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问中生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45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广玉兰》)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广玉兰》这一课。(板书课题,师生齐读)
  师:看到课题,你们肯定有问题要问啦!
  (学生纷纷举手)
  生1:我国的名花多得很,作者为什么要写广玉兰呢?
  生2:广玉兰有哪些特点呢?
  ……
  (学生共提了5个问题,教师一一板书于黑板)
  师: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呢,待会儿读了课文以后,你们一定会知道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圈一圈;哪些句子让你动情,画一画,多读几遍,随时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做到咬文嚼字,边读边悟,敢想敢问。老师和同学们一定会为你们解疑的。
  (学生頻频点头)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我也在读同学们,我从同学们的眼神举动里读懂了什么是真正的读书?是口中有味、眼中有神、心中有思。好,下面我们就来将凝聚了同学们智慧的读书心得进行交流,回答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1:作者写广玉兰的叶片,是因为它“富有光泽”,“好像涂了层蜡”,“终年不败”,四季常青,永远“透着生气,透着活泼”。只因为有了它,玉兰花才更显得“皎洁、清丽”。
  (教师课件出示广玉兰的叶片)
  生2:作者写广玉兰的花瓣,是因为广玉兰的花朵“纯白”里透着“淡淡的青绿色”,它“玉琢冰雕”、“又显得柔韧而有弹性”,真是美极了。
  生3:作者写含羞待放的玉兰花,是因为它像小女孩似的羞羞答答、幼幼稚稚的,太惹人喜爱了。
  生4:作者写刚刚绽放的玉兰花,是因为它为小蜜蜂提供了生存的食粮。
  生5:作者写盛开着的玉兰花,是因为它洁白柔嫩,像甜美、纯洁的婴儿笑脸。
  生6:凋谢的玉兰花引起了我的伤感,因为它使我想起了《红楼梦》中林黛玉因花落而潸然泪下的凄惨情景。
  生7:(着急得没举手就站了起来)你也太糊涂了!请你看看下面的话,(生7放声朗读有关玉兰花凋谢的语句)你看,花瓣“凋谢”后的花蕊“依然挺立枝头”,“两寸长的圆茎”“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已经“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这预示着新的希望,高兴还来不及呢!哪能有伤感呢?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真是把书读到心里去了。你们既提出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问,常常是打开科学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稍停,用期待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同学们还能发现什么问题吗?
  生1:作者在第二节中已经把玉兰花瓣的色彩和质感描写得淋漓尽致,为什么还说“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呢?
  生2:(急切地)我知道作者是近代著名的作家,他说“无法用文字来准确形容”,“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这更加说明了玉兰花的洁净、高雅是不能言喻的,美得无法用语言表达。
  师:生1同学想得深,问得好,生2同学答得准,答得妙。
  生3:作者这么喜爱广玉兰,为什么不开门见山就写明喜爱广玉兰的原因,而要放在文章的最后呢?
  (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作者从广玉兰的幽香下笔,写到它的色美、形秀、高雅、纯洁,再写它生生不息,终年不败,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作者喜爱广玉兰是因为它的幽香、纯洁和旺盛的生命力,这样水到渠成恰到好处。(师生齐声诵读)。
  师: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慨,老师也特别感动,根据课文,老师填了一首赞美广玉兰的词送给大家。(教师现场配乐朗诵)
  师:课后,请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特点。在观察与写话时遇到问题,可请教家长,咨询养花人,问同学和老师,也可查阅有关花草的书籍或者上网查询。
  【反思】
  一、鼓励学生敢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者揭示课题后,便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真诚的微笑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寥寥数语,一下子迫使学生从课间的快意进入了语文课堂的学习,从无意注意转到了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自主学习的境界。这看似平常可又充满希望的提问点燃了学生质疑的火花,唤起了学生的质疑欲望,置学生于“为什么”的质疑氛围之中。因而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答。在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领略了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感悟了广玉兰那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更强化了敢于问难的勇气和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探究者。
  二、培养学生善问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问题出自于怀疑,不怀疑就没有问题,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只有质疑才能求异,只有质疑才能另辟蹊径,只有质疑才能改革创新。因此,课例中教者在组织学生自读感悟课文时,要求学生把“用得特别好”的词语“圈一圈”,把“让你动情”的句子“画一画,多读几遍”,并“随时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做到咬文嚼字,边读边悟,敢想敢问”,特别是“老师和同学们一定会为你们解疑的”这句话温暖而带有鼓励性,因而“学生埋头读书,凝神运思,不时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无拘无束,学而思,思而疑,于无中生有,于有中生新,提出了与课文重点切切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全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深切感受了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还让学生养成了善于思索、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三、激发学生多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上质疑问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全部在课内解决,在时间上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使挤时间解决了,也只能是以教师代替学生,以个别学生代替多数学生,大部分学生只能是听众,甚至是糊涂的听众。因此,教者要紧紧抓住课后作业这个环节,把问题留给学生,提供学生提问的机会,拓展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在观察体验中,在写话作文中,发现疑难,研究疑难,探索疑难;在问同伴、问教师、问家长、问经验丰富者、问书籍、问网络的“多问”中解疑释难,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其他文献
朋辈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新形式,朋辈心理咨询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力军.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进行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大大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
摘 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日语的他动词句的意义构造和特征。一般来说,在日语中由他动词构成的他动词句的主语都是句子的动作主体,表示对宾语的有意识的动作,并引起宾语一定的变化结果。但实际当中有很多句子并不一定和这个他动词句的基本意义特征相一致。有些他动词句的主语并不是有意识地行使该动作,有些主语则根本不是该动作的真正主体。所以作者在搜集了大量例句、参考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对日语他动词句
摘 要: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能走入“唯本”、 “唯考”、 “唯法”的误区,要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教师要具备“文体意识”和“语言意识”,尤其要对学生进行科学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教师要以语言为载体,让学生独立品味鉴赏,自觉内化知识,提升精神境界,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感 文体意识 语言意识 情感熏陶    课程标准将语文学习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我
城镇街道观赏树木的修剪、护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造就树形,绿化、美化、亮化生活环境,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镇文化品味,为城镇居民创建和谐、文雅、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促进
本文作者认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利用文本,创设人文情境,有意练习语感;2.多读多写,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的文化内涵,形成语感;3.重视语文实
培养创新人才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教师应当肩负起这项重要使命.本文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一名学生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时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否则,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就要落空。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就一定程度来说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  如果说钻研教材是为了解决教什么的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实践活动。所以最近几年,活动课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错別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课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只凭每个单元的一节活动课,还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
摘 要: 随着语文新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正逐渐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就必须开发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同时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师应不断思考,不断敏锐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无处不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策略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
摘 要: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现代信息技术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创设情境,由诗及画,以及配乐配像朗读,让学生更能进入意境,赏析古诗。网络资源的利用,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 古诗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以古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