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流通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南京市江宁区蔬菜销售流通现状,分析蔬菜营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为该地区蔬菜流通销售提供参考。
  关键词 蔬菜流通;经营模式;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46-01
  江宁区是南京市郊区,是首批被列为市级蔬菜基地的区县之一。随着蔬菜产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2.4万hm2增加到2012年的2.87万hm2,产品产量也由2000年181万t增加到2012年226万t,农民的蔬菜种植效益超过了粮食种植的效益,成为江宁区农业的支柱产业。蔬菜生产的迅速发展,既推动了蔬菜流通体系的建设与不断完善,还为蔬菜生产的大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蔬菜的商品化、规模化发展。但在蔬菜流通过程中,出现了市场价格不稳定、“放心菜”难放心、交易中的难卖和买贵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对策,让广大农民获得种植效益的最大化,是当今蔬菜生产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1 蔬菜流通发展现状
  江宁区蔬菜生产的发展,乃至蔬菜流通的不断发展,源于机构改革,2000年以后,随着蔬菜种植的不断扩大,产品销售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以往的蔬菜公司发展为多形式、多渠道的销售模式,售销量逐年攀升,为广大农户致富提供了途径。
  1.1 政府牵头,建立蔬菜批发市场
  蔬菜生产基地的建立,设施蔬菜面积的增加,极大地提高了蔬菜产品的产量、品种的数量,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为了让菜农种得好、售得出、效益高,近年来,由区政府牵头,协调相关部门,以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为核心的蔬菜流通设施建设,在东山城区建立了第一、二农贸市场,东新菜场及天印山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社区农贸市场等,各街道也将分散的农户的交易市场进行整合,升级改造规范管理,增加了市场的贮藏,交易量和交易额不断提高[1]。
  1.2 产销结合,构建蔬菜流通体系
  建立蔬菜生产基地,不仅要有规模,各项配套设施、农田基本建设都要完善,尤其是道路建设更为重要,既方便运输,也便于管理。全区62个蔬菜基地的道路四通八达,境内道路网络体系和开放的公路运输市场,构建了全区蔬菜流通的体系,让菜农不用再因为物流不畅而发生卖蔬菜难的问题。
  1.3 因地制宜,摸索蔬菜流通模式
  近年来,江宁区境内建起了大学城、国家级开发区、各类大型超市,这为蔬菜产品的流通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方面为高校、企业的职工提供了新鲜蔬菜,另一方面也为区内种植的蔬菜快捷流通提供了可能。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新的蔬菜流通业态和流通方式的不断出现,逐步形成了以农批对接为主体,农超对接为方向,农校、农企对接为补充的多种产销模式。根据调查显示:地产蔬菜生产经营散户1 103户,种植面积934.98 hm2,蔬菜产品流通途径有对外批发52户、自产自销230户、直销院企的100户、批发市场710户、超市11户。这为蔬菜经营散户提供了多形式的流通方式,全区10个街道35个生产合作社共546.92 hm2,蔬菜产品销售途经最多的是批发市场占60%以上,而直销仅1家,此外还有对外批发和超市的销售形式。而在谷里街道靓绿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调查表明,他们的蔬菜销售模式对周边市场零售(自产自销)占50%、小贩批发占40%、对大中型企业及超市仅占10%。逐步形成了具有特点的产品销售渠道。
  2 蔬菜营销存在的问题
  江宁区蔬菜生产起步较早,种植面积和栽培水平也逐年提高,大棚蔬菜、设施栽培新型种植模式不断扩大,使得蔬菜产量逐年提高,在蔬菜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种轻售、产品销售滞后的现象,缺乏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导致农户种菜效益增长较慢。
  2.1 蔬菜流通组织化程度低
  蔬菜种植不断发展,但蔬菜的销售仍以自产自销为主要形式,菜农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户,个体商贩充当主要角色,缺少统一部署、统一调配、统一经营,使得蔬菜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增加了菜农种菜风险,降低了流通效率,提高了种植成本。
  2.2 蔬菜物流成本高
  除少数直销高校、企业及超市外,大多数菜农仍要自销,一方面迫使种植户购置小型运输工具,及时销售,不误季节。另一方面菜农进入批发市场,尤其像众彩物流大型批发市场要交纳一定的费用,让本来利润不高的蔬菜成本上升,还有一些如运输费、商品损耗及削价处理等刚性费用,导致菜农物流费用的提高。
  2.3 蔬菜市场流通信息不畅
  尽管农业部门建立了蔬菜信息系统,但由于信息对流通的指导性较差,农业部门注重了产前产中指导,忽略了产后服务,加之菜农是部分粮农转变而来,缺少必要掌握信息的手段,农民跟风种植,缺乏蔬菜市场的信息预测、预警机制,对市场需求信息没有连续性和系统性,造成信息的时效差,从而带来生产效益的降低。
  3 蔬菜流通体系建设对策
  现代蔬菜流通体系的建设,应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市场监管职能、培育市场主体、创新流通模式、优化流通渠道、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保障产品安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3.1 完善流通主体建设,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
  建立现代蔬菜流通体系,必须培育和完善蔬菜流通主体,改变目前以户为主的局面,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一是要加强蔬菜经纪人、运销户队伍建设,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二是要积极扶持和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创新流通方式,规范运行行为;三是加快江宁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农业企业进驻园区,促进蔬菜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蔬菜产品流通水平[2-3]。
  3.2 强化市场意识,降低流通成本
  蔬菜产业要健康发展,保持蔬菜的供应和价格的稳定,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4]。即从生产环节这个源头入手,一是必须加强市场意识,根据市场调研,规划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及规模,安排蔬菜生产。二是构建蔬菜营销网络,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订单化生产,减少流通环节,稳定市场供应价格。三是通过政策扶持,如蔬菜绿色通道、批发市场的摊位费用等,降低蔬菜流通中的相关费用,降低菜农及生产企业的运作成本。
  3.3 打造蔬菜生产品牌,完善流通信息服务
  切实加强现有蔬菜品牌的保护,充分发挥蔬菜的品牌效应,促进蔬菜加速流通,同时大力发展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的注册,提升蔬菜产品在流通中的竞争力,确保蔬菜流通稳定和扩展[5]。要为蔬菜的生产者、经营者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市场信息、供求信息、业务培训等服务,让蔬菜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效益上“双赢”,形成产销之间的良性互动。逐步培育蔬菜产品期货、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促进蔬菜流通稳步健康发展[6]。
  4 参考文献
  [1] 杨顺江.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
  [2] 王素玲,陈明均.我国蔬菜流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13(7):1-5.
  [3] 周凝,龙淦华,沈培奇.国内外叶类蔬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5):6897-6899,6901.
  [4] 李林阳,王秀娟.蔬菜流通环节成本构成及利润比较——基于泾阳县至西安市蔬菜流通的实证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6):79-80.
  [5] 吴京.蔬菜流通与现代物流[J].物流技术,2006(5):6-8.
  [6] 洪涛,李晓晨.完善我国蔬菜流通体系建设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3(6):36-38.
其他文献
为落实“六水攻坚六网统筹”成都新时期水务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建设,实施“智慧水务”数字化平台管理,成都市供排水监管事务中心先行试点了智能井盖,探索
期刊
思维活动要依赖于充足的材料,要有一定的材料积累,阅读就是一个写作素材积累的过程,为此。写作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广泛阅读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师在平时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简称社保卡,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公众发行,具有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就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对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维护劳动人事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为充分发挥调解基础性作用和仲裁准司法制度优势,切实维护劳
2020年11月12日,由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绿能联合举办的“回归客户价值,打造更优度电成本”的182组件与系统技术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逆变器企业、支架企
摘要 总结了彰武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以期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促进彰武县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对策;辽宁彰武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317-01  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
百科知识的阅读会促进学生哪些道德品质的培养呢?一、热爱父母、家人的品质。目前的小孩物质生活优越。学校更要抓住阅读这个平台.应用书籍里相关亲情故事的力量去教育学生热爱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UV-0作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作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在乙腈溶液中制备了UV-0分子印迹聚合物。用其为
对2008—2010年德州市气象信息服务进行综合分析,对照12121拨打量季节性差异性和气象短信箱拨打差异性,深入研究,制订解决措施,明确气发展思路和方向,以期全面推进气象信息产