返群众视野的日子里,不知有没有人想到朱家溍这个名字。他的“身影”,在如今的故宫到处可见。  第一个恢复故宫宫殿原状陈列的人,是朱家溍;第一个利用养心殿造办处的《活计档》,为文物展览与研究服务的,是朱家溍;故宫25大类的文物藏品中,其中十几个类别的最早研究者,也是朱家溍。  1946年,抗日的战火甫歇,年仅32岁的朱家溍从重庆回到北京,担任故宫古物馆编纂工作。直至2003年9月29日因病逝世
期刊
茶,在唐朝以前,确切地说在陆羽著述《茶经》以前,并不十分普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并不显著。  有一些重要的文化人物,对饮茶风尚的形成、对茶的文化地位的抬举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当中有帝王将相、文人、僧侣。  南方饮茶习俗出现得较早,汉朝时已经在长江以南形成。在西南四川,西汉宣帝时期的词赋家王褒,日常生活离不开茶。他家的僮仆日常性的事务就是烹茶、买茶,说明茶市已经形成。在东南,定都金陵的吴国,茶是常
期刊
2019年6月11日,晚清名臣丁宝桢的墓地在济南被考古专家确认。也许很多人对这位历史人物不太熟悉,但说起这道名菜—宫保鸡丁,你们一定不陌生!丁宝桢正是这道美味的始创者。  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丁宝桢考中进士,此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任四川总督十年间,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深得人心。  丁宝桢人称“丁宫保”,“宫保”其实
期刊
朱家祥(1943- ),男,云南昆明人。民间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  说起风筝,你也许会想到山东潍坊的“鲁蝶”、北京的“京燕”、天津的“津奇”、南京的“南响”,但鲜为人知的是,除了这四大风筝流派之外,还有一大流派无论是做工、技术,还是心思上都毫不逊色,那就是云南的“滇式风筝”。  滇式风筝的发展历程尤为微妙。风筝由当时朝廷发配的家眷、经商人士、驻滇军眷等携带入滇,但是那时的风筝均属北派宫廷
期刊
面对2020年春节期间全民战“疫”的形势,出版人也在积极行动。为响应社会关切,帮助大众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版界立即行动,组织一批经验丰富的传染病防治专家、病原生物与免疫专业研究学者等,紧急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手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手册》等电子书和有声读物。  据了解,目前,這些电子书和有声读物正陆续在学习强国、新华书
期刊
15年前,我第一次来伊拉克时,这个底格里斯河旁的农家小院拥抱了我;2013年我故地重游,阿布的房子已经重新装修,但第一眼,就是第一眼,熟悉的老物件就映入眼帘,让我内心陡生波澜。  阔别十年,再次见到阿布这位老朋友,我格外期待与欣喜。我特别想冲上去,再跟他来一个阿拉伯式的紧紧拥抱,既是出于我和他的个人情谊,也是向央视报道伊拉克战争的烽火岁月致意。  我们都为这次重逢而高兴。阿布问我,这次来伊拉克,有
期刊
狄兰·托马斯(1914-1953),英国作家、诗人,代表作有《死亡与出场》《当我天生的五官都能看见》等。狄兰·托马斯的诗歌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诗风精犷而热烈,音韵充满活力而不失严谨;其肆意设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击,相互制约,表现自然的生长力和人性的律动,掀开了英美诗歌史上的新篇章。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良夜,  老年人应该燃烧并对着日暮呼喊;  怒斥、怒斥那光明的微灭。  尽管聪明人临终时知道黑暗
期刊
2019年秋季南京馆藏图书订货会是展会开办以来的第二十九届,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届展会的预定时间为2019年10月11日到18日。“南京馆藏图书订货会”,自2005年开办以来,历经十四年的精心打造,已发展成为全国图书馆配行业最为重要的订货会之一,也是全国各大出版单位展示展销的重要平台。  本次展会将突出主题,专设“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小学阅读”和“文艺精品”等主题展区,为图书馆客户
期刊
疫情期间,南京图书馆闭馆,但为满足广大读者的学习和娱乐需求,信息资源开发部推出了一个专题——网上服务更精彩,整合了海量数字资源免费看、自建资源、开放获取资源、少儿数字图书馆、南图讲座和网上展厅共六个栏目,其中“海量数字资源免费看”栏目汇集了万方数据、国研网、维普资讯、超星数据等数家数据服务商,在疫情期间提供免费资源服务,让广大讀者足不出户也可以使用到图书馆海量数字资源。  同时,为满足广大读者对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